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儿科医学论文范文,儿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早期休克患儿42 例的诊治经验总结

  • 投稿Crus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944次
  • 评分4
  • 41
  • 0

李荣梅

云南省曲靖市妇幼保健院(原妇幼医院),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早期休克的诊治经验和治疗要点,为小儿早期休克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休克患儿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休克代偿期患儿 42例作为早期休克组,休克失代偿期患儿28例作为中晚期休克组。分析两组补液量、稳定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早期休克组补液量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为85.71%,中晚期休克组总有效率42.86%,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晚期休克组(P<0.05)。早期休克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两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液体复苏是治疗小儿休克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并给以及时的液体复苏可以有效改善休克患儿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休克;液体复苏;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a)-0152-02

[作者简介] 李荣梅(1972-),女,汉族,云南宣威,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症,患儿通常因各种病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全身微循环障碍,器官血流供应不足,进而引起代谢障碍和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其死亡率较高[1]。目前,液体复苏作为休克救治的重要疗法已得到公认,但采用何种液体复苏方法临床上仍无共识[2]。而休克根据临床特征又可以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临床上观察早期干预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休克治疗效果[3]。本文分析小儿早期休克的诊治经验和治疗要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休克患儿7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制定的儿科感染性休克诊疗方案中的诊断标准[4]。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1个月~4岁不等,<1个月8例,1~6个月22例,7~12个月15例,1~4岁25例。其中,低血容量休克38例,感染性休克32例。基础疾病:肺炎20例,颅内出血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2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脓毒血症8例。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将休克代偿期患儿 42例作为早期休克组,休克失代偿期患儿28例作为中晚期休克组。休克失代偿期判断标准如下[4]:患儿血压下降加重,收缩压<该年龄组第5百分位或<该年龄组正常值2个标准差,即1~12个月<70 mmHg,1~10岁<70 mmHg+(2*年龄)。

1.2 治疗方法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制定的儿科感染性休克诊疗方案[4]。首先根据患者病因给予病因治疗。并给予积极的液体复苏治疗。首先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胶体液15~20 mL/kg,30~60 min内滴注完毕,若患儿存在心功能不全则应控制在5~10 mL/kg·h,然后根据患儿情况给予30~50 mL/kg液体维持输注6~8 h。有明确低血容量因素的可以给予全血或部分血液成分输入,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的给予纠酸治疗。扩容后可以根据患儿情况选择性应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补液量、稳定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断

痊愈:经治疗后,患儿休克纠正,液体复苏治疗后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好转:经治疗后,患儿休克纠正,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重要脏器功能恢复;无效:经治疗后休克未纠正和(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未恢复甚至严重和死亡[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补液量、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早期休克组补液量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早期休克组痊愈28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71%,中晚期休克组痊愈6例,好转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2.86%,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见下表2。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及死亡情况比较

早期休克组发生肺水肿3例,心力衰竭2例,死亡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死亡率3.14%,中晚期休克组发生肺水肿8例,心力衰竭7例,死亡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3.57%,死亡率14.29%,早期休克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两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症,需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血容量减少、心排血量降低和微循环障碍是休克发生、发展的基本环节[6]。而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发重要器官灌注不足继而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是休克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 。目前,临床上根据患儿有无血压下降和是否存在脏器功能障碍将休克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休克代偿期一般仅表现为器官低灌注状态,失代偿期则通常出现脏器功能障碍。休克的诊断目前主要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制定的儿科感染性休克诊疗方案中的诊断标准[7],在具备原发病临床表现基础上,符合以下6条中的3条即可诊断为休克:①意识改变:表情淡漠,烦躁不安或萎靡,意识模糊,昏迷或惊厥;②皮肤改变:皮肤苍白,口唇及趾端发绀,皮肤出现花纹,四肢厥冷;③心率、脉搏改变:心率脉搏加快,外周脉搏细数;④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s;⑤尿量<1ml/kg.h;⑥代谢性酸中毒。

相关文献[8]称,86例代偿期患儿经积极早起抗休克治疗,8h内70例治疗成功。预后情况良好,与本组休克代偿期患儿治疗结果相符。本研究选择的70例休克患儿其中休克代偿期患儿 42例作为早期休克组,休克失代偿期患儿28例作为中晚期休克组。两组患儿均给予积极的治疗,从两组观察指标来看,早期休克组补液量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中晚期休克组,而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晚期休克组。表明休克患儿应尽可能的早期救治。对于处于代偿期的患儿输液量较失代偿少,但患儿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失代偿患儿。另外从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来看,早期休克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在休克早期进行积极救治患儿预后也较好。

在休克治疗方面,及时、充分的液体复苏被认为是逆转病情、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9]。一般来说液体复苏分为快速输注、继续输注和维持输注三个阶段[10-11]。快速输注:选择2:1等张掖20mL/kg,30~60 min内输注;继续输注:根据患儿首批快速输液后反应,继续每批10~20 mL/kg静脉输液,2~3次,直至基本纠正休克;维持输注:根据患儿情况给予30~50 mL/kg液体6~8 h。改善患儿微循环同时针对原发病病因给予有效的治疗。当然在液体复苏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心率、血压、脉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尿量等,根据患儿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12]。

综上所述,液体复苏是治疗小儿休克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并给以及时的液体复苏可以有效改善休克患儿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封志纯,陈贤楠.儿科重症医学理论及诊疗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8-54.

[2]张文贵,张赟.小儿休克60例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6):1876-1877.

[3]金益梅,黄爱蓉,何时军.小儿感染性休克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382-2384.

[4]杨卫国,何颜霞.不同液体疗法在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0(1):18-20.

[5]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8-72.

[6]霍习敏,王晓冬,康磊.小儿脓毒性休克容量复苏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4):253-257.

[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感染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的说明[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8):691-702.

[8]许峰.小儿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1):833-835.

[9]Ahmad SA, Mujawar Q, Al Othman M,et al. Clinical profile of bronchiolitis in infants younger than 90 days in Saudi Arabia[J].J Emerg Trauma Shock,2014 ,7(1):49-52.

[10]张秀梅,孙雨葳,夏燕亮,等.生理盐水联合白蛋白液体复苏治疗小儿休克疗效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5):475-477.

[11]梅小丽,陈冬梅,李灼.小儿、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血液动力学支持临床实践指南解读(2):血液动力学参数及治疗选择[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2):1772-1776.

[12]Erol S, Aydm B, Dilli D,et al. Early postnatal hemorrhagic shock due to intraabdominal hemorrhage in a newborn with severe hemophilia[J].Turk J Haematol,2014 ,31(1):101-102.

(收稿日期:201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