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ACE基因I/D多态性与缬沙坦降压疗效关系研究

  • 投稿Jimm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375次
  • 评分4
  • 63
  • 0

徐 鹤 林海龙 邱恒霞 惠 慧

大连市中心医院 心内科一病,辽宁大连 116033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缬沙坦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 55例高血压患者,停用降压药物一周后每日服缬沙坦80 mg,8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患者ACE基因的I/D多态性基因型。依多态性的不同将患者分为DD组和II+ID组。观察二组服药后2、4、6、8周的血压。结果ID组在服药后2、4周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降压幅度均大于DD组,但4周后无统计学差异。提示ID组在治疗初期有较快的降压幅度,即降压速度大于DD组。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不影响血缬沙坦的降压效果,但I等位基因携带者起效快于D等位基因携带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缬沙坦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c)-0120-02

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基因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其治疗效果也可能与此相关。理论基础[1]就是药物基因组学,其中与高血压相关的RAS系统中ACE基因第16内含子存在 插入/缺多态性,该多态性已经证明与血浆ACE的浓度有关[2],但是否与RAS阻断剂的降压效果有关尚不清楚。本实验探讨ACE基因 I/D多态性是否可指导缬沙坦降压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初诊高血压患者55例,汉族人,年龄在45~60岁之间,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病史大于3年,起病年龄<60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器官功能不全。所有入选患者实验前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2周作为药物洗脱期,然后开始服用缬沙坦80mg/d ,连续服用8周,测量第2周、4周、6周、8周时上午血压。

1.2实验方法

1.2.1 DNA的提取 静脉血5 mL经过EDTA抗凝后经细胞裂解液和蛋白酶K消化,应用酚氯仿法提取DNA

1.2.2 PCR扩增 上游引物: CTG GAG ACC ACT CCC ATC CTT TCT下游引物:GAT GTG GCC ATC ACA TTC GTC AGAT 反应体系: 10*Buffer 2.5ul Taq聚合酶1u ,DNA 160ng 其余成分终浓度为: mgcl2 2.0mmol/L dNTP 0.2mmol/L引物0.4umol/L。循环条件:94℃予变性5min94℃变性60s,63℃退火60s,72℃延伸3min,28个循环,最后2℃延伸10 min。。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x±s)差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

2结果

此多态性位于ACE基因的第16内含子,该片段经扩增后可产生3种基因型: DD型, II型,ID型。本实验患者55例,DD型14例、ID型37例、ID型4例。D等位基因频率为59.10%, I等位基因频率为41.90%。其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说明来自同一人群,各基因型照片见图1。

ID组均较DD组 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在2周及4周后的下降值幅度大(P<0.05),而4周后则未见统计学差异。(表1)。

3 讨论

多种基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高血压的发生,并影响其血压水平,并发症严重程度及药物疗效等。在众多的候选基因中,RAS系统占据了很大的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ACE基因,本实验说明缬沙坦应用于携带I等位基因的患者早期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机制可能如下:DD型基因患者有较高ACE活性及血浆AngⅡ水平。因为其缺失寂性基元 ,转录时就会基因活化 ,故合成AngⅡ的水平较高[3]。即D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 AngⅡ浓度高[4],故在应用AT1受体拮抗剂后将会有更高比例的AngII介导的作用被拮抗,显示快速的降压作用。而随着时间的延长, AngII介导的作用更多更完全的被拮抗,这种比例上的差异逐渐减少至消失。出现两组降压幅度差异消失。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娄小娥,阚连娣.药物基因组与个体化用药[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1, 17(5):395-398.

[2] 余惠珍,白玉茹,陈辉,等.AT1R基因和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相关分析[J].高血压杂志,1999,7:319-322.

[3] Duru K,Farrow S,Wang JM,et al. Frequency of a deletion polymorphism in the gene for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s increased in African Americans with hypertension. AmJ Hypertens, 1994,7:742-759.

[4] Naoharu I, Nobuyuki O, Yasuyki N, et al. DD genotype of the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gene isa risk factor for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J]. Circulation,1994,90:3622-3628.

(收稿日期:20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