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2型糖尿病诱发周围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探讨

  • 投稿ido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703次
  • 评分4
  • 48
  • 0

肖 震

河南省淅川县人民医院,河南淅川 474450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诱发周围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组(DVPD组)与不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组(非DVPD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指标等,以探讨2型糖尿病诱发周期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结果 DVPD组与非DVPD组的HDL-C、TC、HDL-C、hsCRP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DL-C(P=0.0017,OR=1.72,95%CI=1.091-2.363)、hsCRP(P=0.0042,OR=1.72,95%CI=1.091-2.363)、TC/HDL-C(P=0.0281,OR=1.72,95%CI=1.091-2.363)为DV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周围血管并发症应该及早干预,尤其是对病程、血脂和hsCRP的控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DVPD;病程;hsCRP;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120-02

2型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紊乱,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糖尿病患者体内高血糖会引起许多并发症,患病率中下肢血管病占5.2%[2]。DVPD主要是由于微血管、大血管以及周围神经的病变而出现的,有许多相关危险因素[3]。为进一步研究各相关危险因素与DPVD的关系,以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资料的对比分析,以探讨患者血脂,病程等与DPVD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8月在医院就诊的35~70岁的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血清学资料进行分析,男94例,女68例;并发DPVD的85例,非DPVD 的77例。且受试者均无慢性感染病、恶性肿瘤、肝功能异常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依据研究需要,将患者分为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组(DPVD组)和不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组(非DPVD组),两组的基线资料如表1所示。

1.2材料和仪器

生化分析仪使用上海泰益AMS-18A,TC、TG试剂、HDL-C、LDL-C血脂校准品购于上海润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hsCRP购于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质控品购于Bio-RAD公司。

1.3实验方法

对患者采血前24 h禁食高脂食物,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患者坐位或卧位,血样30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清于自动生化分析仪中测定。所有要求均严格按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检验水平α=0.05,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表示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DPVD组与非DPVD组的基线资料对比

DPVD组与非DPVD组的基线资料的对比结果如表1-2所示,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高血压、周围神经病、糖尿病眼病发生率均高于非DPV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程与DPVD的关系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病程构成比进行统计,其中DPVD组病程占比例最高的为5~9年(44.71%);而非DPVD组主要集中在1年以下(38.96%),两组间病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关联性分析发现病程与DVPD有关联性,且关联度密切(γ=0.79)。(表3)。

2.3 DPVD组与非DPVD组患者生化指标的对比

DPVD患者的hsCRP浓度和TC/HDL-C比值比非DPVD患者高,而HDL-C较低(P<0.05),TC及LDL-C在两组中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

2.4 DPVD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对DPVD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程、HDL-C、hs-CRP、TC/HDL-C为连续变量,性别(男=1,女=0),高血压(有=1,无=0),结果表示病程、HDL-C、hs-CRP、TC/HDL-C为独立危险因素,DPVD随着HDL-C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病程、hs-CRP、TC/HDL-C的升高而升高(表4)。

3讨论

DPVD是糖尿病作为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4],探明DVPD的发病危险因素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降低其医疗费用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DPVD与非DPVD组患者的临床和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DPVD与年龄、BMI无关,与病程、脂质水平、hsCRP等有关(P<0.05)。康庄,杨水生等[5-6]所进行的糖尿病合并DVPD的临床危险因素相关的研究结果证实,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即有诱发DVPD的风险,这与本实验对病程与DPVD的关系的研究结果一致,DPVD组病程占比例最高的为5~9年(44.71%),两组间病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的增长对于周围血管病变有显著的影响;同时为了进一步确证病程与DVPD发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病程与DVPD发生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关联程度密切(γ=0.79)。Laakso等[7]所进行的相关研究也证实,高血脂、高血压及hsCRP等均是导致DVPD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对DVPD有显著影响,在DVPD人群中患病率显著增高,国内外研究表示高血压对DVPD的发生有显著影响,这与本实验结果一致(高血压在DVPD组比例达到42%,P<0.05)。但是国内外各文献报告对于血脂对DVPD的影响并不一致,这可能与血脂代表某一时段的患者状态有关[8]。在本实验中DVPD组与非DVPD组的TC、LDL-C、TG无差异,可能与患者的饮食、运动、服药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实验准备不足,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是HDL-C对DVPD仍然有显著影响(P<0.05)。同时也说明了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肪蛋白胆固醇浓度是可控的,对于有显著影响的HDL-C则必须严格控制。

通过对病程、高血压、HDL-C、TC/HDL-C、hsCRP等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独立危险因素为病程、HDL-C、TC/HDL-C、hsCRP。国内外研究指出病程是独立危险因素[9],在本实验中也证明了这一点(P<0.02,95%CI为1.032-1.471)。hsCRP也是独立危险因素(P<0.01,95%CI为1.009-1.736),这与相关研究一致。hsCRP(超敏CRP)作为一种急性炎症的标志物,在炎症反应,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中意义重大:当2型糖尿病发生内皮组织损伤,将会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表达促炎症因子,包括hsCRP。这些炎症因子能促进内皮细胞分泌血管粘附分子,促进白细胞的迁移和粘附。CRP除了促进炎症反应外,还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在姚建宇等[10]的研究中发现CRP升高会使心血管发病率及死亡率升高。因此检测hsCRP浓度对于DVPD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干预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另外一个独立影响因素HDL-C转运胆固醇至肝脏,将其清除出血液,从而有逆转胆固醇的作用;同时它携带的抗氧化酶可阻断动脉粥样硬化;并且在早期炎症反应过程,抑制LDL聚集,减少氧化,使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和抗炎作用更强,因此应该注意HDL-C的改变对于DVPD的影响。

在对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中,病程、高血压、HDL-C、TC/LDL-C、hsCRP可以作为危险因素进行考虑,并且病程、HDL-C、TC/LDL-C、hsCRP应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对于2型糖尿病应该及早治疗,缩短病程,以减少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控制血糖的同时注意对高血压的控制;对血脂水平应该也予以重视,提高HDL-C水平,降低TG、TC、LDL-C和TC/HDL-C水平,从多个影响因素对DVPD进行干预、治疗。在临床预防中对于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尽量通过控制饮食,注意运动,同时加以药物调理而控制血压,血脂,以避免周围血管病的发生,并减少已发生的DVPD的发展,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文献证实,“三高”在发病方面具有协同恶化、相互诱发的特点,在2型糖尿病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血脂等将能够有效降低相关合并症的发生率。DVPD作为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避免DVPD的发生和抑制已发生的DVPD的病情发展很有必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维娜,王璇.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34(1):73-76.

[2]于方.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4):344-366.

[3]杨力勇.中国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2-4.

[4]黄丹丹,钟惠菊.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5):348-349.

[5]康庄.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3,9(3):12-13.

[6]杨水生,向建平.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3,7(1):30-31.

[7]Laakso M. Heart in diabetes: a micro vascular disease[J].Diabetes Care,2011,34(2):145.

[8]叶向.C反应蛋白和尿酸与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0):3310-3312.

[9]Anastasia ZK,Seamus C.Genetic Susceptibility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ype 2 Diabetes Complications[J].Clinical Chemistry,2012,58(5):818-820.

[10]姚建宇.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并发症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3,29(9):1148-1152.

(收稿日期:201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