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急救医学论文范文,急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分析

  • 投稿hina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609次
  • 评分4
  • 31
  • 0

陈 静 李 蕾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120病房,江苏张家港 215600

[摘要]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以2008年7月—2013年7月间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后救治的11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过程和效果为观察组,以2003年7月—2008年6月间医院未开通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期间救治的15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过程和效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各项应急措施准备时间、抢救成功率的差异,探索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是否能切实提高抢救工作效率并降低病死率。 结果 观察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检查所需时间、从入院到手术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病死率也较低,所有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显著提高了整个急救体系的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绿色通道;急救;严重多发伤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022-02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First-aid Fast Track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CHEN Jing LI Lei

120 Emergency Ward, Zhangjiag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Zhangjiagang, Jiangsu Province, 215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irst-aid fast track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Methods 268 severe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from July, 2008 to July, 2013, 11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from July, 2003 to June, 2008,156 cases). The conventional emergency mode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first-aid fast track was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ime for preparing emergency measures and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of both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so as to explore whether the first-aid fast track can improve rescue work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mortality. Results The emergency room retention time, the required check time, time needed from admission to undergoing oper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mortality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By using first-aid fast track, the efficiency of the emergency system and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 words] Fast track; First aid; Severe multiple trauma

[作者简介] 陈静(1981.6-),女,江苏张家港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诊。

如何加快严重多发伤救治工作中各项环节之间的衔接,提高急救工作效率,缩短患者从送入医院到手术抢救所需要的时间,是急救工作的第一要务和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基础[1]。建立健全急诊科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是提高抢救效率、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必要举措[2-3]。对该院急诊科绿色通道急救模式进行研究,研究该模式是否能够起到缩短患者急诊室滞留时间、检查所需时间、从入院到手术所需时间的作用,发现2008年7月—2013年7月间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后救治的11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效果明显好于2003年7月—2008年6月间医院未开通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期间救治的15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效果,现将该院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的具体环节和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8年7月—2013年7月间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后救治的11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过程和效果为观察组,以2003年7月—2008年6月间医院未开通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期间救治的15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过程和效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88例,女24例;年龄从15到56周岁,平均年龄(30.6±7.45)岁;从受伤到送入医院时间从20 min~3 h,平均时间(66.5±12.06)min;多发伤ISS评分(≥16分为严重多发伤)平均为(25.6±6.88)分。对照组患者中男121例,女35例;年龄从16~51周岁,平均年龄(29.8±7.15)岁;从受伤到送入医院时间从25 min到3.5 h,平均时间(67.3±12.36)min;多发伤ISS评分平均为(26.1±6.75)分。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对照组采用普通急救方式。

1.2.1 绿色通道急救模式 参考其他先进医院模式,以及相关研究结果[4-6],建设符合该院实际的绿色通道急救模式:①统一协调、指挥,确保急救通道绝对通畅:从接到求救开始,绿色通道开始进行统一的协调和指挥,从出诊、临时处理、运转到院内抢救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提前做好准备,并实行先检查再收费的模式,尽可能缩短各环节所需时间,保证患者及早获得治疗;②平时加强培训,提高抢救人员效率:加强培训,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并牢固树立起“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平日多进行演练,提高效率,确保紧急救治时,整个急救体系高效运转;③尽可能简化程序,保证抢救优先进行:④加强监督考核,确保整个急救体系工作人员时刻保持高度戒备。

1.2.2 普通模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模式。

1.3 研究指标

急救措施效果比较:包括急诊室滞留时间、检查所需时间、从入院到手术所需时间以及病死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和比例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检查所需时间、从入院到手术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所有指标差异均采用t检验,检验证实,所有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另观察组的病死率[5(4.5%)]明显低于对照组[24(15.4%)],病死率采用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 P<0.05)。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大了突发意外伤害的风险,各种意外伤害如高空坠落、交通意外、工伤以及其他意外伤害事故逐年增加。不断增多的意外伤害,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多发伤尤其如此。严重多发伤患者一般突发意外伤害、病情严重且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快,因此如果患者不能及时送入医院以及医院急救工作效率不高,造成对患者病情的延误,患者死亡率很高[7]。因此,建立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对于提高抢救效果极为必要。绿色通道具有以下几个优点[8-10]:①整个体系衔接紧密:包括指挥部、紧急处理、运转、院内检查、手术和护理各个环节衔接紧密,高效运转,整个绿色通道各个工作环节融为统一整体,避免了过去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通畅的问题;②简化程序,尽可能缩短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为贯彻“生命第一”的观念,一切手续从简,且可以事后补办,并且各科室接接到指挥命令都提前做好准备,保证患者从送入医院到手术抢救所需要的时间尽可能短;③日常培训多,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保证应对紧急救治工作时候高效率且零失误。

该研究显示,观察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检查所需时间、从入院到手术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病死率也较低,检验证实,所有指标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充分证实了医院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的高效率和较高的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健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发挥了切实提高急救准备工作效率、缩短从入院到手术所需时间、降低病死率的作用,显著提升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急救工作的满意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日军.急救重症绿色通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4):371-372.

[2] 袁世明.确保手术室急诊绿色通道畅通的探讨[J].华夏医学,2012,25(2):283-284.

[3] Plunkett PK. First aid, fast track and the fertile fields of peer review[J]. Eur J Emerg Med, 2006 ,13(1):1-2.

[4] 程晓斌.严重创伤院内急救模式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9.

[5] 黄英,贺晶晶.急救网络医院绿色通道的建立与维护[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3):246-248.

[6] 崔连珉,刘用玲,岳文明,等.急救绿色通道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6):338-340.

[7] Talbert S. Changing physiological status predicts severe injury and need for specialized trauma center resources[J]. J Trauma Nurs, 2009,16(1):18-23.

[8] 刘红丽,黄德才,关山越,等.急救绿色通道在基层医院急诊抢救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5):422-425.

[9] Scheetz LJ, Zhang J, Kolassa JE. Using crash scene variables to predict the need for trauma center care in older persons[J]. Res Nurs Health, 2007,30(4):399-412.

[10] 张秋颖.多发伤院前及院内的急救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2):1656-1657.

(收稿日期:201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