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学病毒学论文范文,医学病毒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传播流行的影响

  • 投稿汽车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734次
  • 评分4
  • 73
  • 0

熊林凤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临沧 677500

[摘要]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传播流行的影响,从艾滋病经性传播中抗病毒治疗价值、及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中抗病毒治疗作用、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非暴露与抗病毒预防作用、艾滋病暴露前预防中的抗生素应用,针对治疗暴露前和暴露后的方案,尚无随机化的治疗方案间直接比较的临床试验,近年来临床不断有新药研制应用,需有更多方案可供暴露前及暴露后的预防选择,何种方案最优尚无定论。结果示最大限度的应用有限资源减少新发感染,为研究重点。抗病毒治疗为干预手段,对其它干预措施不能替代,需有效结合其它干预措施应用,以使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维护整体健康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抗病毒治疗;艾滋病;传播;流行;影响

[中图分类号] R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196-02

近年来,公众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不断转变,危险因素显著增多,艾滋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据WHO与卫生部等组织2009年评估报告,艾滋病疫情在我国呈多样化流行模式,严重影响了社会人口的总体健康水平,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随着研究的深入及防控力度的增强,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行为干预与健康教育、艾滋病疫苗研制方面均有所深入[2]。但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开展具一定局限性,疫苗研制目前尚未成功,抗病毒治疗对HIV的复制有抑制作用,且研究示可使艾滋病新发感染率降低,故在艾滋病传播流行中的阻断作用渐引起重视,本文就相关内容论述如下。

1艾滋病经性传播中抗病毒治疗价值

2008年瑞士相关艾滋病组织提出,HIV阳性者,无其它性传播疾病伴发,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HIV病毒不会向性伴侣传播[3]。2009年德国艾滋病最大义诊中心发表报道显示,若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后并具黏膜屏障无受损、良好的服药依从性、HIV阳性伴侣的病毒载量检测<6个月情况,HIV传播风险居较低水平,与100%安全套应用等同。上述结论可作用对伴侣关系行长期维持的积极因素。

2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中抗病毒治疗作用

母亲HIV阳性时,可将HIV病毒在妊娠期、分娩期、哺乳期传染给婴儿。发达国家HIV母婴传播率在未采用任何措施干预的情况下,为15%~25%,此项指标在发展中国家为25%~45%。母婴阻断采用抗病毒药相关报道显示,取齐多夫定、拉米夫定药物在孕中、晚期服用发挥阻断作用,与安慰剂比较,齐多夫定可使HIV母婴传播危险度明显降低[4]。孕晚期奈韦拉平为非核苷类最普遍应用的转录酶抑制剂,通常在分娩前应用。有研究示在国内母亲分娩和胎儿娩出后4~6周内,取奈韦拉平单剂口服,且禁止哺乳,可使HIV母婴传播率降低至10%以下。

3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非暴露与抗病毒预防作用

①职业暴露预防:医务人员职业随艾滋病的扩散,显著增加了接触HIV的机会,据相关前瞻性研究显示,职业暴露发生后,经皮肤单次暴露感染HIV的概率约为0.3%,经黏膜感染概率为0.09%。研究显示,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医务人员采用齐多夫定治疗,与未接受治疗组比较,感染HIV的风险是其1/15。职业暴露后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与选择扩张方案延误治疗比较,尽早用基本药物开始治疗占较高优势,需连续用药28 d。职业暴露后,给予预防用药HIV感染并不能完全阻断,且联合用药或单用1种药物尚缺乏明确证据[5]。②非职业暴预防:为非职业途径在HIV人群中暴露应用干预手段阻止HIV传播,需具备条件为:确信暴露前无HIV感染,且具下列条件之一:a 已行无保护措施的口交、阴道性交或肛交且射精,另一方性伙伴为卖淫者、男性同性恋者或HIV感染者;b 破损皮肤或黏膜与感染者其它体液或血液有接触;c 使用同一注射器完成静脉药物注射。通常对于此种人群,可行抗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连续28 d,且尽量早期开展。预防药物的选择依据情况制定,若暴露同伴无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史,可取2个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应用[6]。针对暴露时同伴有抗反转录病毒近期治疗史及暴露的危险性较高或被怀疑有耐药可能,需取第三种药物加用,但三药联用有较大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较低。故预防具一定经济效益。

4艾滋病暴露前预防中的抗生素应用

高感染风险的HIV阴性者可对HIV暴露预见时,如共用注射器吸毒者,性工作者,取抗反转录病毒药物降低感染风险,为HIV感染的暴露前预防[7]。常规药物为局部杀微生物制剂和口服药物制剂。在以实验对象为猴子的动物实验中,应用局部凝胶和替诺福韦口服药物行暴露前预防,药物浓度可在生殖道组织细胞内保持较高水平,且易被吸收,保护受试者不被感染。

5艾滋病传播流行影响中抗病毒治疗的数学模型

抗病毒治疗艾滋病传播流行的研究中,多数学者应用数学模型加以探讨,部分学者报道采用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新积习难改感,使感染体内的病毒载量降低,艾滋病会渐趋减少,甚至彻底消灭。以Granich等研究最具代表性,假设>15岁的人均行HIV检测,且检出阳性后立即治疗,用动物模型研究,以南非的数据为例,HIV流行的变化趋势力范围基本再生数,到2016年,预测HIV年病发率用死亡率会呈1/1000人下降[8]。短期内抗病毒治疗可使二代传播数减少,但因传染源长期存活,随治疗时间延长,二代传播数呈不断增加表现,临床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6小结与展望

虽在艾滋病的治疗中,已证明抗病毒治疗可使新发感染有效减少,但作用预防策略,应用抗病毒治疗尚存在挑战。行为在治疗后改变的特点尚无统一定论。针对发达国家的吸毒人群男性接触者展开研究,在行抗病毒治疗后,HIV阴性的性伴或HIV阳性的感染者及吸毒同伴明显增多了无保护的危险行为。而在发达国家,危险行为在行抗病毒治疗后,并未增加。因接受治疗,吸毒者或男男性接触者对传播风险减少有所认识,对无保护危险行为更加倾向,危险补偿法尚未确定。针对治疗暴露前和暴露后的方案,尚无随机化的治疗方案间直接比较的临床试验,近年来临床不断有新药研制应用,需有更多方案可供暴露前及暴露后的预防选择,何种方案最优尚无定论。药物毒性及耐药与抗病毒药物预防获得的效益间如何平衡为研究重点,暴露前预防用药,在资源有限地区,可能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存在资源竞争上的潜在关系,最大限度的应用有限资源减少新发感染,为研究重点。抗病毒治疗为干预手段,对其它干预措施不能替代,需有效结合其它干预措施应用,以使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维护整体健康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S].北京,2009:21-30.

[2] 朱新朋,李宏,刘宏伟,等.河南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耐药性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2):1181-1184.

[3] Hosseinipour MC Van Oosterhout JJ,Weigel R,et al.The public health approach to identify antiretroviral therapy failure:high-level 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resistance among Malawians failing first-line antiretroviral therapy[J].AIDS,2009,23(9):1127-1134.

[4] 汪永忠,李燕,章永,等.艾滋病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5):407-411.

[5] 张福杰,文毅,于兰.艾滋病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与我国的免疫治疗现状[J].科技导报,2005,23(7):24-28.

[6] 李雷,雷纪丽,王卫民,等.南阳市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1):50-53.

[7] Hoghen M,Liddon N.Disinhibition and risk compensation:scope,definitions,and perspective[J].Sex Transm Dis,2008,35:1009-1010.

[8] 孙显光,李志坚,卜朴,等.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与耐药基因突变的关系[J].2013,34(2):231-233.

(收稿日期:201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