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急救医学论文范文,急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急救医学装备在深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3-30
  • 阅读量324次
  • 评分0
  • 0
  • 0

  内容提要:急救医学装备是用来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高风险类设备。临床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急救医学装备的管理,切实参与做好急救医学装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文章探讨了急救医学装备在深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提高急救医学装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降低临床使用风险。


  关键词:急救医疗设备,临床工程师,问题对策


  作者:黄昕,重庆市人民医院设备处(重庆400013)


  急救医学装备在故障状态存在使用风险,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也存在风险。但长期以来,医院大都重视急救医学装备的采购和临床使用,忽略了急救医学装备的监督管理,只有当设备发生故障时才进行维修处理,有的设备甚至“带病”工作,殊不知,医疗质量安全是临床诊疗活动的核心内容。因此,临床工程师加强急救医学装备的管理迫在眉睫,各单位也应该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急救医学装备在使用中安全性和有效性。


  1.急救医学装备的特点


  无论是急诊科、ICU、手术室还是其他临床科室,急救医学装备分布广、种类繁多,使用率较低,尽管如此,急救医学装备都要随时处于待用状态。使用急救医学装备时,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指征为患者设置合适的工作模式和使用参数。由于急救医学装备使用对象是危、急、重患者,时刻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临床工程师必须保证急救医学装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2.急救医学装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设备使用率不高


  急救装备大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使用效率不高,有的使用率甚至不到10%的开机率。即使在急诊科、ICU这样的科室,也存在急救装备的使用率低下的现状。这导致了医护人员对急救医学装备的操作使用不够熟练,对工作模式和使用参数设置也不熟练,不但挽救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还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发生重大医疗事故。


  2.2设备使用环境不佳,医务人员操作不熟练


  在临床诊疗活动中,患者病情情况与诊疗技术的不确定性,是发生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设备所在工作环境和操作使用都相关联。在抢救危、急、重、患者时,急救医学设备能否发挥有效作用,不但与设备本身的性能相关,还与医务人员与设备的操作使用技能和业务水平相关。如医务人员为患者配带袖带后不告诉患者或家属使用注意事项而直接离开,患者或者家属可能会在监护仪血压定时充气时将血压袖带去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1]。


  2.3医务人员过度依赖临床工程师


  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一旦急救医学装备出现报警或使用异常,医务人员就会上报临床工程师。但由于临床工程师人手不足,加之医院医疗设备种类繁多、故障频发等诸多原因,临床工程师对于急救医学装备的工作模式、使用参数、报警设置等了解有限,这类问题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状况自行把握,不能过度依赖临床工程师。


  2.4重视不够,维修保养不到位


  医院大多重“采购”,轻“维护”,造成了现代化医院管理的盲区。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对急救医学装备的维护保养意识不强,普遍认为维护保养是临床工程师的职责。但由于临床工程师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意识不强或者因人手不足等原因,临床工程师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对于更为重要的预防性维护、质量控制、监督管理等则无能为力。


  2.5操作使用规程难统一


  急救医学装备种类繁多,同一类设备厂家不同,临床工程师无法统一规范急救医学装备的操作规程,这给临床工程师的维修保养和预防性维护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急救医学装备的特殊性,急救医学装备要随时处于待用状态,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使用操作技巧,以免因设备仪器的应用不当而延误患者的抢救和治疗。


  3.急救医学装备管理中的对策


  3.1重视设备的安装使用与培训


  安装调试急救医学装备时,临床工程师要重视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积极与厂家工程师详细沟通,了解安装流程和调试过程,有利于指导医务人员后期的规范化使用。安装调试完毕后,要对医护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包括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操作流程、维护保养、注意事项和适用禁忌症等。培训完后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培训人员能正常操作使用设备,保证设备在使用中的安全性。


  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应不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厂家工程师和院内临床工程师对医护人员实行规范化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临床应用和常见报警处等,从而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降低设备的故障率[2]。同时,派各科室业务骨干和临床工程师到厂家或上级医院进行临床应用的培训。


  3.2制定并落实考核制度


  加强急救医学装备知识培训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设备处和医务处对医护人员要进行不定期的急救设备使用的演练考核,考核结果奖金挂钩。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①急救医学装备的工作原理与组成结构;②急救医学装备的操作技能和使用注意事项;③急救医学装备的使用环境和调配应急机制;④急救医学装备的保养维护和常见故障排除等。


  建议将以上考核内容纳入年度护理技能和临床三基培训,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医务人员能熟练掌握急救医学装备的性能、使用、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从而提高急救医学装备的使用效率。


  3.3采购设备的统一性


  医院在采购急救医学装备时,同一类急救设备尽可能做到品牌统一,型号一致,对于同一型号不能满足需求的,建议采购该品牌先进型号[3]。临床工程师要做到对设备的技术指标和使用情况心中有数,做好市场调研和考察,明确招标参数,这样便于临床工程师维修维护,也方便医务人员熟练使用。


  3.4加强预防性维护保养


  临床工程师要落实PM,主要内容有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临床使用科室的急救设备是否完好;急救医学装备的氧气和负压管道是否漏气等。急救医学装备更换电池和氧电极等耗材后,要将更换耗材的时间记录在急救医学装备的使用登录本上。医院对于急救医学设备要落实使用调配应急机制,以防出现应急情况时措手不及。


  临床工程师平时要加强急救医学装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及时更换不能用的电池、氧浓度和流量传感器等耗材及配件,使急救设备处于100%的完好状态,对于急救医学要分别建立使用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


  3.5质量安全持续改进


  急救医学装备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降低设备的故障非常有必要。临床工程师要严格落实急救医学装备的验收制度和维修后的质量控制制度,积极开展PM工作,提高设备周期的检测合格率。全面落实急救医学装备的质量管理内容,加强急救医学装备的风险管理,对急救医学装备的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持续改进。


  4.小结


  急救医学装备安全风险管理涉及到安全风险的分析、评价、质量控制和监测管理工作,属于人、机、环境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因此,在急救医学装备深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持续优化,持续改进,不断创新,将急救医学装备的考核内容落实到位,从而提高急救医学装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规避使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