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老年医学论文范文,老年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腰丛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对比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11-11
  • 阅读量189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采取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与硬膜外麻醉方案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方案,观察组采取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手术期间心率、平均动脉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感觉及运动完全阻滞时间、运动持续阻滞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感觉持续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2及T3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经手术治疗时可首选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其具有麻醉效果好、对患者影响小、安全性高的优点,倡导推广。

关键词:腰丛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麻醉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情况,对患者日常生活、健康均会造成损害。据临床不完全统计,70岁以上老年人群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高达35%,且因骨折位置血运丰富,加之患者本身体质较差,病死率15%~20%。目前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多采取手术方式,但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项机能衰退,心肺功能减弱,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不佳,容易出现麻醉风险及术后不良反应[1],因此,寻找一种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案成为临床深入研究的课题。硬膜外麻醉是以往临床常用麻醉方式,容易使患者下肢血管扩张,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较为波动,安全性不理想。而腰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有效改善上述不足,备受患者认可[2]。本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麻醉方案的临床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7.14±2.53)岁;其中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8.02±2.58)岁;其中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经X线及临床诊断均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2)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3)患者均同意配合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手术不耐受的患者。(2)凝血障碍患者。(3)神经方面受损患者。(4)抵触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方案。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选择在腰椎L1至L2椎体间隙穿刺,穿刺方向为头侧。沿导丝置入注射用导管,深度为3 cm左右,翻身测试回抽时未见回血为穿刺成功。待确认无误后,经导管注射1%利多卡因麻醉诱导,剂量为3 m L,给药后观察5 min,如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麻醉效果开始显现,则需进一步注射0.75%罗哌卡因,剂量为10~12 m L。(P<0.05),见表2。

观察组实施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连接各生理指标监测设备,并在上臂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患侧肢体保持30°~40°的向上屈曲状态,必要时可使用束缚带固定体位。使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神经,位置确认后使用记号笔标记穿刺点位置,应选择棘突和髂骨的最高点交汇处周围。先使用1%利多卡因对穿刺点周围实施局部麻醉诱导,以抑制穿刺操作带来的疼痛感。麻醉生效后再选择位点穿刺,成功刺入后可见股四头肌收缩,此时将神经刺激仪的电流调整至0.3 m A,如股四头肌出现颤抖,且穿刺针回抽未见任何回血,即为患者注射0.75%罗哌卡因,剂量控制在10~12 m L。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包括完全阻滞时间及持续阻滞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时间点选择T0(术前)、T1(麻醉后15 min)、T2(麻醉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因麻醉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穿刺点疼痛、恶心呕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感觉及运动完全阻滞时间、运动持续阻滞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感觉持续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比较(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不同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比较

观察组患者T 1、T 2及T 3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不同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比较

注:与同期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老年人群由于自身代谢功能正处于衰退阶段,不仅存在钙质流失问题,同时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量严重下降,而维生素D是人体吸收钙质的重要影响因素,钙质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就会造成骨密度降低,引起骨质疏松,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逐渐上升[3]。当中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后,其骨骼强度会相应下降,此时如发生碰撞、跌伤、坠伤、交通意外等情况,很容易出现骨折类病变,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相对较高,与下肢髋关节为人体主要承重大关节有着密切关系。加之老年人群身体的特殊性,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同时还会伴有多种慢性病,如脑血管病、心血管病、肺功能障碍等,使整体治疗难度大幅提升。此外,该年龄段人群对麻醉操作的耐受度明显偏低,因此实施外科手术的风险更高[4,5]。

就目前我国的医疗技术而言,如采取保守性骨骼复位和药物治疗,康复阶段骨折面畸形愈合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骨骼的强度,导致复发率相对增加,下肢功能可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因此,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是干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有效手段。外科手术进行阶段需要麻醉干预辅助,以便控制有创操作造成的人体的应激反应[6]。但需要注意的是,麻醉药物不仅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还可能对呼吸系统、血流动力学等指标造成不良干预,加之老年群体躯体功能相对较差,更容易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导致术中应激反应增多、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直接影响预后效果,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硬膜外麻醉经由椎间硬膜外间隙注射麻醉制剂,以达到神经阻滞的效果,其通过阻断神经根信号传导的方式,使局部区域暂时产生麻痹效果。但在实际应用时,引发心肺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等的概率较高,严重时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等。腰丛神经阻滞是针对腰丛神经实施的麻醉阻滞方案,可以使人体的感觉运动神经功能暂时中断,继而消除术中有创操作所导致的应激性刺激[7,8]。该麻醉方式的作用位点更加精准,不会出现硬膜外麻醉时药剂进入硬膜下、蛛网膜腔下等情况,且腰丛神经组织可以利用神经刺激设备确认穿刺位点,使整体操作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并避免对周围组织产生不良影响,大幅提升了麻醉的成功率、有效性,降低了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在老年群体中的应用效果更加突出。另外,腰丛神经组织所应用的麻醉药物与硬膜外麻醉相同,但由于作用组织仅为神经系统,因而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相对较小,进一步确保了麻醉操作的安全性[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感觉及运动完全阻滞时间、运动持续阻滞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感觉持续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2及T3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与余德勇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经手术治疗时可首选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具有麻醉效果好、对患者影响小、安全性高的优点,倡导推广。


参考文献

[1]齐佳杉,袁卫国,罗明,等. 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VEGF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0,26(9):1487-1491.

[2]刘湘钰,黄穗葵,邓瑞华。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与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820(11):1689-1692.

[3]林英.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麻醉不良反应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3):109-110.

[4]施劲松。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效果[J].中外医疗,2021,40(13):174-176.

[5]林洋. 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与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21,29(19):85-86.

[6]张爱萍,瞿玉兴.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5):592-595.

[7]谢妍,费国雄.后路腰丛神经阻滞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2020,15(5):761-764.

[8]陈凌志,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与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1):83-84.

[9]张云辉.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与免疫功能的影响[J].大医生,2021,6(4).25-27.

[10]余德勇,王志杰,项巧敏,等.腰丛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5):993-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