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儿科医学论文范文,儿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和MR表现分析及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效果

  • 投稿鹿壹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186次
  • 评分4
  • 47
  • 0

钟文美

桃江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南益阳 413400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和MR表现分析及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观察2组患儿的CT和MR表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本研究中所有患儿脑实质内均出现局限或广泛低密度灶,表现为不同程度脑水肿,MR多表现为皮层、皮层下的 T 1 W I 条状、点状高信号影,观察组患儿有效率90.70%,优于对照组7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甚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缺血缺氧性脑病;神经苷脂;高压氧;CT;MR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022-02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combined with ganglioside in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and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scan

ZHONG Wenmei

Depatment of Radiology,Taojiang County people&acute;s Hospital, Hunan 413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combined with ganglioside in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and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scan. Methods Divided randomly 86 cases of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Give the treatment group hyperbaric oxygen combined with ganglioside treatment , Give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bserved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CT manifestation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and NBNA score. Results All the children in this study are limited within the brain parenchyma or extensive low density foci,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degree of cerebral edema, observation group with effective rate was 90.70%, 76.74%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Gangliosides and 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nervous system dysfunction, for which it should be recommended in neonates department.

[Key words]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yperbaric oxygen; ganglioside; CT

[作者简介] 钟文美(1972-),男,汉族,湖南桃江县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ct室工作以及科室管理工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在围产期因为窒息、缺氧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本病病情重,若失治误治,不仅会形成智能低下、脑瘫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后遗症,而且会导致患儿死亡[1],是现今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因此,探讨其有效诊断及治疗措施,是儿科医务人员需要解决的难题。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的诊断标准进行。

纳入标准:①出生后48 h之内入院;②符合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证实有脑损害但无颅内出血者;③患儿家长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有产伤、先天畸形、感染、代谢性疾病者;②患儿母亲分娩中应用吗啡等药物以及有酒精依赖史;③资料不全者;④依从性差,中途要求退出者。

根据上述标准,自2012年4月—2013年4月共将我科收治的8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

1.2病例分组

所有患儿按照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依据随机-平行对照法则分为2组,即: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43例。

1.3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中男25例,女18例;胎龄:37~41周;体重:(3.7±0.8)kg;病情分度:轻度22例,中度16例,重度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9例;胎龄:37~41周;体重:(3.8±0.6)kg;病情分度:轻度20例,中度16例,重度7例.

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重等基线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4 CT及 MR诊断

所有患儿均采用单排螺旋 CT 扫描机(生产厂家:PHILIPS CT Brilliance 16排)进行平扫检查和MR(生产厂家:PHILIPS MR intera 1.5T),包 括 平 扫 ,TISE ,T2FSE,FLAIR , DWI 序 列 。自然睡眠状态下以 OML为扫描基线扫描,参数设置为120kV,70 mAs,时间 2.8s。

1.5治疗措施

对照组:入院后予以常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吸氧、纠正酸中毒、控制惊厥、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等,治疗3 d后每天加用胞二磷胆碱0.125mg/次,维生素c等恢复脑细胞功能药物,10 d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应用婴儿高压氧舱(生产厂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01研究所,型号:5/IA)进行高压氧治疗,1次/d,联合神经苷脂20 mg/次/d,10 d为1个疗程。

1.6疗效判定

根据患儿的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以及复查头颅CT病灶消失情况,将疗效依次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计算有效率。

1.7统计学措施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表现

本研究中所有患儿脑实质内均出现局限或广泛低密度灶,表现为不同程度脑水肿,多为双侧性,42 例轻度病例表现为脑沟、脑裂、脑池形态正常,灰白质分界清楚,32 例中度病例中脑沟、脑裂、脑池大多数出现狭窄,灰白质分界已变模糊,额叶及顶叶多见较广泛、较对称性片状低密度影,病灶分布广泛,颅内出血多见。12例重度病例脑实质出现更广泛低密度区,累及多个脑叶,灰、白质密度均降低,脑沟、脑裂、脑池明显狭窄,灰、白质界限模糊。

2.2 MR表现

本研究中患儿的MR表现以缺血、梗死和脑水肿多见,可并发脑部出血,多表现为皮层、皮层下的 T 1 W I 条状、点状高信号影,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和侧脑室前后角周 围白质的片 状 T 1 WI低 T 2WI 高信号影,脑实质混杂信号、硬膜下弧形或新月形病灶。病变发生在皮质、皮层下、白质、核团及蛛网膜下腔。

2.3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显效16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有效率90.70%,对照组患儿中显效12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有效率76.74%,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中,通过测 CT 值进行诊断及确诊的最重要措施,一般而言,足月儿 CT 值≦15 Hu,早产儿CT 值≦18 Hu,则可考虑 HIE 的诊断[2],且CT 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呈反比[3],然早产儿脑白质和脑灰质的 CT 值均相对普遍偏低,故临床中应结合其灰白质的对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现今临床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与 C T 表现是否一致尚存在争议,已有学者提出二者之间无相关性,但也有文献指出, 临床分度与 C T 低密度改变基本一致。本研究更倾向于后一种研究结果。因此,在对于本病的诊断之中,多根据脑实内低密度范围,结合 CT 值的高低以及患儿的临床症状来进行综合分析,对病情进行评估。且MR对于脑梗死及缺血的诊断较为迅速,无辐射,故而越来越多的应用与临床之中。

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多由于脑组织的缺血缺氧以致于脑细胞发生水肿有关,从而使得脑细胞无氧代谢的比例增加,产生较为大量的酸性代谢产物,进一步加重血管收缩,导致脑细胞损伤的再次被破坏[4-5],高压氧则可通过氧分压来提高脑组织中的含氧量,增加氧在脑组织中的弥散距离,从而减少无氧代谢的同时,改善脑血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脑水肿,神经苷脂则作为一种从神经节细胞中分离出的鞘糖脂,是脑神经再生发育必需物质,可发挥修复并促使脑神经再次发育的作用[6],故而本研究中将此联用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之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有效率90.70%,优于对照组7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 CT与MR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甚佳,适宜临床推广,但由于研究时间及精力的不足,对于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何永忠,谢金祥.高压氧治疗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调查[J].河北医学,2009,15(5):539-542.

[2]彭红婴,龙燕琼.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的相关产科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7):1754-1757.

[3]杨军霞.神经节普脂联合高压氧早期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27(9):614-615.

[4]韩叶,何梅香.高压氧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分析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24-25.

[5]林春光.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神经保护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96-98.

[6]刘世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对预后的影响评价[J].河北医学,2014,20(5):802-804.

(收稿日期:201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