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老年医学论文范文,老年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择时服药”法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投稿ones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966次
  • 评分4
  • 69
  • 0

邓婷婷 张先庚

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四川成都 611137

[摘要] 目的 比较“择时服药”方案与常用服药方法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SBp、24 hDBp、夜间SBp、夜间DBp、24 h平均心率、服药后伴随症状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在该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中,随机选取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3例,其中西医组82例、中医组81例,分4组实施干预:2个对照组均接受统一的、传统的口服降压药物的疗法;2个试验组均接受统一的、拟定的“择时服药”方案。通过12周的“择时服药”方案干预,收集各类生化指标的测评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患者血压、心率、伴随症状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通过对患者24 hSBp、24 hDBp、夜间SBp、夜间DBp、24 h平均心率的测评,显示4组五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随症状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较对照组服药后伴随症状有明显减少。结论 实施“择时服药”方案可明显降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SBp、24 hDBp、夜间SBp、夜间DBp、24 h平均HR等指标,并使伴随症状明显减少,改善机体健康状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择时服药;中老年;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b)-0133-02

中医时间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经典方法,从古至今多有医家论述及应用于疾病治疗中。研究者在此启发下,将中医时间护理学中的“择时服药”法应用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研究此方法对血压的24 hSBP峰值、24 hDBp峰值、夜间SBp均值、夜间DBp均值、24 h平均HR、服药后伴随症状等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次试验对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和干部科、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老年科符合纳入标准的17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化分组,分为西医组(四川省人民医院)和中医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西医组85例,中医组85例,其中中医组分为中医试验组43例和中医对照组42例,西医组分为西医试验组43例和西医对照组42例。干预过程中脱落7例,脱落比率<10%,实际病例163例,最终分为中医试验组41例,中医对照组40例,西医试验组42例,西医对照组40例。

1.2方法

两个试验组在高血压治疗常规基础上,实施 “择时服药”方案;而两个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服药方法。通过12周的干预,收集各项生化检查指标,采用SPSS13. 0统计软件对患者血压、心率和服药后反应等类目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具体服药方案如下:①西医组:对照组分别于9:00、15:00、21:00常规口服降压药;试验组于血压峰值前1h(峰值监测方法详见“研究方案构建”中相关内容)口服降压药,余药可按习惯时间服用,疗程均为12周。 ②中医组:对照组分别于9:00、15:00、21:00口服汤剂;试验组中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夜半(临睡前)服药1次、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清晨(早晨6:00)服药1次、风痰上扰型高血压平日(上午8:00~11:00或下午2:00~5:00)服药1次、阴阳两虚型高血压傍晚(下午6:00)服药1次,余药可按习惯时间服用。

1.3统计方法

收集方案实施前后患者的2次信息进行审查、核对,并录入Microsoft Excel数据库。将所建立的Microsoft Excel数据库,转换生成SPSS 13.0统计软件包数据库进行处理和分析。对数据库进行审查,核对无误后锁定数据库并备份。计量资料进行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两组资料之间自身前后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多组资料间的差异使用方差分析,使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使用率和构成比指标进行描述,各组资料间的差异使用独立χ2检验,配对资料使用 McNemar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采用双侧检验,评价实施“择时服药”方法的实施效果。

2结果

四组患者干预后实验室检查项目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双侧检验,按a=0.05的检验水准,P>0.05,提示4组患者干预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经过中医时间护理干预后4组患者在24 hSBp、24 hDBp、夜间SBp、夜间DBp等实验室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四组干预后伴随症状(头痛、头晕、胸闷)比较,采用配对χ2(McNemar)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试验组P值0.000,P<0.001,试验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提示试验组患者干预12周后较干预前时服药后伴随症状有显著减少。中医对照组和西医对照组P值分别为0.125和0.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照组干预前后服药后伴随症状无改善。见表1。

3讨论

①实施“择时服药”方案有利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后伴随症状的减少,提高舒适度。

②实施“中医时间护理干预”方案可明显降低患者24 hSBp、24 hDBp等生化指标,并使伴随症状明显减少,改善机体健康状况。

该试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核心研究内容均是建立在中医“时间医学”的基础之上的。希望通过12周的“择时服药”方法干预,在不改变患者原有药物及服药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服药时间的改变,而达到改善血压,减少伴随症状的目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实施“择时服药”方案后中医试验组和西医试验组患者24 hSBp峰值、24 hDBp峰值、夜间SBp均值、夜间DBp均值、24 h平均HR等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实施常规服药方法的中医对照组和西医对照组患者24 hSBp峰值、24 hDBp峰值、夜间SBp均值、夜间DBp均值、24 h平均HR等指标也有明显下降。通过统计学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原因应该是使用药物没有改变的原因,所以降压效果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经过统计学分析表明,降压效果4组间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服药后伴随症状(即头痛、头晕、胸闷等)试验组明显减少,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择时服药”方法对平稳控制血压、减轻服药后副作用具有一定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洪在炅,王宏琦.《黄帝内经》中时间医学观念其对后世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及韩国传统《舍岩针法》的汇合[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2001.

[2]张年顺.中医时间医学的概念和内容[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11):5.

[3]段延萍,李小军.刍议中医因时施护[J].北京中医,2000(1):52-53.

[4]明·汪琦石.理虚元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40-41.

[5]李瑞.《浅谈中医择时服药》[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4):2947.

[6]王平,王非.《黄帝内经》“择时服药”理论的探讨——择时服用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性激素差异影响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2004.

[7]罗大中.叶天士临证择时服药辨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6):465-466.

[8]张年顺,宋乃光.《中医时间医学发展概要》[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2):3-5.

[9]周天禄.现代时间生物学及其研究现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14(1):72-75.

[10]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11]王胜利.高血压治疗与方法的演变[J].中原医刊,1993,20(6):45.

[12]高血压中医诊断标准

[13]王晓源.素问时间医学浅探[J].山西中医,1996,12(4): 32.

[14]庞世统.中药疗效最佳时段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9):716.

[15]黄云平,荆云.中医时间医学服药护理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9,20(1):41-43.

[16]安培祯.中医时间医学服药方法应用探讨[J].吉林中医药,1994(3):7.

(收稿日期:201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