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儿科医学论文范文,儿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及有效性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10-21
  • 阅读量163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 分析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及有效性。方法 抽取201811—201911月该院收治的9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均行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复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儿C反应蛋白为(8.15±2.63mg/L,白细胞计数为(10.36±2.18×109/L;治疗前患儿C反应蛋白为(13.26±2.48mg/L,白细胞计数为(13.01±2.54×109/L,治疗后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9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经治疗后,肠套叠复位时间为(8.48±4.31min,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17±1.26d,住院时间为(4.06±1.33d。治疗后,9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复位成功率为95.92%94例),复位失败率为4.08%4例)。治疗中共有1例患儿出现肠穿孔,发生率为1.02%,予1期行回肠末端造瘘术治疗,3个月后关瘘术。结论 在小儿肠套叠的治疗中,空气灌肠修复术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指标,实现较高的复位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 空气灌肠整复术 有效性


  作为小儿常见急腹症,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套入在临近的肠管内,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腹痛、果酱样血便等,而腹腔内炎症会引起肠壁渗出或外漏的情况,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肠坏死、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小儿肠套叠在临床治疗中多选择空气灌肠整复术,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应用广泛[2]。故该研究抽取201811—201911月该院收治的9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旨在分析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收治的9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均行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其中有男性患儿56例,女性患儿42例,年龄最小411天,最大511月,平均年龄为(3.28±0.67)岁;住院天数26 d,平均住院天数(4.06±1.33)d

  纳入标准:被确诊为小儿肠套叠的患儿;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患儿;依从性较高的患儿;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肝肾功能不全的患儿;存在先天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儿;由腹部手术引发肠套叠的患儿;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儿。

  1.2 方法

  9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均行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方法如下:让患儿保持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经腹部B超确定肠套叠位置,后在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向患儿肛门置入双腔气囊,将置入深度控制在56 cm,后行气囊注气处理,注入量为20 m L,此过程应避免漏气和气囊管脱落等事件的发生。连接灌肠整复仪和气囊管,让患儿伸直并拢双腿,将气压调制至8 k Pa,在透视状态下能发现结肠内进入气体,在气压作用下套头逐渐回缩,若套头不再移动,可将患儿情况作为依据行加压处理,最大气压应控制在13 k Pa以内,若气压在13 k Pa时套头仍不移动,可行抽气处理,后进行灌肠,对患儿右下腹进行轻柔的按摩,并将气压逐渐调整至13 k Pa,若小肠未进气、套头未移动,则表示治疗失败。由于患儿机体较为脆弱,要求医护人员在灌肠期间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灌肠结束后判断是否存在膈下游离气体及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复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临床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恢复情况:肠套叠复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复位成功判定标准:经B超等影像学检查无肠套叠情况,患儿无阵发性哭闹及呕吐,腹胀及腹部坚韧感消失,腹部较为柔软,排便排气恢复正常,进食后无异常。并发症:黏连、水肿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临床指标

  治疗后患儿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5)。

  表1 患儿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对比(±s)

  2.2 患儿恢复情况

  9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经治疗后,肠套叠复位时间为(8.48±4.31)min,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17±1.26)d,住院时间为(4.06±1.33)d

  2.3 患儿复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治疗后,9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复位成功率为94例(95.92%),复位失败率为4例(4.08%)。治疗中共有1例患者出现肠穿孔,发生率为1.02%,予1期行回肠末端造瘘术治疗,3个月后关瘘术,其余3例行肠套叠整复术治疗。

  3 讨论

  作为小儿常见急腹症,肠套叠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影响因素是肠蠕动节律紊乱、肠环肌局部痉挛等,但患儿的解剖结构较为特殊,生理功能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会增加肠道内承受力和内阻力,导致结肠带的形成,需诊断早治疗[3]。空气灌肠整复术在小儿肠套叠患儿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不仅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的特点,还能对肠套叠套头移动过程进行动态检测,随时掌握肠套叠复位情况[4]。此外,空气灌肠整复术还具有更为明确的复位成功指征,在常规检查中即可准确发现肠穿孔情况,利于医生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儿C反应蛋白为(8.15±2.63)mg/L,白细胞计数为(10.36±2.18×109/L;治疗前患儿C反应蛋白为(13.26±2.48)mg/L,白细胞计数为(13.01±2.54×109/L,治疗后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可见空气灌肠整复术能有效降低患儿炎性指标。由于肠套叠患儿腹腔内存在积液和积血,会引起腹腔内炎症反应,激活巨噬细胞、白细胞等,继而出现炎性递质过度释放的情况,而空气灌肠整复术能减少腹部与其他物质的接触,达到缓解炎症症状的效果。此外,在相同的压力下,空气灌肠整复术可实现更高的膨胀速率,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更为优异的复位效果[5]

  该研究还发现,9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经治疗后,肠套叠复位时间为(8.48±4.31)min,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17±1.26)d,住院时间为(4.06±1.33)d。可见空气灌肠整复术能有效缩短小儿肠套叠患儿的恢复时间,其原因是在空气灌肠整复术中,在X线透视下可明确肠套叠情况,可动态检测肠套叠的移动过程,继而有效缩短肠套叠的复位时间。由于空气灌肠整复术不会对患儿造成较大的机体损伤,术后无需胃肠减压,在常规禁食后即可恢复正常饮食,从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此外,空气灌肠不会让腹部与其他物质产生过多接触,可有效减少黏连等并发症的出现,达到缩短住院时间的效果。

  该研究中的9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经治疗后,复位成功率为95.92%(94例),复位失败率为4.08%(4例)。治疗中共有1例患者出现肠穿孔,发生率为1.02%,予1期行回肠末端造瘘术治疗,三个月后关瘘术。可见空气灌肠整复术不仅具有较高的复位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效果显着。分析其原因可发现,在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中,气体会快速扩散,气柱压力会呈进行性增加,能有效提高套头的移动速度,故而实现更为优异的复位效果[6]。由于空气灌肠整复术也存在不足之处,这就要求在治疗前给予患儿开塞露通便处理,保证肠道通畅,避免肠导管被粪便堵塞,若存在导管堵塞的情况,应行反复抽气处理,若抽气失败,需及时更换导管[7]。在向患儿肛门内置入导管时,应嘱咐护理人员控制患儿臀部,避免漏气情况的发生,当套头加压到一定程度仍不移动的时候,医师应轻柔的按摩患儿右下腹肠管,促进复位的顺利进行。倪良军等学者[8]针对56例小儿肠套叠患儿实施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得出治疗后患儿的C反应蛋白(72.97±15.69)mg/L和白细胞计数(11.02±2.14×109/L与治疗前相比显着降低,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通过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可促进小儿肠套叠患儿临床指标的改善,且复位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少,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周智博,姚志兵.实时超声引导下温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3):157-158.

  [2] Sobrino Justin A,St Peter Shawn D,Ha Derrick, et al.The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Approach for Reduction of Intussuscepti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An Updated Institutional Experience[J].Journal of laparoendoscopic and advanced surgical techniques, Part A,2018,28(11):1412-1415.

  [3]张中全,吕继东,裴茜.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61例分析及总结[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146-147.

  [4]李璐璐,孙厚坦,赵威武,.超声监视下温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效果观察[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8,39(4):259-262.

  [5] Devi.Tiwari,Abdul.Razik,Chandan.Das, et al.Prospective analysis of factors predicting feasibility&success of longitudinal intussusception vasoepididymostomy in men with idiopathic obstructive azoospermia[J].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2019,149(1):51-56.

  [6] Stefano Amore Bonapasta,Fabiola Passafiume,Federico Tomassini, et al.Urgent right hemicolectomy with completely intracorporeal anastomosis for recurrent ileocolic intussusception in an adult–a video vignette[J].Colorectal Disease,2019,21(7):851-852.

  [7] Alaa.Younes,Mohamed.Al Saeed,Bilal.Al-Jiffry, et al.Pretreatment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imaging predictors of the outcome of pneumatic reduction of pediatric idiopathic ileocolic intussusception[J].Saudi Surgical Journal,2019,7(1):26-31.

  [8]倪良军,刘创,陈兰香,等.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9.27(6):476-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