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MSCT 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 投稿戒了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534次
  • 评分4
  • 23
  • 0

闫景伟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MSCT(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SMAE) 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行MSCT检查。结果 36例患者均行MSCT三期扫描,经术后病理证实显示,24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患者全部经MSCT扫描确诊,准确率为100%;12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有8例,准确率为66.7%,同时通过图像重建还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栓塞情况。结论 MSCT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无创、快速、准确,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MSCT;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6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c)-0111-02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由于机体栓子堵塞肠系膜上动脉而导致肠坏死的一种临床急性病变,包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和慢性肠系膜血管闭塞两种,前者为肠缺血最常见的原因,多数患者是由于血栓形成以及栓塞而诱发的,临床上以突发剧烈腹部绞痛为主,无法通过药物缓解,早期可出现腹软不胀,肠鸣音较为活跃,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绞窄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症状,发生呕吐及腹泻血样物[1-2],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临床上腹部平片、超声以及CT、DSA、MRT对于该病诊断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中腹部平片、超声一般作为临床初步筛选的主要手段,DSA是一种公认为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然而因为血管造影的有创性包括对其他急腹症诊断的较大限制性,都影响了其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MSCT技术的日益成熟和逐步推广应用,其具有的大范围容积扫描、诊断准确率高、亚秒级扫描速度、优质的图像质量及无创伤等多种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3],为临床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提供了新思路。为了进一步探讨MSCT的临床应用价值,我院对2012—2013年收治的36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采用MSCT进行了诊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40~78岁,平均(61.9±4.7)岁,患者在临床上以突发性的剧烈腹痛为主要表现,其中6例早期就诊者体征较轻,没有发现明确腹膜刺激征,临床上以腹部体征和其腹痛症状分离为主要特点,30例晚期就诊者伴有明显的腹膜炎体征, 8例患者伴有麻痹性肠梗阻。既往史: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律不齐21例,糖尿病6例,脑梗死9例,长期服用避孕药妇女1例。所有患者均在研究报告同意书上签字,同意本次研究。

1.2方法

本组研究中,采用德国西门子Emotion 16层螺旋CT 机患者取仰卧位,范围从患者膈面到坐骨结节水平,包括肠系膜上动脉和下动脉。扫描参数设置:电压120KV;电流300 mA;准直器0.75mm×16;螺距0.938;层厚层距均为2 mm;检查者增强扫描经患者的肘正中静脉,借助高压注射器推注碘海醇注射液100 mL,注射速度2.5~3.5mL/s,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静脉期、动脉期以及平衡期三期扫描,与此同时行MR (多平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以及VRT ( 容积再现) 重建,最后对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形态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和观察[4]。

2结果

2.1诊断准确率

本组36例患者行三期扫描,经术后病理证实显示,24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患者全部经MSCT扫描确诊,准确率为100%;12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有8例,准确率为66.7%。

2.2影像分析情况

20例(55.6%)患者影像显示为肠腔广泛扩张、积气积液;24 例(66.7%)影像显示为节段性肠管壁均匀增厚以及强化减弱;10例(27.8%)影像显示为肠管壁变薄以及周围渗出。经平扫24例(66.7%)影像显示为SMA局部增粗,12例(33.3%)影像显示SMA正常;经增强扫描22例(61.1%)影像显示为主干栓塞周围见点状、椭圆形或者弧形增强影,提示为不完全栓塞,14例(38.9%)影像显示为充盈缺损,属于完全栓塞。16例(44.4%)影像显示为肠腔扩张以及肠梗阻等征象;10例(27.8%)影像显示为膜脂肪增厚,血管影发生显著的增多现象。图1所示为MSCT影像。

2.3 图像重建情况

经MIP、MPR重建能够明显观察到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内的充盈缺损影,同时远端无造影剂显影,通过表面遮盖可观察到重建能够发现血管壁内有斑块形成。

3讨论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由于机体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导致其阻塞而形成的一种病症。由于机体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相对较大,会和腹主动脉组成一个倾斜夹角,使得栓子易于进入,所以该病在临床上较多见,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占据40%~50%之间。栓子通常情况下来自心脏的附壁血栓,因而经常见于风心病,冠心病或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包括近期心梗患者,本组研究中30例晚期就伴有明显的腹膜炎体征,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律不齐21例,糖尿病6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发生后,会阻塞血流,由于肠管缺血、缺氧会造成肠管色泽苍白,始终处于一种收缩状态,最终造成出血性梗死[5]。

应用MSCT对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进行诊断,其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主要是指在平扫过程中,能够发现圆形或者半月形充盈缺损,在进行增强扫描时影像显示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均正常强化,但是栓塞远处的血管并未能得到强化,变细,表现为点状或者椭圆形增强影,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了闭塞。观察横断面的图像,可以看到主干上的栓塞能够非常清楚的显示,但是分支血管栓塞因为管腔相对较细,加上弯度大,未能够清晰显示,临床极易导致漏诊。本组研究中,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100%;而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的准确率则仅为66.7%。吴红学等人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2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患者均能够诊断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正确率100%,这和本文研究结果一致[6]。

通过三维处理重建技术则能够帮助临床更好的显示血管壁和管腔等区域的病变情况。MPR主要是利用扫描的容积以及数据,来实施的不同角度的重建,同时还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平面来对于患者的动脉血管以及肠管做出较为清楚的显示,同时能够将不在同一平面的血管在图像上做出同一平面的显示;而MIP重建主要机制是对选定的容积扫描体块内高密度组织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这种情况下能够帮助医生直观地观察动脉血管中的栓子,同时还可以观察到血管壁以及血管腔的变化情况,在显示斑块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VRT重建主要是利用对通阈值进行调节,以便能够促使血管走形立体展示,尤其是对肠系膜上动脉主干能够非常清楚的显示[7]。谢德宁对1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进行了三维重建,结果表明MPR和MIP的后处理图像能够清楚的观察到充盈缺损影,并且远端血管不显影,这和本文研究一致。提示临床中可根据不同重建方法所具有的优势来提高临床诊断率[8]。

间接征象主要是指对肠壁增厚、变薄情况的影像显示,肠壁强化或减弱情况的影像显示,腹腔积液情况的影像显示等。其中肠壁增厚最典型的表现应为环形增厚,增厚通常情况下是由于黏膜水肿、出血或者缺血肠壁的继发感染等多种因素而诱发的,而肠壁的变薄一般是机体肠壁坏死使得肠壁内的肌层以及神经失去原有功能,进而造成肠壁丧失张力扩张,肠壁变薄。本组研究表明,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影像显示中,机体肠管扩张伴有气液平面的征象在患者中经常可见,多数会伴有肠壁坏死、出血、渗血等特征。但是这种间接征象特异性较低,一般在临床中不建议作为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主要标准

综上所述,临床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采用MSCT 血管造影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操作简单,扫描速度快,诊断准确率高,不会给患者带来创伤等特点,可作为临床诊断以及筛查SAME疾病的首选方法,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杰书,邵淑君,丁维宝.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3):131-132.

[2] 马志文,王雪红,贾玉琳,等.多层螺旋CT评价急性肠系膜缺血严重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68-70.

[3] 康卯吉.MSCT-3D在机械性肠梗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3(1):35-37.

[4] 刘怡.MS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2(34):1180-1182.

[5] 宋志文.肠道间质瘤MSCT的研究综述[J].中外医疗,2012(1):58-60.

[6] 吴红学,童仕伦,赫杰. 64排螺旋CT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39-41.

[7] 袁昌咸.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J].中国卫生产业,2013(1):78-80.

[8] 谢德宁.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探讨[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8,15(2):70-72.

(收稿日期:201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