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妇产医学论文范文,妇产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无痛分娩方式对足月分娩产妇的应用效果观察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11-02
  • 阅读量17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研究无痛分娩方式对足月分娩产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山东省博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足月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接受持续硬膜外镇痛,对照组接受自控硬膜外镇痛。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期间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宫口全开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缺氧发生率及产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足月分娩产妇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期间的疼痛感,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生命安全,建议应用并予以推广。

关键词:无痛分娩方式;足月分娩产妇;剖宫产率;

无痛分娩指的是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消除或缓解患者疼痛,使产妇以平稳的心态度过整个分娩过程,并预防出现产后疲劳。临床研究证实,通过开展无痛分娩,对于降低剖宫产率有显著效果[1]。但镇痛方式的不同,也会获得不同的镇痛效果,且会对剖宫产率造成不同影响。临床常用的无痛分娩镇痛方式包括持续硬膜外镇痛、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外等[2]。本研究探讨持续硬膜外镇痛和自控硬膜镇痛对足月分娩产妇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山东省博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足月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33.9±3.2)岁;平均孕周(39.5±2.1)周。对照组平均年龄(32.9±3.1)岁;平均孕周(38.7±2.4)周。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孕妇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配合完成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1)无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2)无妊娠合并症者;(3)精神、意识无异常;(4)有完整的产检资料。

排除标准:(1)伴发妊娠合并症者;(2)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者;(3)在研究中途退出者。

方法:产妇均在宫口开大2 cm时进行分娩镇痛,镇痛前在上肢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和复发乳酸钠进行扩容。对照组接受自控硬膜外镇痛:镇痛泵配制为0.5%布比卡因30 m L+芬太尼0.3 mg+杜冷丁200 mg,加生理盐水配制成100 m L溶液,在宫口全开前连接到产妇L3~4间隙硬膜外穿刺,将镇痛泵连接麻醉导管,调节泵入速度为2 m L/h,当产妇自觉疼痛时,可自行按压装置给药,每次按压可以在原有给药基础上增加0.5 m L药量。在宫口全开后将镇痛泵取下,并在助产士帮助下鼓励产妇通过规律深呼吸增加腹压,促进胎儿娩出。观察组接受持续硬膜外镇痛:穿刺L3~4间隙硬膜外,注射试验剂量的利多卡因,持续泵入0.1%罗哌卡因3 m L/15 min,舒芬太尼3 m L/15 min,至宫口全开后停止给药,并在助产士帮助下鼓励产妇通过规律深呼吸增加腹压,促进胎儿娩出。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期间疼痛情况,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分数0~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重。(2)比较两组产妇的宫口全开时间和总产程时间。(3)比较两组新生儿缺氧发生率和产妇剖宫产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产妇分娩期间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产妇分娩期间疼痛评分(1.68±0.71)分,对照组(5.41±2.93)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72,P<0.05)。

两组产妇宫口全开时间和总产程时间比较:观察组产妇宫口全开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宫口全开时间和总产程时间比较


两组新生儿缺氧发生率及产妇剖宫产率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缺氧发生率及产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缺氧发生率及产妇剖宫产率比较[n(%)]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全部无指征剖宫产产妇中,约30%可以自然分娩[3]。所以,为了减轻产妇痛苦,有效预防各种产后并发症,并遵守尊重生命个体的原则,临床需大力研究并推广无痛分娩[4]。

分娩期间出现疼痛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疼痛的诱发原因主要为宫口扩张和宫缩,疼痛程度主要为中、重度。患者在分娩期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此外,疼痛还会导致各种病理改变,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疼痛严重时,会导致产妇过度换气,降低身体血红蛋白水平,导致胎盘血氧供应不足。此外,疼痛还会导致母体的负担加重,使产程时间延长。产妇没有充足的体力应对分娩,从而高发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

在世界范围内,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无痛分娩方式,其通过精准定量从硬膜外导管间断注射麻醉药物,可有效缓解产妇疼痛,保证产妇轻松度过分娩过程[5]。但我国在实际应用这项技术时,产妇及其家属对其了解不足,常担心使用麻醉药物会影响胎儿健康。从总体上来说,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安全性较高,极少数产妇会出现腰痛、头或下肢感觉异常,且程度较轻,产后会自行消失[6]。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分娩后发生宫缩乏力的概率相较于自然分娩高,因为麻醉会导致产妇无法用力,但通过缩宫素可以改善这一问题,不会成为临床应用无痛分娩技术的障碍[7]。

分娩期间,产妇因为疼痛或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会大量分泌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影响母婴生命安全[8]。疼痛会导致产妇呼吸急促、浅快,极易因为换气过度导致呼吸性碱中毒,从而对胎盘供血等造成不良影响。而通过无痛分娩技术,可以缓解产妇分娩期间的疼痛,减少产妇的应激反应,松弛盆底肌,加快宫口扩张,第一产程时间较短,并保证产妇顺利度过分娩期。减轻了分娩期间的疼痛感,产妇才更愿意接受经阴道分娩,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在正式行无痛分娩前,医护人员需要为产妇及其家属耐心、详细地介绍相关知识,告知其无痛分娩的安全性和作用,保证产妇及其家属能完全理解并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当产妇拟行无痛分娩时,需要重点对第一产程的进展进行掌握,保证在最佳时间进行穿刺置管并输注麻醉药物。腰椎穿刺前嘱产妇排尿,对各项基础生命体征做好检查,准确填写麻醉记录单。对于用药后陷入沉睡的产妇,需要尤其重视监测产程进展、胎心变化,保证顺利完成接生工作[9,10]。虽然在无痛分娩中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剂量较小,但仍有出现意外的可能,所以要做好抢救准备[11,12]。

临床在实际开展无痛分娩时要全面检查产妇的身心状态,确认可以进行无痛分娩。常规测量孕晚期骨盆情况,如存在产道异常和头盆不称时不能开展无痛分娩。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化验检查,确认对分娩期间所用麻醉药物有无过敏情况。在第一产程时,产妇出现了规律宫缩,此时即可给予药物镇痛,对阴道进行严格消毒后,通过阴道对胎先露下降程度进行检查,成功麻醉后,嘱产妇取自由体位,可以下床行走。结合产程实际进展开展对应的护理服务。一定要通过对产妇腹部进行触摸判断宫缩持续和间歇时间,因为患者已经不能自行感觉到宫缩痛。如产妇出现宫缩乏力,需要及时滴注催产素,按时听胎心音,对羊水的状态做好检查。鼓励产妇少食多餐,进食富含营养的食物。大量饮水,以保证分娩时体力和精力充沛。进入第二产程后,需要对胎心变化做好密切监测,及时通过语言安慰产妇,让产妇有足够的安全感。宫缩时嘱产妇全身屏气,提高腹压,以促进胎儿娩出。第三产程时待胎盘剥离后对子宫收缩情况做好观察,胎盘剥离时间超过半小时,需要通过人工剥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分娩期间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缺氧发生率及产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无痛分娩的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足月分娩产妇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期间的疼痛感,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生命安全,建议应用并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