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天麻栽培品和野生品、伪品的鉴别

  • 投稿土逗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991次
  • 评分4
  • 36
  • 0

姚长云

贵州大学 南校区 农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25

【摘 要】随着天麻栽培品的增多,野生品与栽培品的差异越来越大,常有患者、顾客咨询天麻栽培品和野生品的鉴别方法。为此,本文阐述了几点鉴别方法,并对几种伪品的鉴别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天麻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天麻;野生品;栽培品;伪品;鉴别

天麻(Rhizoma Gastodiae)原名赤剑,是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是传统的中草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产于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天麻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产量有限,市场供求不平衡,存在严重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现象[1]。本文比较了天麻野生品、栽培品、伪品的性状,报告如下:

1 中药天麻的基本性状

中药天麻呈块状,扁长椭圆形,长在4~13cm 间,宽在3~8cm,厚度约1~3cm,表面为淡黄色、黄白色,或黄棕色,或棕褐色。天麻质坚实,断面平坦,角质样,有透明感,尝之味甘。

2 中药天麻性状鉴别的三要素

(1)冬麻药材顶端有红棕色干枯芽孢,俗称“鹦哥嘴”或“小红辫”,芽孢外一般有鳞片状叶。春麻药材顶端一般为杆状的残留茎基,呈灰褐或黄褐色,一般无鳞叶片[2];

(2)天麻药材表面有很多环节,上有点状痕排列形成的横环纹,一般称之为“环节纹”;

(3)药材基部有“肚脐痕”,为与母麻脱离所致,“肚脐痕”为凹皿状,直径约0.2~1.5cm,与药材颜色相同。

3 天麻栽培品和野生品的鉴别

3.1 野生天麻

首先,野生天麻大小不一,表皮皱缩,体型略弯,多为椭圆或卵圆形,成品药材为不刮皮和刮皮两种,前者多为黄棕色,透明度不一,表面皱纹多;后者为黄白色,半透明,皱纹少。其次,野生天麻药材又分为冬麻与春麻,除上文提及的特点外,均坚实不易折断,具有比较明显的光泽,在放大镜下可见散在多维管束,有土腥气,嚼之味甘发粘发脆。

3.2 栽培天麻

栽培天麻多为长椭圆状,形态略弯,形状扁平,长约7~10cm,宽约2~4cm,厚约0.5~1.4cm,纵、横皱纹较多。成品栽培天麻多为刮皮者,呈浅黄白色,皱纹少,透明度高。少部分未刮皮者为黄棕色,皱纹较多,透明度低。栽培天麻在放大镜下可见散在少类白色维管束,有猴头菌香气,嚼之味甘发粘发脆,但粘性较弱。

另外,从产地来说,野生天麻主要分布于四川凉山、云南昭通、贵州、湖北鄂西,河南、湖南、陕西、东北也有少量分布。栽培天麻主要产自陕西、云南和贵州。

4 几种伪品的鉴别

近年来,中药材过度采挖十分严重,野生天麻越来越少,市场供不应求,一些不法商人用相似根茎冒充天麻,欺诈消费者。常见的伪品主要有大丽菊块根、马铃薯、紫茉莉、芭蕉芋等,这些植物的块茎与天麻很相似,有时甚至真假难辨,有老药工总结了辨别真假天麻的办法:

天麻长圆扁稍弯,点状环纹十余圈;头顶茎基鹦哥嘴,底部疤痕似脐圆[3]。

4.1 大丽菊

伪品药材大丽菊(Dahlia PinnataCav.)是菊科植物大丽菊干之后干燥扁平的块根,外观为类似纺锤或椭圆形,长7~8cm,宽3~5cm,类白或白色明显,两端纤维断头明显,无“肚脐眼”、“鹦哥嘴”或“小红辫”。伪品药材大丽菊质地坚实,体轻难断,断面中空或可见木心,尝之味淡而黏。

4.2 紫茉莉

伪品药材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是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去皮蒸制后干燥扁平的块根,外观为圆柱或圆锥形,长5~15cm,宽1.2~5cm,表面为黄棕色或黄白色,有纵皱纹或凹陷根痕,但无“肚脐眼”“鹦哥嘴”或“小红辫”。伪品药材紫茉莉顶部有长度不等的残基,下部略尖,质地偏硬,断面为黄白色,角质样。在放大镜下可见多个黄白色同心环纹,可见木心,尝之有刺喉感,气味微淡。

4.3 马铃薯

伪品药材马铃薯(Soanum tuber L.)是茄科植物马铃薯去皮干燥后的块茎,呈长圆形或椭圆形,长5~8cm,宽3~5cm,淡黄或淡白色,表皮有不规则浅沟或皱纹,但并无真正的“肚脐眼”、“鹦哥嘴”或“小红辫”,多为伪造的“肚脐眼”、“鹦哥嘴”或“小红辫”[4]。伪品药材马铃薯质地坚实,断面为角质样,多为黄棕色或黄白色,口感甘甜,味淡,尝之有马铃薯味。

5 小结

野生天麻和栽培天麻药用途径不完全一致,价格差异大,但主要成分接近,因而不能通过理化及显微鉴别,主要是通过性状来鉴别。虽然市场上天麻药材的伪品多且杂,但综合本文所述方法,完全能够准确的判断栽培品、野生品、伪品。作为临床药师,必须熟练分辨真伪,保证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徐锦堂. 我国天麻栽培50 年研究历史的回顾[J]. 食药用菌,2013,04(01):58-63.

[2] 肖薇, 尹珉, 庄志宏等. 不同产地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测定[J]. 北京中医药,2011,30(12):945-946.

[3] 余兰, 陈华, 谭丽丽等. 贵州野生和种植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比较[J]. 中国药,2010,05(23):2155-2157.

[4] 邓恒青, 童红, 周汉华. 天麻环节纹上的点状痕是根还是芽[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