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儿科医学论文范文,儿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建立家长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儿科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1-26
  • 阅读量113次
  • 评分0

李青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儿科


摘    要:

目的 探讨提高儿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8年10月儿科病区,将5—7月未予监督管理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作为对照组,监督管理后8—10月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作为观察组,前后对照两组儿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 监督管理前手卫生依从性为48.5%,监督管理后手卫生依从性为93.0%,管理前后对照显示:观察组洗手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家长监督管理机制可提高儿科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


关键词:

医护人员 洗手依从性 家长监督管理


在医院感染被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是个并不新鲜的话题,也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尽管医院感染科每年进行培训考核,但儿科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依然很低[1]。因此,加强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管理极为重要。我科虽然有手卫生相关制度和规范,每个病床床尾也配有速干手消毒剂,但在实际管理中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在医生查房、护士操作时做不到接触一位患者洗一次手。医院感染科每次来检查时,医护人员可能会改变手卫生行为,导致手卫生依从性暂时提高。但一旦检查人员离开时,依从性又下降,手卫生执行仍不尽人意,手卫生监管难度大,怎样让医护人员把洗手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规范,日常工作中只要开始时正确要求,一段时间后医护人员便会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为此,我科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方法,就是让患者及家属来监督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取得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7月28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8—10月28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儿科病区所有医护人员,排除外出进修、产假、病假人员,包含实习人员共50人。


1.2 方法

1.2.1 把2018年5—7月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由科室派1名院感质控员通过暗访和直接观察法每日上午8:30~11:30在工作最繁忙的时刻,在医生查房护士在做治疗等医护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洗手的5个时机进行调查[1],查看是否用速干手进行洗手,详细记录50名医护人员应该洗手的次数和实际洗手的次数。连续观察3个月,并作汇总分析,得出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


1.2.2 把2018年8—10月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即患者从入院时即有接诊护士向家人讲解洗手的重要性,让家属充分了解手接触可传播各种疾病,讲解如何用速干手进行洗手,如医护人员没有洗手,家属可直接拒绝他们抚摸自己的孩子,鼓励患者参与洗手监督,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每日上午科室派一名院感专职人员向每床家长发放洗手调查问卷表,督导家长查看8:30~11:30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客观、真实填写调查问卷表,院感专职人员来回穿梭于病房中,对患者有疑问的问题随时解答,并查看督导患者,确保调查问卷的真实性。调查问卷包括5项内容:(1)医护人员抚摸您的孩子前洗手了吗?(2)医护人员抚摸您的孩子后洗手了吗?(3)医护人员在为您的孩子做各种操作前洗手了吗?(4)医护人员在为您的孩子做各种操作后洗手了吗?(5)医护人员在为您的孩子处理血液、体液后洗手了吗?院感专职人员每日上午下班前收回全部调查表,连续观察3个月,汇总得出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五个手卫生时刻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手卫生依从性=实际洗手次数/应洗手次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 观察组洗手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3.1 洗手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最经济、最安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力措施之一[2], 但洗手依从性不论哪家医院都存在不尽人意的现状,由于儿科病房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患者周转快,快节奏、超负荷的工作,没有时间洗手。尤其在上午医生查房,护士做操作时,我们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有些医生在查房过程中自始至终不洗手;护士在为患儿进行操作前后及做各项护理时也不洗手;仅有极少数医生能做到查房时一人一洗手,护士常常在完成整个病房的护理操作后才洗手,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很低,如何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己成各家医院需要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3]。以往医院感染科来科室检查时,直接在病房巡查检查,医护人员知道来检查时,可能会改变手卫生行为, 即产生“霍桑效应” [4], 可能会导致手卫生依从性暂时性提高,但是,一旦检查结束依从性又降低,所以手卫生依从性仍不理想,只有靠人人自觉地执行,才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而靠每次的检查督导去改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不能持久。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力差,患儿住院期间有可能出现反复感染,导致病情加重,对患儿家属带来不良心理影响,不利于患儿治疗进展,严重感染将危及患儿生命健康[5]。


表1 两组医护人员依从性调查情况


3.2 建立外部监督管理机制,让患儿的家人去监督医护人员洗手,从表1可以看出,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较管理前明显提高,过去,患者维权意识差,几乎没有患者要求医护人员洗手后再操作,缺乏了侵权对象的有力监督,医护人员洗手意识差,通过在病房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现在孩子看病,一个孩子都是好几个大人陪同,家人对服务需求也越来越高,告知他们接触过程中均可能携带病菌,若医护人员未合理实施手卫生管理直接与患儿接触,将把病毒细菌有可能传染给患儿,增加患儿交叉感染率,医护人员洗手可预防交叉感染,可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洗手不仅可保护自已的孩子, 还对他人健康具有一定的意义。由责任护士讲解, 减少交叉感染不只是医院的责任, 还需要患者的共同参与, 让患儿家长监督医护人员的洗手行为。鼓励患者积极主动提醒医护人员洗手[6], 由于有了患者的监督,医护人员的洗手规范行为在慢慢的改变,就是患者不监督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也养成了自觉洗手的习惯。


3.3 我们将手卫生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对不按规定进行手卫生、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医护人员给予适度的经济处罚,并责其寻找原因、进行整改。执行手卫生,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信念,靠自觉性和责任心。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7]。提高儿科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在降低儿科病房患者交叉感染率、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8],因此建立外部监督管理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可提高儿科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


综上所述,行为转变是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洗手正确率的关键[9]。重视对医护人员自身行为改变以及健康知识的宣讲,有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手卫生观念,促使其养成自觉洗手的习惯及意识。手卫生依从性是一项持续而重要的任务,只有经历观念上的蜕变,才能真正达到目的上的升华,实现全员参与,全员执行,手卫生依从性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萍儿,蒋桂娟,黄晓明.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113.


[2] 孔双红.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现状及管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2,22(8):1677.


[3] 党世颖.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2,22(11):2377.


[4] 邾萍,付菊芳,刘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2(14):121.


[5] 张玉杰.儿科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9):45-47.


[6] 杨晓莉,徐婷,沈慧.JCI标准下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及促进机制[J].护理研究,2014,2(28):606-607.


[7] 罗玉荣,周长瑛,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2016,23(2):111-112.


[8] 孙明洁,荆楠,刘云红,等.手卫生用品与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5):390-391.


[9] 占华剑,朱亚萍,叶飘,等.改进观察模式及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12):1192-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