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学实验论文范文,医学实验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8-06
  • 阅读量49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的救治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先转运后急救;乙组先急救后转运。比较两组救治效果、救治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乙组存活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寻求救治时间、开始救治时间及院前救治时间均短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先急救后转运,可提高救治效果,缩短抢救时间,改善预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竭 院前急救方式 救治效果 预后 影响

临床各种心血管危急重症中,急性心肌梗死为常见的一种,主要因冠状动脉闭塞引发,常见于暴饮暴食、情绪突然之间激动以及高强度劳动等情况,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存在较高的猝死率[1-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液供给明显减少甚至被阻断,会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心脏功能处于异常状况,急性左心衰竭为其常见并发症之一[3-4]。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病情发展迅速,且病势严重,具有较大治疗难度,若不及时行有效治疗,则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5]。为了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及早进行抢救十分必要,这就对院前急救提出了较高要求。现阶段,临床尚未出现统一的院前急救方式,关于先转运后急救还是先急救后转运尚未达成统一[6]。鉴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这两种院前急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甲组42例和乙组44例。甲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2~86岁,平均(67.2±3.3)岁;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级23例,Ⅳ级19例。乙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53~85岁,平均(67.2±3.2)岁;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级25例,Ⅳ级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急性发病,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 Pa),存在肺部湿罗音与呼吸困难症状;X线胸片检查结果提示有对称性片状阴影存在于肺门周围或者存在肺淤血情况。
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缺失;(2)存在急性炎症、肿瘤;(3)免疫、体循环以及血液疾病;(4)肝肾脾等重大脏器疾病;(5)由右心室心肌梗死引发的右心衰竭伴低血压。
方法:两组患者均由120指挥中心统一派遣救护人员出诊,救护人员均需在接到指令的4 min之内出诊。(1)甲组先转运后救治:在急救现场只采取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措施,之后马上将患者搬运至救护车进行转运,转运过程中行急救处理。(2)乙组先救治后转运:在急救现场进行常规急救,等到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且病情得到改善之后再将其搬运至救护车,并对其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适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确保转运过程安全。两组患者均需采取以下措施:患者取头高脚低位或者坐位,对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确保呼吸处于畅通状态,给予面罩或者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科学合理用药:给予患者静脉滴注5~10 mg硝酸甘油+250 m L 0.9%的氯化钠溶液,以此来扩张血管;给予患者静脉推注0.2~0.4 mg西地兰+10 m L 0.9%的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20~40 mg呋塞米,以此来利尿强心;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氨茶碱注射液平喘治疗;行对症支持与溶栓治疗。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救治时间(寻求救治时间、开始救治时间以及院前救治时间)及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7]:(1)显效:心功能恢复到1级,或提高2级及以上;(2)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3)无效:心功能未发生任何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救治效果比较:转运途中,甲组死亡9例,存活33例,存活率为78.57%;乙组死亡0例,存活率为100%。乙组存活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97,P<0.05)。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比较:乙组寻求救治时间、开始救治时间及院前救治时间均短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乙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讨论

院前急救即救护人员严格按照正规系统治疗方案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模式[8]。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十分常见,属于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急性左心衰竭为该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后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迅速发展为昏迷、心源性休克,甚至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9]。为此,为挽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生命,改善预后,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院前急救十分重要。临床处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时,其首要任务是快速将患者运送到医院接受治疗,但临床实践发现这并非最好的处理方案。临床研究显示,先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待其病情稳定之后再进行转运的救治效果更佳[10]。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转运途中,乙组患者存活率为100%,高于甲组的78.57%;与甲组比较,乙组寻求救治时间、开始救治时间以及院前救治时间均更短;与甲组(63.64%)比较,乙组(93.18%)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先急救后转运可提高救治效果,缩短抢救时间,改善预后。究其原因,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肌功能丧失,心脏收缩力不足,需行再灌注治疗,将受阻冠状动脉开通,使得梗死面积缩小,故建议行院前溶栓治疗;冠脉介入、溶栓等再灌注治疗措施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方式,具有较强的时间依赖性,时间越长,预后越差,所以院前急救过程中一旦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不应该只是做简单处理后转运,而是先对其急救,等到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再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以此来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先急救后转运可提高救治效果,缩短抢救时间,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肖淑华,戴永淦,游慧玲,等.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心功能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1):44-46.
[2]陈亚辉,徐俊鹏,朱海月,等.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0,20(6):698-703.
[3]东洋,杜秋红,杨蕾,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10):1248-1249.
[4]李晓渝,储岳峰,周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清s ST2、NT-pro BNP浓度预测心力衰竭的价值[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20,26(2):138-143.
[5]郭红梅.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0):2772-2773.
[6]赖智权,郭宇峰,吴文飞,等.两种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急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4):58-61.
[7]刘玲.先救治后转运方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中的效果及对预后的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7):926-927.
[8]Harjola VP,Parissis J,Bauersachs J,et al.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nd acute heart failure:a diagnostic dilemma and high-risk combination.A statement from the Acute Heart Failure Committee of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J].Eur J Heart Fail,2020,22(8):1298-1314.
[9]龙春霞,田艳华,刘红菊.新活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20,47(17):105-108.
[10]彭保英.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继发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效果及对其心功能影响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4):57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