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老年医学论文范文,老年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老年致盲性眼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 投稿排骨
  • 更新时间2015-10-13
  • 阅读量730次
  • 评分4
  • 46
  • 0

文/中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刘 静 摄影/柳宗游‘

骨老龄化社会使老年性眼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我们最不能忽视的就是致盲性眼病,其中包括老年性白内障、老年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动脉阻塞等。这些疾病的共同点都是与年龄相关,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除此以外,每个疾病还有其各自不同的临床特点。

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是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60岁以上老年人患白内障的比率直线上升,所以又称老年性白内障。

正常情况下,晶状体是透明的。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逐渐老化变混浊,就是医学上所称的白内障。白内障的发病原因不十分清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长期高强度的紫外线会导致白内障的发生发展。白内障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视物模糊或者眼前有固定黑影、畏光、视物重影、阅读易疲劳,也有部分老年人忽略了视力的变化,直到健康体检时才被检查出患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按其发展这里过程分为初发期、膨胀期(未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在初发期时瞳孔区的晶状体未累及,一般这种不见到影响视力。晶状体混浊发展情况不一,所以只要感到有视力下降,一定要到眼科就诊。白内障的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有白内停、卡林优等,更为有效的方法是实施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

老年黄斑变性

老年黄斑变性亦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大多数患者是50岁左右发病,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慢性光损害、心血管系统等全身性疾病有关,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老年黄斑变性临床上分为干性(萎缩性)与湿性两种类型。

干性老年黄斑变性表现为进行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疾病早期视力仅有轻度损害,甚至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正常,偶有视物变大或变小。随着疾病的进展,中心视力,严重损害,出现中央暗点。检眼镜下可发现有密集或融合的玻璃膜疣及大片浅灰色萎缩区。疾病从早期进入晚期病程长短不一。湿性老年黄斑变性表现为色素上皮层下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引发一系列出血、渗出和瘢痕改变。疾病从早、中期到晚期,经历出血、渗出、吸收和瘢痕的过程,如此反复,晚期视力很差。由于疾病病程长,因此长期追踪观察是十分必要的。临床表现已趋明显时,结合眼科各项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主要检查项目是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FF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和视野检查等。

老年黄斑变性的治疗方法包括:①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锌、叶黄素等视网膜细胞营养药物。②玻璃体体腔药物注射。常用药物包括Lucentis. Avastin等进口药物和国产药物康博西普等。③激光治疗。传统激光治疗所产生的热能能摧毁黄斑区的异常新生血管,但对附近的正常组织也有损害。④经瞳温热疗法。⑤光动力疗法。此种方法由于对正常的视网膜组织没有损伤,因此在临床上有很大应用前景。尽管老年黄斑变性治疗方法很多,但是疗效尚不理想,不能从根

本上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类以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为共同特征的疾病,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性眼病之一,发病率为1%,45岁以后发病率为2%。病理性高眼压对视神经会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时间越久损伤越重,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青光眼的预后至关重要。

根据发病原因、房角结构及发病年龄三个主要因素,一般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老年人易患的青光眼类型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发于中老年人,男女比例为1:4,双眼发病。临床分为临床前期、先兆期、急性发作期、间歇期、慢性期和绝对期6期。先兆期患者表现有轻度眼部胀痛,鼻根部酸胀,突感雾视、虹视(灯光周围可见彩虹样环)等症状,此期症状和体征很轻,稍事休息后可以自行缓解或消失。急性发作期患者表现为突然剧烈眼胀、眼红、视力突然下降,伴有同侧头痛、恶心、呕吐等。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展为渐进性的,症状不明显,常不能引起患者的警觉。经常于常规眼科检查时被发现,或病程发展到晚期出现视野缺损时才被发现。此型青光眼当前房角粘连关闭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引起急性发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根据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诊断不难。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如能早期诊断,对保护视功能极为重要。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眼压不稳定及特异性眼底视盘凹陷增大者,应积极进行青光眼的排查检查,争取尽早发现,做出诊断,这是非常重要的。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先用药物治疗,迅速降低眼压,眼压下降后及时选择适当的激光或手术治疗,若药物治疗不能使眼压降至正常,则应尽早采用手术方法进行降眼压处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若房角已经广泛粘连,则应该行滤过性手术。药物治疗是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降眼压作用机制不同有很多不同药物。目前,激光治疗已成为青光眼治疗的重要手段。青光眼手术治疗是降低眼压的一项重要措施,包括虹膜周边切除术、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等手术方式。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是造成人类失明的重要眼病之一。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全身微血管系统损害。糖网病的病理基础是视网膜微循环异常,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增厚,自动调节功能障碍,导致毛细血管闭塞,视网膜缺血、缺氧,新生血管形成,最终玻璃体积血和机化形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下降或丧失。糖网病的发病率与糖尿病的病程呈正相关。糖网病分为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亦称单纯型或背景型)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微动脉瘤或出血常先出现在眼底后极部。随着病程发展,逐渐发展到增殖期病变,新生血管位于视网膜表面,侵入玻璃体,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出血、机化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逐渐下降或完全失明,新生血管也可能长在虹膜上引发青光眼而导致失明。

根据糖尿病病史和眼底特征性改变,糖网病的诊断并不困难,其中眼底检查是诊断糖网病的主要手段,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各种特殊表现对该病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意义。糖网病的早期(非增值期)只需治疗糖尿病原发病,血糖和全身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对延缓糖网病的发生、发展和减轻病情肯定是有益的。糖网病发展到增殖期时,根据病变的范围可实施视网膜光凝治疗或玻璃体切割术。

控制血糖对预防糖网病的发生和发展非常有益,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视网膜血管阻塞(包括视网膜动脉和静脉)也是老年常见眼病,其中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眼科急症,发病突然,治疗的最佳时机是发病后24—48小时。因此,老年患者一旦自觉视力下降应该尽早就诊,以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老年致盲性眼病与年龄相关,各种疾病均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老年朋友一旦出现眼部不适或视力下降,无论伴有或不伴有全身不适,都需及时就诊,争取早期诊断,获得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