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业经济论文范文,农业经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区域建设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基于新疆兵团的实证分析

  • 投稿徐士
  • 更新时间2015-11-01
  • 阅读量532次
  • 评分4
  • 88
  • 0

李豫新 李 欣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摘 要] 区域建设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程度。文章结合兵团实际,选取兵团区内建设和区际建设两个子系统共21项指标因子,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区域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评价函数模型,从兵团整体和子系统层面分析了兵团区域建设的综合水平。研究表明:2005-2013年,兵团区域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且处于发展阶段;同时,兵团区内建设和区际建设水平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最后,文章针对兵团区域建设现状提出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区域建设;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兵团

[基金项目]新疆兵团软科学研究项目(2014BB025)。

[作者简介]李豫新(1962-),男,河南唐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李欣(1989-),男,山西长治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陆续出台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区域间优势互补、均衡协调、共同促进的发展格局已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区域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实施过程,是区域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和途径,区域建设水平的评价也是衡量现行区域规划内容是否切实有效落实到位的重要标准,以及进一步根据区域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区域未来发展规划的现实依据。

依据不同区域地理经济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以谋求区域发展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区域建设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方向,许多学者从区域建设理论和发展战略、模式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田明在依据对传统建设地理学的分析扩展以后,提出区域建设是立足于区域实践活动,是建设地理学应用层次的一个方面,区域建设应当包含了对于区域内部和外部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以及各种条件进行优化组合、开发利用并进行合理改造和各种创新建设活动,以达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1 ]。涂人猛从区域发展战略角度指出区域发展模式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 [2 ]。饶会林、王晓玲通过总结中国城市区域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我国城市的区域建设应当走由城市化,向城市区域化这一高级阶段发展的道路 [3 ]。王佳、陈甜甜等从区域建设用地与城镇化协调角度出发,提出区域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存在良性的互动关系 [4 ]。孙卫青通过解读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兵团的发展规划要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经济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农业区划,明确主功能区域以求兵团健康持续的快速发展 [5 ]。研究区域建设水平作为直接有效的区域发展综合评价指标,还未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新疆兵团作为肩负特殊使命的组织,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兵团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兵团区域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但由于兵团区域具有典型散点状布局的地理形态,内部联结性相对较弱,区域建设发展仍存在一定障碍,区域建设水平评价对兵团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建立兵团区域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从实证角度对兵团区域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为兵团在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以及进一步完善区域建设水平提供借鉴。

二、评价体系构建与数据处理

(一)评价体系构建分析框架

区域建设源于现代建设地理学的应用研究,区域建设问题可以分为“区域”和“建设”两个层面理解,“区域”一词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地理学研究步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学者们力图通过探索不同地域间的独具特征的统一而寻求对地区之间差异的完整认识,这种独具的特征最开始是从地理特征如构造、气候、土壤、植被、资源等方面的表征进行区分,随着时代发展,现代“区域”的概念主要是以地理和经济特征为基础,依据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而进行区域的划分。“建设”一词的涵义具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按社会学的角度建设包括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化的建设,根据钱学森院士在20世纪80年代倡导的“地理科学”的建议,还应包括地理建设。现代理解的区域建设问题一般是指行政区域内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建设与发展程度。我国学者田明进一步指出,区域建设是为更快地促进某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对区域内部和外部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以及各种条件进行优化组合、开发利用,并进行合理改造和各种创新建设的活动 [1 ]。

由上述分析可知,区域建设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可以分为区域内部建设和区际建设两个部分进行评价。区域内部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是区域建设水平提升的原生动力,经济建设水平通过影响区域内部资源、人力、物力的流动来影响区域建设发展程度,社会建设主要通过资源合理调配、人文建设来影响人们对于生产居住行为的选择;区域环境整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育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环境整治通过对区域内部生活、生产环境的保护和改造,影响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知,进而对人类建设行为产生引导效应,创新能力培养体现了区域建设的科学性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区域建设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与区域外部的交流、合作水平关系到区域内部能量与外界的吸收和释放,是区域建设水平提升的外生动力,区际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区域内部与外界之间的要素流动,提升了区域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侧面推动了区域建设水平的发展,具体区域建设水平评价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区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区域建设的内涵和区域发展的理论基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客观反映区域建设水平现状,本文在科学性、规范性、层次性以及可操作性原则的指导下,构建了2个系统层、6个结构层共21个指标因子的区域建设水平综合评价体系,从区内建设和区际建设两方面来衡量区域建设水平。区内建设具体可分为区域生产与消费、区域开发与整治、区域组织与协调、区域创新能力四个层面,整体评价区域内部发展水平;区际建设包括了区域与境外联系和国内联系两个结构层,体现了整体区域对外的社会形象以及经济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数据标准化处理与指标权重确定

式中Zij表示经过min-max法处理之后的各指标标准化取值,αi为六个结构层中各项指标权重取值。μ1、μ2、μ3、μ4分别为区内建设子系统内区域生产与消费、区域开发与整治、区域组织与协调、区域创新四个结构层权重(权重之和为1),ε1、ε2分别为区际建设子系统内境外联系和国内联系两个结构层权重(权重之和为1)。

区域建设两个子系统共同构成了区域建设水平评价模型,然而各个子系统对于区域建设发展水平的贡献度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区域建设水平具体计算公式为:

C=αA+βB

式中,C为区域建设水平评价值,C值越大,则区域建设水平越高。A、B分别为区内建设和区际建设水平两个子系统的评价值,α、β为区内建设和区际建设两个子系统权重取值。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兵团区域建设水平计算及结果分析

本文以《兵团统计年鉴》(2006-2014)相关指标原始数据为基准,结合兵团区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兵团区域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对兵团2005-2013年区域建设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兵团2005-2013年区域建设水平测算结果如下(见表2)。

图2 兵团2005-2013年区域建设水平演变趋势图

从整体来看,兵团区域建设水平处于上升趋势,整体区域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005-2013年兵团区域建设水平评价值由-0.555上升至1.133,上升绝对值1.688,2005-2013年间兵团区域建设水平提升速度平均值为0.211。其中区内建设水平评价值较早提升至期间平均值以上,但区际建设水平提升速度较为显著。由图2可以看出,兵团区域建设水平曲线在2005-2006年间略有下降,这一时期受到兵团区内建设水平评价值下滑的影响,区域建设水平下降了0.068。2006-2013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其中2012-2013年间兵团区域建设水平评价值提升速度达到0.541,是2005-2013年间增长速度的最高值,兵团区域建设水平正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

兵团区内建设水平与区际建设水平呈现出交替上升,共同促进区域建设水平发展的态势,兵团区内建设与区际建设曲线2005-2013年间出现了三次交点,分别为2005-2006年、2008-2009年以及2010-2011年间,兵团区内建设与区际建设相互影响,区内建设水平的提升为兵团形象和影响力提供了正面积极作用,进而推动了兵团区际建设水平的发展,区际建设水平的提升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合作、要素流动,促进了兵团区内建设水平的稳定增长。兵团区内建设和区际建设水平互为正向作用,共同提升兵团整体的区域建设进程。

兵团区域建设水平经历了由落后、起步到发展阶段的演进,2005-2010年间兵团区域建设水平虽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落后阶段,兵团地理分布较为松散,对兵团整体区域协调建设造成了影响,另外由于兵团特殊的历史使命,兵团基层团场大多处于不具备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地带,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电力、医疗等都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阻碍了兵团区域建设水平的发展。2011-2013年兵团区域建设水平评价值逐渐变为正向值,标志着区域建设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进入了发展阶段,这一期间兵团区内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同时继续深化城镇化建设,以经济社会建设来推动区域发展,区域建设水平实现了加速发展的目标。

(二)兵团区内建设水平计算及结果分析

区内建设子系统作为兵团区域建设水平综合评价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在兵团区域建设水平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地位,依据区域建设水平评价体系及评价函数,计算2005-2013年间兵团区内建设水平评价值如表3所示。

兵团区内建设水平整体处于稳步提升状态,2005-2013年区内建设水平评价值提升了1.335,八年间评价值平均提升速度为0.166,兵团区域生产消费、组织协调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区域开发整治水平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阶段变化,区域创新能力呈现出显著的起伏态势。2007年之前兵团区域生产消费水平和区域组织协调能力评价值高于其余结构层评价值,这个时期兵团依靠自身党政军企合一的优势,以协调能力和生产消费能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使区域建设水平提升。2008年之后兵团区域开发整治水平、区域创新能力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值起伏波动较大,这和兵团对于科技研究、技术服务的投资重视程度有关,在这一时期兵团依靠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反哺生态建设,实现了区域建设水平持续快速的提高。

由图3分析可知,兵团区域生产与消费水平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2005-2013年兵团整体生产与消费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05年的33719元/人上升至2012年的123672元/人;同期单位工业产值能耗由2.226下降至1.734;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3年为385.64亿元,是2005年的4.12倍。这段时期正处于“十一五”时期,兵团大力改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城镇人口显著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有显著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上升,刺激经济进一步发展。

兵团区域开发与整治水平先下降后稳步提升,2005-2007年区域开发整治水平受到市场开放度以及人均GDP增速影响,出现略微下滑。在“十一五”规划时期兵团注重开发自身优势资源,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发展,市场化进一步深入,人均GDP增速明显上升,建筑企业施工面积八年间提升近5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兵团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生态环境的治理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2005-2013年环境治理投资占总投资比重提升近4倍,兵团整体处于不断改善生态与经济发展协调状态的阶段。

兵团区域组织与协调水平提升最为明显,2005-2013年间兵团对于基础设施的固定投资占GDP比重由0.414提升至1.05,以加强各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整体协调能力,2013年兵团公路货物周转量达到了2895100万吨公里,是2005年的6.53倍,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由2005年的62689辆提升至195277辆,兵团整体组织协调水平显著提升。

兵团区域创新能力水平呈现出波动态势,这与兵团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探投资占总投资比重呈现出相关关系,2005-2007年兵团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探投资占总投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由0.06上升至0.11,2008-2009年间该项比重值分别为0.07、0.25,出现先降后升的反弹态势,2010-2011年又呈现出下滑趋势,2011年值仅为0.06,2012-2013年该项投资比重略有浮动,平均值约为0.0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探投资体现了兵团对于科研创新的重视程度,而一个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持续动力,兵团区域创新能力急需提升。

(三)兵团区际建设水平计算及结果分析

区际建设子系统是兵团区域建设水平综合评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体现了兵团区域与外部联系的密切度,是兵团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依据构建的兵团区域建设水平评价体系及评价函数,计算兵团区际建设水平评价值如见表4所示。

表4兵团2005-2013年区际建设水平评价值计算结果

兵团区际建设水平呈现出整体上升、略有起伏的趋势。除2008年和2010年间兵团区际建设水平略有下降外,整体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2005-2013年间兵团区际建设水平由-0.845上升至1.548,实现了兵团区际联系的快速发展,尤其是2010-2011年间境外联系和国内联系水平评价值均有大幅度的提升,这和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以及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的召开有着重要的联系,随着大量人力、资源、资金的注入,兵团区际联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区际建设水平迅速提升。

2005-2013年间,兵团区域与境外联系水平呈现出起伏中上升的态势。结合图4分析,其评价值波动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5-2008年,这一期间兵团区域与境外联系处于稳步上升阶段,兵团进出口贸易总额由310586万美元上升至881951万美元,出入境旅游人数增长近1.6倍,各项指标发展势头良好;第二阶段为2008-2009年,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出入境旅游人数下降近五成,兵团境外联系水平受到一定阻碍;第三阶段为2009-2012年,这一期间是兵团境外联系水平迅速发展的阶段,兵团进出口贸易和出入境旅游人数步入复苏,201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964981万美元,达到历史最高值;第四阶段为2012-2013年,这一阶段为兵团境外联系水平的复苏时期,各项指标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此外,兵团还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对外经济合作项目和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兵团区域与境外联系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了区际建设水平发展。

2005-2013年间,兵团区域与国内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水平略有波动,但整体处于上升阶段。2005-2008年兵团国内联系水平逐步提升,整体评价值仍处于相对较低的阶段,在此期间,兵团国内批发零售业购进商品总额由358.25亿元增长至506.73亿元,招商引资中外省投资金额提升近3.2倍,兵团与外省间联系发展水平处于提升时期;2008-2009年受“7·5”事件影响,国内旅游人数由4727637人下降至3300091人,跌落近三成,兵团与国内其余地区联系水平发展受挫;2009-2013年为兵团国内联系水平迅猛发展的时期,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和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外省区域与兵团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一期间兵团招商引资中外省投资金额提升近7.5倍,国内旅游人数增长近十成。兵团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联系水平发展迅速,为兵团区际建设水平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科学的区域建设是地区快速稳定发展的有力保证,兵团的区域建设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也是新时期兵团屯垦戍边使命的实现路径。本文通过对区域建设水平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3年,兵团整体区域建设水平逐步发展,区内建设水平和区际建设水平交替上升,为区域建设水平提升提供动力。兵团区内建设和区际建设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提升,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二)政策建议

1. 加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增强兵团区内建设持续发展动力。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建设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科研能力是有效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兵团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优化兵团人才结构,注重对区域内高等院校科研人员研发能力的培养,培育出一支切合兵团实际的科技研发队伍,以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区域生产消费、开发整治以及组织协调能力水平的提升。

2. 以协同发展为目标,加大区际联系密度,提升兵团区际建设水平。在我国加快向西开放及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兵团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吸引境外和外省的资金,促进地区间的要素流动,开展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以实现地区间协同发展的目标。同时吸引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扎根兵团,为兵团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此外,发挥自身重点产业优势,面对中亚国家扩大进出口贸易,以促进兵团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兵团区域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3.发挥兵团特色优势,保持兵团区域建设强劲发展势头。兵团组织形式的特殊性使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规模优势,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规划、组织、协调的集中管理优势入手,进一步强化兵团区域组织和协调能力,增强兵团内部资源、要素的流动,促进地区特色产品、特色经济的发展,为兵团区域建设水平的提升铸造良好的“软环境”,实现区域建设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田明. 区域建设及其空间模式探讨[J]. 科技导报,2002,(11):56-59.

[2]涂人猛.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理论[J].开发研究,1992,(04):13-16.

[3]饶会林,王晓玲.我国城市区域发展建设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14-19.

[4]王佳,陈甜甜等.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的协调性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3,(03):237-242.

[5]孙卫青.主体功能区建设下的兵团区域协调发展[J].兵团党校学报,2007,(06):27-29.

[6]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90-256

[7]丁焕峰.区域发展理论回顾[J].生产力研究,2005,(01):226-228.

[8]凌起.建设地理学探索的回顾与思考[J].经济地理,1999,(06):7-11.

[9]胡序威. 城市与区域研究[M]. 科学出版社,1998:126.

[10]邬娜,刘秀梅.区域发展评价体系理论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09):10-14.

[11]孟梅,蒲春玲.区域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差异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1):24-27.

[12]李豫新,孙乾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3,(01):40-47.

(责任编辑: 李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