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妇产医学论文范文,妇产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早期妊娠流产的效果观察

  • 投稿小耳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768次
  • 评分4
  • 58
  • 0

侯癸卯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妇幼保健院,云南德宏 679200

[摘要] 目的 对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早期妊娠流产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要求药物临产的早期妊娠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孕妇使用150 mg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孕妇使用50 mg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孕妇的出血时间、用药与分娩之间的间隔时间、宫缩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孕妇在完全流产率上,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早期妊娠流产中的应用,不仅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毒副作用小,对孕妇造成的痛苦与损伤也相对较少,存在良好的流产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早期妊娠流产;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1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a)-0047-02

早期妊娠[1]是指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在停经49 d以内,通过超声能够在女性子宫内发现孕囊的存在,且在检测过程中,血清中β—HCG的含量也比正常水平高。而现阶段,我国妊娠妇女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早期妊娠流产的人数越来越多,而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早期妊娠流产孕妇中的应用具备良好的效果。笔者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要求药物临产的早期妊娠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孕妇使用150 mg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2]的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孕妇使用50 mg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要求药物临产的早期妊娠孕妇,孕妇年龄在20~40岁,平均年龄是23.7岁,停经天数在35~84 d之间,平均停经天数是56.3 d。80例早期妊娠孕妇包括5~9周的孕妇40例,为观察组;9~12周的孕妇40例,为对照组,均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流产。80例早期妊娠孕妇排除肾上腺、肾、肝、心以及出血等疾病。经过B超检查后发现孕妇均属于宫内妊娠,且妊娠天数与孕妇子宫大小相符。对两组孕妇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孕妇使用150 mg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方案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安排孕妇先用温水送服[3]50 mg的米非司酮,等到12 h后,医护人员在安排孕妇进行第二次的服用,第二次需要口服100 mg,共150 mg,在服药前后的2 h以内,孕妇不能进食,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监督。在孕妇入院第3天时,医护人员需要将米索前列醇放置与孕妇阴道中,并进行详细的检查,确认无异后,让孕妇排空膀胱,对孕妇的外阴进行消毒,随后医护人员将50 ug的米索前列醇,也就是1/4粒放置在孕妇的阴道后穹窿处或者是宫颈口[4],并缓慢退出手指,以避免药片留在手套被带出。在放置结束后,孕妇需要平卧半小时,半小时后孕妇就可以自由活动了,1 d用药2次,夜间停止,如果2 d后孕妇无明显感觉的话,需要重新用药。在用药第3天对孕妇进行B超检查,并根据孕妇的宫缩情况和出血现象来确定孕妇是否使用清宫术;观察组孕妇使用50 mg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方案进行治疗,第1 天医护人员安排孕妇温水送服25 mg的米非司酮,在12 h后,在服用25 mg米非司酮,共50 mg,米索前列醇与对照组的用法一致。

1.3评价指标

在用药1周后,孕妇自行将胚囊与绒毛排出,且没有使用清宫术就已经好转或者是孕妇的胚囊排出不明显,但孕妇的出血停止,通过B超检查后,孕妇的子宫内也不存在尿HCG阴性或者是胚囊,孕妇的子宫恢复,且出现月经,为完全流产;孕妇在用药后,排出部分组织,但是孕妇的出血情况较为严重,且需要进行清宫,对排出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有绒毛组织的残留,为不完全流产;孕妇在用药1周后,没有排出组织,通过B超进行检查后发现,孕妇子宫中胚囊的存在,最后通过负压吸引术对孕妇的妊娠进行终止,为失败。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分析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时需要使用到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使用(x±s)的形式进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检验,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对本次所抽取的我院治疗的80例要求药物临产的早期妊娠孕妇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但是两组孕妇在完全流产率上,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观察组中孕妇的出血时间、用药与分娩之间的间隔时间、宫缩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非计划妊娠非常重视,一旦出现非计划妊娠,则需要孕妇在短时间内终止妊娠,以降低临产对于孕妇身体的伤害。米非司酮属于抗皮质激素与抗孕激素综合药物[5]中的一种,在口服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孕妇吸收,且米非司酮的半衰期较长,在25~30 h之间,能够与孕妇体内的受体进行结合,停止孕妇子宫内胚胎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孕妇的绒毛板与蜕膜发生分离,阻碍前列腺素的分解代谢,降解孕妇宫颈中存在的胶原纤维,有效提高了子宫肌层的敏感性,从而促进孕妇宫颈的软化与扩张[6];米索前列醇能够软化孕妇的宫颈,增加平滑肌的收缩,通常情况下,早期妊娠流产中都是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用药方案,使孕妇自然的排除子宫内存在的早孕胚胎[7]。

而米非司酮的用药剂量与用法也会对早期妊娠的流产结果产生影响。束辉英等[8]人认为米非司酮的用药剂量是50 mg属于常规用药。而出现早期妊娠流产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不是孕妇终止早期妊娠的时间越短越好,如果孕妇在口服米非司酮后出现了不良反应,医护人员要冷静下来,让孕妇保持平卧的姿势,并禁止2 h的进食,以避免孕妇出现呕吐,影响早期妊娠流产的效果。一小部分孕妇还存在着极高的大出血几率,因此医护人员严格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对孕妇进行迅速止血,以有效降低对孕妇生命造成的威胁,为孕妇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如果孕妇在使用米索前列醇药物后出现恶心、头昏、怕冷、呕吐、乏力、寒战等不良反应,但是孕妇的生命体征较为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且不良反应存在的和事件较短,医护人员对孕妇的不良反应进行详细的观察,可以不进行特殊处理。

在用药前,医护人员为了提高孕妇早期妊娠流产的效果,需要对孕妇的常规妇科进行检查,例如:阴道炎、盆腔炎等,一旦发现孕妇存在着妇科疾病,则需要对相关妇科疾病进行治疗,并进行抗感染治疗,一定要在感染治愈之后在进行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用药流产,以有效降低孕妇大出血的发生率。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笔者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要求药物临产的早期妊娠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孕妇使用150 mg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孕妇使用50 mg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中孕妇的出血时间、用药与分娩之间的间隔时间、宫缩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孕妇在完全流产率上,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次探究,笔者发现小剂量的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的联合治疗方案具有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早期妊娠流产中的应用,不仅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毒副作用小,对孕妇造成的痛苦与损伤也相对较少,存在良好的流产效果,在各个年龄段、各个孕次的孕妇中都适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燕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10(19):73-74.

[2] 朱玉珍,徐小清.口服米索前列醇用于早期人工流产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11(22):5316-5316.

[3] 李晓霞,夏泳,梁巧红.米索前列醇不同途径用药配伍米非司酮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08,3(6):27-28.

[4] 周彩琼.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多次药物流产的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9(18):4345-4346.

[5] 周敏.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10~14周妊娠安全性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2(4):244-245.

[6] 王晓虹,林莉冰,高镇松,等.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12周妊娠钳刮术前的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2):115-116.

[7] 黄兰艳.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基础上口服缩宫止血合剂进行药物流产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2,16(31):23-24.

[8] 束辉英.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2,4(8):36-37,39.

(收稿日期:201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