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综合医学论文范文,综合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智能模拟系统在急诊胸痛诊疗培训中的效果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7-06
  • 阅读量27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智能模拟系统在急诊胸痛诊疗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7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培训学员共计88名,依照教学方式不同分设小组,对照组44名,研究组44名,比较两组急救操作情况、临床技能自评结果及出科考试成绩。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或转率方面完成操作学员数、模拟操作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员平均操作次数及临床操作次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智能化模拟系统教学模式后,研究组在急救技能、急诊临床思维、主动为胸痛患者提供急救服务自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出科考试中的专业知识、技能操作与综合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胸痛诊疗培训中,智能模拟系统的运用,既可提升培训学院对急诊知识的理解,也可提升急救技能水平。

关键词:智能;模拟系统;急诊;胸痛;培训;

作者:徐云嵩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急救科胸痛中心所接诊患者多病情危重,需第一时间接受治疗,对施救者急救技术及应急反应能力有较高要求,要求医生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又要熟练掌握临床实践技能,为住院医师培训的基础目标之一[1]。培训医师由于临床经验不足,面对急危重症患者存在着恐惧心理,在临床诊疗工作开展时,需敏锐察觉患者病情进展情况,施以针对性诊疗措施。医师操作技术的提升离不开反复训练,但由于近年来患者维权意识的提升,部分患者尤为抵触对自身开展临床教学。智能化模拟系统的引入则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因其具备团队合作性、过程可控性、操作可纠正性、病员安全性、训练可调性、时间方便性及训练真实性等特点,于当前胸痛中心住院医师培训中有着广泛应用[2,3,4,5]。为验证智能模拟系统在急诊胸痛诊疗培训中的效果,特选取急诊科胸痛中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1年1-7月于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胸痛中心接受急诊胸痛诊疗的培训学员共计88名,依照教学方式不同分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4名,男21名,女23名;年龄25~31岁,平均(26.28±3.91)岁;学历:本科19名,研究生25名,工作时间:3~11个月,平均(5.82±1.34)年。研究组44名,男22名,女22名;年龄24~32岁,平均(26.19±3.94)岁;学历:本科16名,研究生28名;工作时间:3~10个月,平均(5.16±1.25)年。两组学员性别、年龄、学历及工作时间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与研究组所培训内容及授课教师均一致,但两组培训方式有所区别,具有内容如下。(1)对照组采用胸痛中心传统教学模式,如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对患者行一般处置,进行临床实践;理论课培训则采用理论小讲课、案例分析及病例研讨等。(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智能化模拟系统教学模式,学员入科后,以周为单位,每周开展>3 h的智能化模拟培训教学,但须保证总课时时间与对照组相一致。于模拟病房中开展教学,内部配有多媒体投影仪、摄像机、智能模拟人、多媒体投影仪等。整合胸痛中心常见诊疗内容,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和肺动脉栓塞等危、急、重症疾病的情景案例,训练学员的现场反应能力、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引入Sim Man 3G模拟人为标准化病人,教师教学前将模拟人设置为某一病例,于多媒体上向学员介绍患者大致病情,随后根据所学知识对模拟人进行模拟抢救,模型中可执行胸部按压操作,也可行心肺部位听诊、触诊。在完全仿真条件下,练习急救技能操作,单次操作不可回退,系统将自动记录操作步骤及操作结果。救治过程中“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血氧变化、二氧化碳分压、生命体征、救治效果可被精确记录。随后教师根据训练结果开展针对性教学,教学后嘱学员反复开展训练,直至患者“抢救成功”。

观察指标:(1)急救操作情况:考察学员培训后在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及电击除颤或转率三大方面完成操作学员数、学员平均操作次数、模拟操作次数情况。(2)临床技能自评结果:培训后让学员自评如下项目能力是否有所提升,指标包括:病史采集能力、体格检查规范和熟练程度、急救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急诊临床思维及主动为胸痛患者提供急救服务等7大方面。(3)出科考试成绩: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操作与综合能力三大方面,分值越接近100分代表培训效果越佳。

统计学方法:借助PEMS 3.2统计学软件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急救操作情况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或转率方面完成操作学员数、模拟操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平均操作次数及临床操作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操作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技能自评结果比较:应用智能化模拟系统教学模式后,两组病史采集能力、体格检查规范和熟练程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救技能、急诊临床思维、主动为胸痛患者提供急救服务自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技能自评结果比较[n(%)]

两组患者出科考试成绩比较:研究组在出科考试中的专业知识、技能操作与综合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出科考试成绩比较

讨论

急性胸痛的危险级别较高,是临床急诊常见且危险的症状之一,约90%的急诊胸痛患者都就诊于急诊科,疾病以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为多见,其就诊以时间为节点争分夺秒地为患者诊治疾病[6]。急性胸痛诊疗培训中心针对急诊接诊治疗的过程对医师进行针对性培训,进一步提升参加急救工作人员的救治能力、专项能力、规范操作和标准化运行机制。随着诊疗培训中心的建立,急诊胸痛诊疗日趋规范,但学员接受程度不一、理解程度不同,致使学员在急诊诊疗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误诊、漏诊仍有发生。通过对学员的系统化培训,结合临床实践,使学员逐渐具备诊疗能力、临床操作能力、自我学习信息技术能力。

研究显示,训练后学员平均操作次数及临床操作次数方面,数据比较有意义。分析原因与智能模拟系统的可反复操作性有关。同时,通过急救氛围的创设,有助于实现临床应用一体化及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效果,在训练个体化操作技能的同时,告知每位学员模拟训练中负责的重点环节,在实践中增强急救技能与急救意识,同时也可锻炼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员多维度能力发展。研究显示,应用智能模拟系统培训后,研究组学员急救服务自评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也验证了本系统应用于培训的教学价值。此外,在教学中依照1:1比例真实还原模拟教学室,并配备全套的抢救药品及设备,在此环境中可全真模拟抢救工作真实场景;同时在模拟训练中,为了使抢救及诊疗流程更贴近临床,另设置了训练前未通知的“突发情况”,如家属情绪激动、三无患者的抢救、呼吸道堵塞、气管插管拖出、呼吸机故障及停电等环节,以锻炼规陪学员诊疗时的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团队协作中,以团队互帮互助为抢救训练方式,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此外,在相配合的团队安排成员中,将同一时间段轮休的青年医师组队培训,并在后续训练中不断更换相互协作的成员,有利于增强同一科室不同成员间的抢救及诊疗能力。

综上,急诊胸痛诊疗培训中,智能模拟系统的运用,即可提升培训学院对急诊知识的理解,也可提升急救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蔡秀军,林辉,乔凯,等智能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在临床诊疗决策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9.14(3)111-113.

[2]赵婷婷,潘璐意,万光明,等智能护理信息系统在胸痛中心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6):167-170.

[3]汪刚,侯旭敏,张晓丽等胸痛中心多学科协作诊疗管理模式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9,26(7):669-670,677.

[4]刘夙璇,应明真克文,等胸痛中心情景式教学在医学生医患沟通培训中的探索和实践[J]科教文汇,2019(20):93-95.

[5]陆显安.5G应急救援系统让患者"上车即入院"[J].上海信息化,2021(3):28-31.

[6]夏剑,杨敏,李朋结构化电子病历胸痛模板中设立时间节点对胸痛的急诊诊疗的影响[J]重庆医学2021 ,50(5):873-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