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生脉散对心肌梗死(真心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 投稿Baha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601次
  • 评分4
  • 92
  • 0

王强

泰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药生脉散对心肌梗死(真心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106例确诊为心肌梗死(真心痛)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生脉散,水煎服,日一剂。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后2周、6个月做动态心电图测患者心率变异性。结果 生脉散治疗2周、6个月后患者心率变异性治疗前明显回升(P<0.05)。结论 生脉散能有效回升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生脉散;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190-02

[作者简介] 王强(1972-),男,汉族,山东省泰安市,硕士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内科诊疗与超声心动图。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或猝死。询证医学证据表明,心率变异性是其高危因素的独立指标,对心肌梗死患者将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预后具有预测作用[1-3]。

生脉散为一味中药方剂。具有益气养阴,敛汗生脉。主治气阴两伤,烦躁不安,脉微细弱,或气阴俱虚,睡卧不宁。目前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本研究通过观察生脉散对心肌梗死(真心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9月—2014年4月在泰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住院并确诊的心肌梗死(中医诊断为真心痛)患者106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6例,年龄41~80岁,平均(57±9)岁。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时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并做动态心电图测患者心率变异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扩冠、抗凝、调脂、抗血小板聚集、对症治疗等,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散加减,水煎服,日一剂,服用2个月。治疗后2周、6个月做动态心电图测患者心率变异性,并算得治疗前后变异率改变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治疗效果。同时监测患者肝肾功能、血尿常规。

1.3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用统计学软件SAS8.02分析处理。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入院时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水平

参照欧洲心血管学会和北美起搏电生理学会发表的HRV指南[1]。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分别为(70±59) ms和(72±57) ms,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周对照组为(80±56) ms,研究组为(101±49) ms,与对照组相比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为(102±52) ms,研究组为(130±47) ms,与对照组相比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2.2 治疗前后对比

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明显变化,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长期以来,医学专家学者们不断探索研究。本研究采用传统中医对急性心肌梗死辨证论治,采用经典方剂生脉散结合西医治疗。结果表明,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询证医学证据表明,心率变异性可以用来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的病情及预后[2]。本研究结果表明:生脉散能有效回升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开辟了一条可供医者参考的思路和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或猝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在中医学属“真心痛”。真心痛的病因病机,主要以心气、心阴具虚为本,瘀血痰浊为标。心主血脉,血液在血管中周流不息,须赖心气之推动。人到中年以后,阴精阳气俱已亏虚,心阴虚,无以濡养心阳,使心气愈加不足,进一步引起心阳虚衰,阳气无力推动血液,血行缓滞,则留而为瘀;津血同源,血滞则津液亦滞,津液聚而为痰,痰瘀互结,阻于心脉,不通则痛。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真心痛之发作,与气、阴二者密切相关。

心率变异性(HRV)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活性和定量评估心脏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性,从而判断其对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及预后,是预测心脏性猝死和心律失常性事件的一个有价值的独立指标[2-4]。心率变异性的大小实质上是反映神经体液因素对窦房结的调节作用,也就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活性与迷走神经活性及其平衡协调的关系。在迷走神经活性增高或交感神经活性减低时,心率变异性增高,反之相反。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少有关,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量化可以通过心率变化的程度表现出来,心率变异(HRV)代表了这样一种量化标测。即通过测量连续正常P-P间期变化的变异性来反映心率变化程度、规律,从而用以判断其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HRV降低为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可降低室颤阈,属不利因素;HRV升高为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提高室颤阈,属保护因素[5-6]。HRV的降低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和恶性心律失常危险的重要独立指标。按祖国医学阴阳气血理论辨证,神经体液因素(自主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在体为气,交感神经活性属阳,迷走神经活性为阴。二者为气之阴阳,相互为用、互根互利。心率变异性降低为机体神经体液因素功能降低,对窦房结的调节能力减弱,迷走神经活性减低,为气阴两虚之证。本研究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诊疗方案对真心痛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辨证分型,在传承对真心痛辨证分型为:气虚、气滞、寒凝、血瘀的基础上,结合心血管科多年临床经验,认识到气、阴的生理功能失调是本病的发病根源,由其而致的瘀血、痰浊阻滞是本病的重要病机。以益气养阴、活络和营为法,方用生脉散加减《伤寒大白》。对心肌梗死辨证分型去繁就简,方便实用。

生脉散加减由人参、麦门冬、五味子、赤芍、桂枝、炙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络和营,行气止痛之功。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是为君药。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用以为臣。人参、麦冬合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赤芍苦,微寒。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桂枝性味辛温,温经、祛风寒、活血通络。炙甘草甘、平;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并调和诸药。共凑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之功。可改善神经体液因素对窦房结的调节作用,提高迷走神经活性,回升心率变异性。本研究的可贵之处在于避免了以往中西医诊疗过程中只注重临床表现变化,不注重客观指标的对比,增加了有说服了临床证据。

总之,本研究的病例较少,且因观察时间较短,无临床全因死亡率对比分析。结果尚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拟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增加观察指标,完善试验设计,进一步深入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pacing,electro-physiology[J].Heart rate variability standards of measurement phys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clinical use.Eur Heart J,2012(17):354-381

[2]庹焱,陶红,朱铨英.心率变异性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12,21(4):305-308

[3]Bigger JT Jr,Fleiss JL,Steinman RC,et al.Correlations among timed and frequency domain measures 0f heart periodvariability two weeks after acute myocardlal infarctian[J].Am J Cardi01,1992(69):891-898.

[4]Negrusz Kawecka I,Zysko D.Studies of arrhythmia incidence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s[J].Po Arch Med Wevn,2013,101(1):15-22.

[5]Algra A,Tissen JGP,Roelandl JRTC,et al.Heart rate variability from 24 hour electrocardiography and the2-year risk for sudden death[J].Circulaˉtion,2012(88):180-85.

[6]Odemuyiwa O,Malik M,Farrell T,et al.Comparision of the predi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dex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for all cause mortality[J].arrhythmia events and suden death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Cardiol,2013(68):434-439.

(收稿日期:201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