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妇产医学论文范文,妇产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农村高危孕产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10-28
  • 阅读量12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农村高危孕产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邳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辖区诊治的农村高危孕产妇2 827例为研究对象,邳州市在2020年1月开始推行PDCA循环管理方法,根据推行时间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2018年1月-2019年12月)1 583例与研究组(PDCA循环管理,2020年1-12月)1 244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健康行为和保健知识掌握度,观察两组的依从性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健康行为能力量表评分与保健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用于农村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效果良好,对于高危孕产妇健康行为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关键词:农村高危孕产妇; PDCA循环管理;健康行为;依从性;


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产妇被称为高危孕产妇。相较于城镇,农村出现高危孕产妇的概率比较高[1]。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以及三胎政策的提出,农村高危孕产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如何管理农村高危孕产妇是妇幼保健机构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减少农村高危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核心环节。PDCA循环管理方法已被用于妇幼保健管理中,本研究分析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农村高危孕产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邳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辖区诊治的农村高危孕产妇2 82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推行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时间分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9年12月)1 583例与研究组(2020年1-12月)1 244例。对照组孕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29.85±3.14)岁;妊娠时间32~40周,平均(37.26±1.38)周;妊娠史:初产妇983例,经产妇600例;人工流产史:≤1次923例,≥2次660例。研究组孕产妇年龄22~36岁,平均(29.58±3.42)岁;妊娠时间33~40周,平均(37.52±1.46)周;妊娠史:初产妇704例,经产妇540例;人工流产史:≤1次665例,≥2次57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1)孕产妇经产科检查确诊为高危妊娠;(2)孕产妇年龄>18岁;(3)孕产妇均属于单胎妊娠,均来自农村;(4)孕产妇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愿意参加研究。

排除标准:(1)孕产妇的病历资料不齐全或中途退出研究;(2)孕产妇的精神异常或存在沟通障碍,不能配合完成研究;(3)孕产妇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

方法:(1)对照组开展常规管理:(1)做好对孕产妇的常规宣教,告知孕产妇妊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叮嘱孕产妇定期到医院产检;(2)告知孕产妇注意饮食,适当运动,确保顺利妊娠。(2)研究组开展PDCA循环管理:(1)计划阶段:根据邳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年度妇幼健康工作方案,确定全市年度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目标。成立PDCA循环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分管院长、妇产科主任、妇产科临床医生、医政科与产安办主任及妇女保健专职人员,专家指导小组成员包括市级综合医院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高职称以上人员。所有组员经岗前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组员需要熟悉掌握PDCA循环管理的基本理念及临床意义,提高组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实施阶段:a.成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全面落实村医生作为孕产妇的家庭医生,并配置1名乡镇卫生院妇产科医生作为指导医生,成立服务团队。帮助孕产妇建立健康档案和母子健康手册,全面掌握孕产妇妊娠情况、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及夫妻双方家族遗传病病史等,主动与孕产妇沟通,了解孕产妇在孕期的健康保健需求。同时,与孕产妇互相交流电话号码或者添加微信好友,孕期保持联系,随时为孕产妇提供健康指导服务。b.加强孕产妇的自我管理:通过图片、视频和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向孕产妇进行健康宣教,让孕产妇认识到高危妊娠的危害性,获取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支持,提高孕期管理的配合度。要求孕产妇加入微信群,邀请已分娩成功的高危孕产妇讲述自身的保健及分娩经历,消除孕产妇的负面情绪,帮助孕产妇快速融入轻松的待产状态中,提高孕产妇的保健及分娩信心。c.提供个性化综合服务:尽可能早发现高危因素,在孕产妇初次检查、建立孕产妇健康档案或随访时,若发现孕产妇存在高危因素,要立即详细分析孕产妇的相关情况,并在孕产妇的母子健康手册上做好标记,由专人负责管理。在孕产妇确诊为高危妊娠后,由医生和保健人员共同综合评估孕产妇的身体状况以及高危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孕期管理方案,并监督和鼓励孕产妇及家属共同落实高危因素纠正措施。此外,需要强化对高危孕产妇的专案管理,电话随访1次/周,上门随访>1次/月,了解孕产妇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管理方案。(3)质控阶段:各医疗卫生机构与各医疗团队共同制定合适的实施方案,医疗机构的妇产科与产安办自查1次/周,单位领导小组检查科室方案的执行情况1次/月,市级专家组指导工作每季度1次,市卫健委领导小组进行督查半年1次。通过逐级排查、层层把关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方案执行情况。(4)处理阶段:定期组织PDCA循环管理小组成员召开座谈会与工作例会,总结和推广执行过程中有效的措施,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周期中实施,不断提升管理质量。

观察指标:(1)健康行为:采用评估标准参照健康行为能力量表(HPLP),量表包括52个条目,每个条目计为1~4分,总计52~208分,分数越高,评定为健康行为越良好[2]。(2)保健知识掌握度:采用本辖区自拟保健知识调查表进行评估,总计100分,分数越高,评定为孕产妇对保健知识越了解。(3)依从性判断依据:a.完全依从:孕产妇能够完全遵医嘱完成管理方案;b.部分依从:孕产妇大部分时间可以遵医嘱完成管理内容;c.不依从:孕产妇基本上没有遵医嘱完成管理内容[3]。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4)不良妊娠结局:仔细记录剖宫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的例数,计算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孕产妇的HPLP评分与保健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管理后,研究组HPLP评分与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产妇的HPLP评分与保健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

两组孕产妇依从性比较: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孕产妇依从性比较[n(%)]

两组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管理后,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n(%)]

讨论

高危妊娠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高危孕产妇若是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容易发生胎儿死亡、新生儿疾病以及早产等不良事件,增加围产儿死亡率。

既往临床多采用常规管理高危孕产妇,但是效果不理想,限制了临床应用范围。而PDCA循环管理是近些年来新兴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利用信息反馈原理实现质量全面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计划(P)、实施(D)、检查(C)以及处理(A)4个阶段,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4]。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经PDCA循环管理后,其HPLP评分、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以及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PDCA循环管理通过分析高危孕产妇可能存在的高危妊娠因素,结合孕产妇实际孕期保健需求,帮助孕产妇制定科学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保健管理方案。同时,在管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做好监督工作,掌握管理方案的落实情况,了解管理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召开会议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PDCA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5]。PDCA循环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分析和解决遇到的新问题,还能及时总结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之处,不断提高管控效率[6]。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用于农村高危孕产妇的效果显著,有利于规范孕产妇的健康行为,加深孕产妇对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孕产妇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爱萍,迟俊霞刘玉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实施对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3)-:323.

[2]陈先梅.”色标”分级管理医护一体化服务对高危孕产妇分娩结局 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8):86-88.

[3]李君,张玲玲.楚薛枫,等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其心理状态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10):1514-1517.

[4]姜家俊,范海芹,吕根莲PDCA在农村孕产妇高危妊娠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7):1461-1463.

[5]许惠PDCA循环管理对头位异常产妇分娩期知识认知及母婴预后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9).1501-1502.

[6]郑荣兰陈温琴,谢玲玲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高危妊娠孕妇分娩结局SDS和SAS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