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神经医学论文范文,神经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与眼区情绪识别的相关性研究

  • 投稿老猪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482次
  • 评分4
  • 64
  • 0

梁晓书

泸州泰康精神专科医院医疗系,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和眼区情绪识别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童年创伤经历的问卷调查及眼区情绪识别测试。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问卷调查中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等得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眼区情绪识别测试正确率要低于对照组的眼区情绪识别测试正确率(P<0.05);观察组的童年创伤经历与眼区情绪识别正确率呈负相关,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的创伤经历较多,对于患者的心理创伤较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眼区识别率低表明患者对于他人的情绪认知能力存在损害。由此可见,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精神分裂症;创伤经历;眼区情绪识别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157-02

童年创伤经历是指童年时曾被人为造成非常规对待,例如身体虐待、心理虐待、性虐待等经历,人在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涉及到成年后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等[1]。本次研究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与社会认知能力进行研究,为早期预防精神分裂症提供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19~49岁,平均年龄(32.6±12.3)岁;病程1个月~325个月,平均病程(52.3±6.5)月;入院时的诊断类型:偏执型26例,未定型34例;受教育年限6~15年,平均(10.6±3.6)年。对照组男性36人,女性24人;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31.4±11.3)岁;受教育年限8~16年,平均(11.5±4.2)年。本次实验中所有人员均已被详细告知实验内容,自愿参与本次实验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均为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入选标准 观察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我国精神障碍分类及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③从未服用过精神药物或者停药至少一个月;④初中以上文化程度;⑤右利手。

1.2.2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包括:①患有神经系统疾病;②患有严重躯体疾病;③无法完成试验或者不认真回答者;④明显视力障碍者;⑤有脑病史或滥用精神活性药物的患者。

1.2.3研究方法 结合美国临床心理学家Bernstein编制的量表及我院实际情况,自编童年创伤问卷(CTQ),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52~0.72,重测信度为0.42~0.83,分半新度为0.44~0.72.。本次实验中问卷共有25个项目,5个因子,包括身体虐待、心理虐待、性虐待、身体忽视、心灵忽视。评分越高则表明童年时期曾遭受的创伤水平越高。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眼区情绪识别测试(EBEDT),检测包括喜、怒、哀、乐等六种基本情绪,采用照片的方式呈现,共100张情绪照片,判断正确得1分,共100分。由此统计患者的总反应正确率、总反应时间。所有问卷调查及检测结果均在当日完成测试和评估。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分别用t和χ2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TQ得分

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总分及其他五项得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EBEDT得分

由表2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总识别正确率要低于对照组,总反应时间均要长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观察组患者的CTQ得分与EBEDT得分之间的相关性

观察组患者的CTQ总分和EBEDT总正确率及眼区情绪识别的正确率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CTQ得分与EBEDT总反应时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不明,同时存在广泛的神经认知及社会能力障碍的精神疾病[2]。近年来,随着医学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日益增多,发现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与其认知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眼区情绪识别是测试社会认知能力的重要指标[3],本次研究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眼区情绪识别能力,探究患者童年创伤经历与其识别能力的关系。

外国学者Morgan提出试验性假设[4]:童年创伤经历属于负性的早年应激事件,极有可能导致多巴胺代谢水平的增高。而医学界早已证实中枢多巴胺功能亢进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一;此外,负性的早年应激事件也可能会导致 HPA轴的调节异常,而 HPA 轴的异常变化会间接影响行为、情绪、认知等功能,精神分裂症的中心特征之一即为对于压力的高敏感性。据多项研究证实,多巴胺能够在整个情绪的加工过程中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显示, 海马、杏仁核和脑干都会参与应激神经的加工过程,而HPA 轴调节异常会导致杏仁核、海马、前额叶皮层的部分功能的损害。而这些脑区是参与社会认知加工的主要脑部结构,其中杏仁核在眼区情绪,尤其是恐,喜与悲的情绪的加工中有关键的作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及两组人员资料合并后也显示 CTQ 评分和 EBEDT 评分存在相关性,从行为学的角度支持该观点,表明早年的负性经历体验可能会导致个体社会认知功能的累积缺陷。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童年创伤总分以及各因子的得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患者童年的负面经历较多,极大的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眼区情绪识别正确率均要低于对照组,总反应时间要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患者的情绪认知能力存在损害。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CTQ得分及TBEDT总正确率呈负相关,可见患者的童年心理创伤越大,其眼区的情绪识别能力越低,而对于患者的认知能力影响越大。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的创伤经历越大,对于患者的社会认知能力影响越大,并且本次研究能够证实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与眼区情绪认知能力存在相关性,为今后研究社会认知能力缺陷提供理论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赵子丛,董毅,汪凯,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与眼区情绪识别的相关性[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10):903-906.

[2] 佘生林,郑英君,易文英,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16):2558-2560.

[3] 赵子丛,董毅,汪凯,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与梦威胁模拟水平和功能失调性态度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1):53-56.

[4] 张开元,阚博,施剑飞,等.精神分裂症童年创伤经历与心理理论水平的相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1):39-41.

(收稿日期:201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