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急救医学论文范文,急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甲氯芬酯治疗40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 投稿李狗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289次
  • 评分4
  • 40
  • 0

林东兴

栖霞市中医院医疗科,山东烟台 265300

[摘要] 探讨观察甲氯芬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片、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和脱水剂,控制血糖、血压等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甲氯芬酯治疗),采用NIHSS评分体系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体系(ADL)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患者为65%,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6.21,P=0.034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和0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3周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分别为(79.2±17.6)、(75.2±22.2),对照组分别为(69.2±19.3)、(65.1±21.9),比较具有显著差异(t=3.19,P=0.0418)。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甲氯芬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甲氯芬酯;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091-02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的多发疾病,具有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根据相关数据报道[1],大约75%以上的脑梗死症状均是由于在急性发作期,形成急性血栓或导致其他血栓部位发生转移,从而造成脑血管局部堵塞所致。理论上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应是临床治疗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溶栓治疗具有严格的窗口期以及出血并发症、适应症、禁忌症,限制其的临床实用性。经大量学者研究[2],早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神经保护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使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延长生存时间,为后续的综合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本文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甲氯芬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在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在46~7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2.2±8.3)岁;急性发作后就诊时间最短为5h,最长不超过48 h,平均就诊时间为(28.2±3.4)h。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关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综合征的诊断标准[3],并且经神经系统检查、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实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纳入标准:①无全身性出血倾向或严重并发症。②首次发病后产生的肢体瘫痪后遗症未影响神经功能评分。病例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②经头颅CT或MRI扫描排除脑出血患者。③急性脑梗死发作前患者的日常生活无法自理,偏瘫肢体运动障碍。④合并有其它严重的器质性疾病。⑤对甲氯芬酯以及阿司匹林等药物过敏体质者。⑥合并有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40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8例,糖尿病患者10例,冠心病患者8例,高脂血症患者4例。现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均衡分配,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湖南新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756)、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6)和脱水剂,控制血糖、血压等常规治疗,具体方案如下:给予患者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片,每次用药剂量为0.1g,1次/d,静脉滴注20 mL的丹红注射液(加入25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1次/d,连续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适当静脉滴注125mL的甘露醇以及速尿脱水剂,2次/d,连续2周为一个疗程。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140/90mmHg)。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性综合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0.4g的甲氯芬酯(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批号:H19999183),1次/d,连续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积极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偏瘫肢体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Barthel指数量表(BI)分级法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在0-4分,0分:10s内上肢坚持无下落,下肢要求坚持5s无下落。1分:上肢可以抬起,但在10s内会下落,下肢可坚持5 s不下落。2分:上肢可承受一些重物,但无法维持90°端坐位或45°坐位,5s内会快速下落,下肢也会快速下落到床上。3分:上肢无法承受任何重物,下肢和上肢都在3s内快速下落到床上。4分:上肢和下肢功能严重障碍,基本无运动。②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总共分为良好、中等以及较差等3个等级。良好:生活基本可自理,不影响正常工作,评分≥60分。中等: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改善,存在功能障碍,评分在60~41分之间。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评分<40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基本痊愈: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增加91%~100%,可正常工作,生活自理。进步:神经功能增分46%~91%,生活基本自理。有效:神经功能评分增加18%~46%,正常生活受限。无效:神经功能评分增加18%以下,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 13.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应用(x±s)来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使用t进行检验,应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则表示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20例患者仅有3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20例患者7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5%,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2周、3周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血肌酐和转氨酶轻度上升不良反应,经停药后自觉恢复,对照组未发现肝功能损害症状,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381,P=0.0554)。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极高,各个年龄阶段均有发病的可能性,其中42~70岁的中老年群体是急性脑梗塞的多发群体[4]。本次试验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46~75岁之间,与上述报道相似。

本次试验中观察组患者使用甲氯芬酯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效果非常显著,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85%,明显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孟秀君等学者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注射盐酸甲氯芬酯治疗,患者的治疗疗效可达到79%~90%,可有效改善患者脑梗死症状,与本次研究虽有一定的差异,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5]。本次试验中对观察组患者治疗,严格遵循了恢复患者脑血流正常运行治疗原则,因为本次试验中选择的对象患有急性脑梗死,所以患者脑部供氧与葡萄糖供应充分需要时间,若在治疗的过程总超过时间限制,则会加剧脑损伤,从而形成再灌注损伤。本次试验给予对照组患者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和脱水剂,控制血糖、血压等常规治疗,防止了患者脑内氧自由基过多导致神经元的再灌注损伤,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应用神经保护剂治疗,可有效延长缺血、缺氧神经细胞的生存时间,为后续综合治疗争取宝贵时间。甲氯芬酯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神经保护剂,具有有效清除羟自由基、延迟衰老以及神经细胞死亡、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等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6]。观察组患者给予甲氯芬酯,显著的提高了患者脑力智能以及增强记忆力等功效,同时还具有抗氧化作用,从而减轻因局部脑缺血造成的脑水肿以及神经组织损伤,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本组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甲氯芬酯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85%,NIHSS评分以及BI评分明显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说明甲氯芬酯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今早康复,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与推广。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组有2例患者出现血肌酐和转氨酶轻度上升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早发现进行对症处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雅杰,贺东风.甲氯芬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世界临床药物,2011,28(2):111-113.

[2] B Nehru,P Bhalla.Reversal of an aluminium induced alteration in redox statu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rat brain by administration of centrophenoxine[J].Mol Cell Biochem,2011,290(1-2):185-191.

[3] 张天锡.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的临床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5(4):388-390.

[4] 刘新英,刘步珍.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塞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3(7):1198-1199.

[5] 孟秀君,柳兢.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11(3):226-227.

[6]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29(6):381.

(收稿日期:201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