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妇产医学论文范文,妇产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比较宫腔镜与传统诊刮术在子宫异常出血中诊断的应用

  • 投稿杨西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227次
  • 评分4
  • 22
  • 0

钱月芳

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张家港 215611

[摘要]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与传统诊刮术在子宫异常出血中诊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刮宫术,并行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54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经病理学诊断,32例为子宫内膜息肉,20例为子宫粘膜下肌瘤;与病理学诊断比较,宫腔镜检查符合率(90.6%)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术(68.8%)(P<0.05);子宫粘膜下肌瘤宫腔镜检查符合率(85.0%)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术(65.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检查与治疗术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中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健词] 宫腔镜;传统诊断性刮宫;子宫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1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b)-0022-02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月经紊乱的现象越来越多,女性不规则阴道出血时有发生,相关统计表明,子宫异常出血多为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引起。传统诊断性刮宫术在子宫异常出血诊断上的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不能令人满意,宫腔镜因其能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导致子宫出血的部位、原因且可以治疗子宫出血而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的应用。为了比较宫腔镜与传统诊刮术在子宫异常出血中诊断的应用,现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54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行宫腔镜下检查治疗子宫内良性病变的住院女性患者54例。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的54岁,平均年龄41.38岁。术前B超示单纯内膜增厚7例,伴回声不均13例,宫腔占位(1个或多个)15例,内膜增厚伴多个宫腔占位15例,4例未见异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行传统诊断性刮宫术,后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

1.2.1 诊断性刮宫 常规排除感染及排除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不能耐受手术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扩宫5~7.5号用小号刮匙先刮宫腔1周,如发现宫腔内不平或有占位,用吸管吸宫,或扩大宫口后用卵圆钳钳出组织。取出组织送常规病理检查。术后防感染治疗3~5 d。

1.2.2 宫腔镜检查 术前常规检查无明显禁忌证,排除阴道活动性出血、生殖道感染、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宫腔镜采用德国产STORZ(型号2220020)宫腔镜检查镜及电切镜系统(3.5 mm纤维导光束;175 W冷光源)。全身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扩宫5~8号,置入宫腔镜,生理盐水作为膨宫介质,膨宫压力为80~100 mmHg,灌流液速度为280 mL/min。按宫腔镜操作常规进行,按检查宫底和前、后、左、右侧壁、双侧宫角、输卵管开口顺序,最后检查宫颈管口及宫颈管。在直视下观察宫腔形态、内膜色泽;血管粗细、走向;肌瘤及息肉的大小、附着部位,有无蒂及蒂粗细。如为内膜增厚,退出宫腔镜,刮匙作诊刮术,后再置入宫腔镜检查后无异常后退出宫腔镜。如需治疗,则扩宫至10号,换电切镜置入宫腔,采用环形电极沿肌瘤及息肉根部切除肌瘤及息肉。取出组织送常规病理检查。术后防感染治疗3~5 d。

1.3 诊断标准

宫腔镜标准:息肉呈卵圆形、圆锥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型突出物,单发或多发,富有光泽,色大多鲜红,表面光滑,有时见微细血管网纹。粘膜下肌瘤典型的呈圆形包块,被覆的内膜呈萎缩状,色泽较周围的内膜淡,表面可见扩张的血管网,表面光滑,有时与息肉不易鉴别[1]。诊断性刮宫标准:子宫内膜息肉:刮出红色柔软的赘生物。肌瘤:刮出白色质硬的组织。B超以子宫内膜偏厚(10~24 cm)、内膜偏厚伴回声不均、宫腔占位,内膜偏厚伴宫腔占位为阳性指标。病理以病理科诊断为标准。

1.4 观察指标

比较宫腔镜与诊刮术的术中诊断、术后病理结果的相符性。

1.5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子宫异常出血的病理学诊断

经病理诊断,54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有32例患者为子宫内膜息肉,20例为子宫粘膜下肌瘤,1例为子宫内膜癌,1例为子宫内膜过度增生。

2.2 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断性刮宫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比较

与病理学诊断比较,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检查符合率为90.6%,诊断性刮宫术符合率为68.8%,宫腔镜检查符合率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术,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宫腔镜、诊断性刮宫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比较

与病理学诊断比较,子宫粘膜下肌瘤宫腔镜检查符合率为85.0%,诊断性刮宫术符合率为65.0%,宫腔镜检查符合率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术,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子宫异常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往诊断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经诊刮后如病理诊断无异常而大多予调经止血治疗。但往往反复发作,又需经反复诊刮甚至子宫切除术才能治愈。宫腔镜的问世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子宫异常出血是最早也是最常见的宫腔镜检查适应症[1-3]。该组患者均因异常阴道出血先行传统的诊断性刮宫术,后因症状无明显缓解或缓解一段时间后又复发后行宫腔镜检查。该研究显示子宫异常出血,多由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所致,宫腔镜组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诊断性刮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宫腔镜在诊治子宫异常出血中有明显优势。宫腔镜直观、安全,准确、可靠,不但可直接观察子宫内出血部位的病变,而且可对各种病变进行治疗,对大多数病例有长期疗效,已形成了宫腔内良性病变的保守治疗方法。而诊断性刮宫术因其盲目操作,只凭手感,往往遗漏病灶[4]。据统计,盲目刮宫有25%的子宫内膜根本未接触到[5]。国外曾有报道传统性诊断性刮宫术漏诊率10%~35%[6]。宫腔镜检查可在直视下对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进行完整切除,亦可切除病变或增厚的子宫内膜或对宫腔粘连进行分离,且术中可有效止血,切下标本不干扰病理诊断,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7]。传统的诊断性刮宫术可能将息肉刮成碎片,与子宫内膜碎屑混在一起,可造成病理诊断困难,形成假阴性;并且在宫角部,或输卵管开口处的息肉,或息肉柔软、散在,不易刮到,易漏诊。子宫粘膜下肌瘤因其坚韧,刮宫时亦难以刮出,造成病灶遗漏。宫腔镜检查发现良性病变中以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为最多见。诊断的准确率提高无疑会对临床正确治疗提供极大的帮助,提高了治愈率。

综上所述,宫腔镜检查治疗术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的治疗中确有其准确性及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夏恩兰.宫腔镜学及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32-138.

[2] 李海倩,赵杰惠,黄静,等. 宫腔镜在子宫异常出血中应用研究[J]. 中外医疗,2014(13):68-69.

[3] 张军莲,石月圆,黄玉珍. 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59-60.

[4] 王娟.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 2307-2309.

[5] 曹静威,李玉凤,刘世新,等. 宫腔镜联合超声观察子宫异常出血临床诊断价值[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2):219-221.

[6] 黄志欣,杜敏,吴秀霞,等. 宫腔镜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46-2947.

[7] 刘素婷, 翟伟, 孙霞. 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对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的对比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7):1400-1401.

(收稿日期:201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