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综合医学论文范文,综合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末后行加压止血器与弹力绷带止血效果比较

  • 投稿林晗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858次
  • 评分4
  • 14
  • 0

翁爱华 王丽姿

【摘要】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加压止血器与弹力绷带的护理效果。方法120例实施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加压止血器止血,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止血。结果

观察组手麻木、手肿胀、压迫处疼痛、穿刺处出血和穿刺周围青紫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并发症经处理后得到控制。结论对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采用加压止血器止血,具有更好的综合效果,值得临床考虑。

【关键词】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加压止血器 弹力绷带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1.036

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还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病情,其中经桡动脉介入方法由于优势明显,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术后止血效果对于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讨更好的止血效果,我们对患者分别采用加压止血器和弹力绷带止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科2011年9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桡动脉途径顺利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排除标准[2]:Allen氏试验阴性,复杂的静脉桥变性,复杂的慢性闭塞病变;<72 h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左主干病变和前三叉病变;LVEF≤30%;INR≥2或有抗凝禁忌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观察组年龄(64.6±15.7)岁。男41例,女1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18例,冠状动脉造影手术42例。对照组年龄(64.3±15.5)岁。男45例,女15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17例,冠状动脉造影手术43例。组间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手术结束后消毒并擦干桡动脉穿刺点周围皮肤,退出鞘管2~3 cm。之后观察组采用加压止血器止血,材料为R型弹力带加压止血器(怡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方法为将压迫器的加压胶垫中心对准穿刺点压置,然后将弹力带扣上,并稍稍收紧。一手压紧胶垫,另一手拔除鞘管,并迅速将弹力带收紧,但不可太紧,要不影响患者手指的自如活动,且穿刺侧拇指的皮肤在短时间内无严重淤血肿胀;也不可太松,一般以可触及压迫远端和近端的桡动脉搏动,且能有效压迫止血为宜。术后4 h适当放松弹力带,一般6 h后即移除压止血器,止血效果较差者可在术后8 h酌情移除。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止血,材料为优力舒弹力绷带(优格医疗用品公司产品)。方法为“8”字绷带包扎法,用一块折成三折的纱布压置于穿刺点上,一手按压纱布,一手退出鞘管,然后两手固定纱布两端,以穿刺点为中心,用4条弹力绷带行“8”字包扎,注意包扎过程中根据患者临床感受调整弹力绷带松紧。若止血有效,则术后2 h松1条绷带,术后4 h松第2条绷带。第3条和第4条绷带一般在术后12 h松开。止血期间严密监测,根据患者主诉和临床反应酌情调整止血压力。

1.3效果观察

统计两组止血期间不良反应:手麻木、手肿胀、压迫处疼痛(采用VAS评分,统计评分大于6分者)、穿刺处出血和穿刺周围紫绀等。

1.4数据处理

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spss 12.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

2结果

具体如表1所示。观察组手麻木、手肿胀、压迫处疼痛、穿刺处出血和穿刺周围紫绀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并发症经处理后得到控制。两组患者均动脉搏动正常,未出现局部皮肤对材料过敏、末梢循环障碍、皮肤紫绀、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症状。

3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以更准确地探明病情和有效地重建血液循环,经股动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是目前主要的两种介入途径。由于股动脉内径较大,经股动脉途径穿刺和支架置入不易痉挛,操作比较方便,但股动脉与股静脉和股神经并行,容易损伤股神经,术后压迫方法欠妥容易导致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性心率减慢和深静脉血栓等,且术后需严格平卧24 h[3]。由于桡动脉管径细,部位表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位置周围无重要神经和血管,创伤小,并发症少,容易止血,术后患者不需要卧床,不影响抗凝或溶栓药物的连续使用,安全性较高,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4]。

关于本次的不良反应,我们分析手肿胀主要是由于压迫器压迫过大或弹力绷带包扎过紧,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若持续时间较长,则可能导致手部血管的血流减慢,神经末梢由于缺乏氧的供应而变得迟钝,进一步导致麻木[5]。压迫处疼痛主要是由于神经明显受压[7]。对于上述不良反应,我们主要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方面是指导患者将术侧前臂置于胸前,保持腕关节伸直,适当抬高肘关节,以增加回心静脉血量。另一方面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别是指体温度、指体色泽、毛细血管充盈试验、指腹张力等[7],根据具体情况来酌情调节压力。穿刺周围紫绀主要是由于淤血所致,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若情况严重,要适当降低压力;穿刺点出血主要是由于压迫的着力点偏移,或者采用全量肝素的患者过早接触压迫。对于前者,要重新压迫;对于后者,要增加压迫时间。本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均得到有效控制。

本次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我们分析,这可能与两者的材料特点有关。弹力绷带有一定的宽度.压力的分布呈现出均匀和分散的特点[8],虽然在一方面对患者术后的活动影响更小,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穿刺处出血和穿刺周围紫绀更加明显。为了提高压力,往往采取加紧包扎的方法,但这又可能导致手肿胀、麻木以及压迫处疼痛等的发生率增加,所以弹力绷带方法要求的技术性更高,止血期间需要投入更多的护理时间和观察精力,对于初学者往往较难掌握[9]。加压止血器的设计为凹陷型,轻易不会产生移位,连接患者侧为软质、透明的硅胶,有利于观察和及时发现异常,压力点准确集中,压迫垫的设计符合前臂桡动脉的血管解剖生理结构,可以在基本保证血流正常的前提下,准确压迫止血[10],从而使相关并发症大幅减少,且护理工作相对简单。

从本次结果来看,观察组手麻木、手肿胀、压迫处疼痛、穿刺处出血和穿刺周围紫绀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加压止血器具有更大的优势。我们认为,对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采用加压止血器止血,具有更好的综合效果,值得临床考虑。

参考文献

[1]翟晓江,丁汉元.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0):142.

[2]王艳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9,24(15):36-37.

[3]赵飞,顾仲依,张风雷,等.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J].交通医学,2008,22(3):253,255.

[4]高润霖.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特点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7,15(1):11-12.

[5]谢华.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手腕部护理154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19-20.

[6]成晓蓉,甘小惠,陈玉红,等.弹力加压型止血器在桡动脉压迫止血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6):544-545.

[7]高敏,高为容.经桡动脉介入两种止血方法的负性效应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0,21(7):86-88.

[8]吴雪,吴瑛,周春燕.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两种止血方法舒适度的比较[J].护理研究,2011,25(4):901-904.

[9]梅静,郭小萍.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方式的应用及护理[J].华北国防医药,2008,20(1):54-56.

[10]阳晓燕.不同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8,19(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