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儿科医学论文范文,儿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PDCA循环护理改善小儿支气管肺炎症状、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探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9-27
  • 阅读量18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症状、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急诊科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护理总依从性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发热、咳嗽、气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Q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使患儿临床症状尽快改善,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并优化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PDCA循环护理;小儿支气管肺炎;依从性;生活质量;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多发性疾病,因幼儿心、肺系统及免疫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极易受到病毒、细菌感染而引发肺炎,并表现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及体征,严重危害患儿生命健康[1]。因此,对此类患儿施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减少其痛苦、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意义。PDCA循环护理是一种阶梯性、循环往复的临床管理模式,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环节组成,通过将传统的经验性护理转变为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护理,避免常规护理的弊端,从而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2]。本研究通过比较常规护理模式与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干预效果,以进一步了解PDCA循环护理的临床应用优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4.82±1.66)岁;病程2~7 d,平均病程(5.17±1.35)d。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4.63±1.41)岁;病程2~8 d,平均病程(5.31±1.14)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实验室检查、X线片检查确诊为支气管肺炎,伴有发热、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2)临床病历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或感染性疾病。(2)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对患儿所表现出的症状及体征进行及时的对症护理,并在其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予以配合性护理措施,同时,对患儿家属进行疾病及护理知识的健康宣教,使其配合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给予患儿饮食指导与用药指导,讲解相关注意事项。

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包括4个环节:(1)计划(plan)阶段。收集近期本院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操作方面的相关资料,分析总结护理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以往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作出风险预案且定期进行安全模拟训练,同时明确科室排班护理人员以及护理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根据分析探讨的结果制定系统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常规,对所有护理人员开展相应培训,进行现场考核与不定期抽查,以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以提高其专业能力。具体计划的落实以每日入院患儿的疾病诊断为依据,严格遵循医嘱给药,规范吸痰吸氧及雾化操作,并观察患儿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在护理人员晨晚换班交接时详细记录好患儿治疗期间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并反馈至其责任医师,以便医师对患儿的病情变化了解得更为全面,以适时作出医嘱调整,护理人员则根据医嘱落实护理内容。对病情较重的新入院患儿,据其实际病情需要及时予以雾化治疗以止咳平喘,对即将康复出院的患儿向责任医师反映以减少雾化次数。(2)执行(do)阶段。根据制订的计划进行相应培训与考核,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能力与责任意识。按需合理排班,避免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儿体温、心率、面色、意识等临床体征,观察患儿咳痰量和痰的颜色。对出现呼吸困难的患儿,据其严重程度予以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若出现脉搏异常或发绀等病情加重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师。鼓励咳痰无力、喘息患儿多饮水,遵医嘱给予含生理盐水或糖皮质激素的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从而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积极向患儿家属讲解小儿支气管肺炎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指导饮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进食易引发咳嗽的食物,同时指导患儿端坐体位以改善呼吸急促症状,对存有疑惑的患儿家属进行耐心沟通、指导,减轻其焦虑情绪,提高对治疗的信心。做好患儿心理护理工作,缓解患儿紧张不安的情绪,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此外,做好病房环境消毒与通风工作,避免呼吸刺激患儿。(3)检查(check)阶段。护士长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一次考核,检查并监督护理干预情况,将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4)行动(action)阶段。每月开展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议,将干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经验,提出整改措施并持续完善。同时,实行奖惩制度,充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有针对性地改进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加速患儿康复。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疗效评判标准[3]:临床恢复良好为症状完全消失,未闻及肺部啰音,胸片显示肺部阴影完全吸收,1周内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为症状明显减轻,体温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肺部啰音明显减少,肺部炎症病灶缩小>50%,白细胞计数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好转为症状有所改善,体温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未恢复至正常范围,肺部啰音减少,肺部病灶缩小<25%;无效为症状无缓解或呈加重趋势,肺部啰音未见明显变化或进一步加重,胸片结果变化不大。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恢复良好+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发热、咳嗽、气喘、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采用本院自制的患儿依从性评估量表对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进行评分。评定标准:依从性佳为患儿安静不哭闹,基本无抗拒,可较好地配合完成检查、治疗及其他护理工作的开展;依从性一般为患儿出现哭闹情况,对护理措施存在轻微抗拒,但经护理人员提供疏导及干预措施后可有效开展工作;依从性差为患儿表现出明显抗拒情绪,无法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护理总依从率=(依从性佳+依从性一般)例数/总例数×100%。(3)采用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QL)评分[4]评定患儿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症状、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及认知功能5个维度,共计45个条目。各维度分值=已作答条目总分/作答条目数,总分为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儿护理总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护理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4两组患儿干预前后PQL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PQ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PQL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PQL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2)P<0.05。

3 讨论

PDCA循环护理模式涵盖常规护理和基础护理的内容,其目的性和针对性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更强,切合患儿病情实际需要[5]。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干预的患儿相对疗效更好,发热、咳嗽、气喘、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更短,护理依从性更高,PQL评分更高。分析原因可能为:PDCA循环护理模式是结合患儿实际病情制定的有效护理方法,针对性更强,可对患儿的护理效果作出有效评估,并将治疗及护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反馈至医师以调整治疗方案并不断完善护理措施,直至进入下一轮循环。计划(plan)中明确方针和目标并制订干预计划,执行(do)中提出如何具体运作和实践计划,检查(check)中总结执行护理计划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明确疗效和发现问题,行动(action)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使成功经验标准化,避免错误的操作及行为,该护理模式贯穿患儿整个治疗流程。4个循环依次进行,互相补充与促进,使治疗在各个护理环节中有序、高效进行,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护理人员的思维方式及护理步骤,以贴合患儿病情变化所需,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科学性、系统性、条理性、合理性开展[6]。

综上所述,PDCA循环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使患儿临床症状尽快改善,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并优化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樊尚裙。PDCA管理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S1):1,3.

[2]王芳. PDCA管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0):3433-3435.

[3]傅金秀,夏玲伟。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医刊,2018,53(6):662-664.

[4]杨园园,王晶,雷云宏,等.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13~24个月版应用于慢性病儿童生活质量测定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8)-555-559.

[5]刘晓瑜,赵学霞,PDCA管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并发症发生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9.41(9):863-864.

[6]孙患,廖燕芳,全晓阳,等. PDCA循环的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发症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9,9(9):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