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神经医学论文范文,神经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脑梗死的价值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2-27
  • 阅读量26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9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后7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基线资料特征,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TIA后早期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价NLR联合ABCD2评分对TIA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132例患者中,在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18例,占比13.6%。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糖尿病、ABCD2评分≥4分、NLR是脑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NLR、ABCD2≥4分、糖尿病是TIA早期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TIA后脑梗死风险的AUC为0.745,ABCD2评分预测TIA后脑梗死风险的AUC为0.665,NLR联合ABCD2评分预测TIA后脑梗死风险的AUC为0.790。结论:NLR联合ABCD2评分是预测TIA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简单、有效的工具,将NLR和ABCD2评分联合能提高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灶性缺血导致的未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TIA具有发作时间短、发作后症状可完全缓解的特点,但其发作后,早期脑梗死风险较高。研究表明,TIA后24 h、7 d、90 d的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10%、10%~20%[2]。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早期干预是避免TIA发展为脑梗死的关键。临床常用ABCD2评分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3],然而荟萃分析发现,有1/3的卒中模拟病的患者ABCD2≥4分,显示ABCD2评分不能有效评估TIA的风险,存在较大的误差[4]。卒中后的炎性反应强度可预测脑梗死的复发和预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升高是心血管事件复发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5],在脑血管病患者中也发现NLR的升高与更大的梗死面积和更差的预后有关。本研究联合NLR和ABCD2评分对TIA患者进行评估,探讨其对TIA早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9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后7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发病时间<7 d;(2)突然出现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24 h内完全缓解;(3)头颅CT/MRI未见责任病灶。

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发作时低血糖;(3)局灶性癫痫、梅尼埃、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阿斯综合征等发作性疾病;(4)入院前1周内有明确的感染史;(5)既往3个月内有心脑血管、外周血管病史;(6)既往有肿瘤、血液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史。

方法:记录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发病到住院时间、个人史(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ABCD2评分、实验室检查、TCD、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等。

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基线资料;(2)分析TIA后早期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3)分析NLR、ABCD2评分和NLR联合ABCD2评分预测TIA早期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价值。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1,Q2)表示,两组间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 U test);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IA早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计算优势比(OR)和95%的可信区间(CI)。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NLR、ABCD2评分和NLR联合ABCD2评分预测TIA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基线资料比较:本研究共纳入TIA患者132例,其中男79例,女53例;年龄37~89岁,平均(63.09±11.52)岁;在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18例,占比13.6%。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糖尿病、ABCD2评分、NLR水平是TIA后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基线资料比较

TIA后早期发生脑梗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性别、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糖尿病、ABCD2评分、NLR为自变量,以发生脑梗死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高NLR水平、ABCD2评分≥4分、患糖尿病是TIA早期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TIA后早期发生脑梗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NLR、ABCD2评分和NLR联合ABCD2评分预测TIA早期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价值比较:NLR预测TIA后脑梗死风险的AUC为0.745(95%CI 0.626~0.863),敏感度为0.611,特异度为0.816;ABCD2评分预测TIA后脑梗死风险的AUC为0.665(95%CI 0.538~0.793),敏感度为0.778,特异度为0.553;NLR联合ABCD2评分预测TIA后脑梗死风险的AUC为0.790(95%CI 0.674~0.906),敏感度为0.722,特异度为0.807。见图1、表3。

表3 NLR、ABCD2评分和NLR联合ABCD2评分预测TIA早期脑梗死发生风险

图1 NLR、ABCD2评分和NLR联合ABCD2评分预测TIA早期脑梗死发生风险的ROC曲线

讨论

TIA是常见的神经内科急症,且TIA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较高,因此对TIA早期脑梗死风险的干预尤为重要。在本研究中,有13.6%的TIA患者在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与之前的报告类似[2]。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患糖尿病、ABCD2评分≥4分、高NLR水平是TIA后早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是脑梗死的传统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TIA/缺血性卒中风险较无糖尿病者增加2~5倍[6],且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预后更差[7]。强化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

本研究发现,高NLR水平是TIA早期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反映身体的炎症强度,一项纳入亚洲人群的研究报告,NLR是身体整体炎症状态的敏感指标[8]。多种疾病中发现,NLR的升高和不良预后有关[9,10],入院时较高的NLR与脑梗死后60 d内的死亡率呈正相关[11]。在接受静脉溶栓或血管内取栓的脑梗死患者中,NLR水平升高是症状性颅内出血或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进行筛选、积极干预,不仅可以减少经济支出,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因此,建立有效的评价模型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尤为重要。

TIA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完全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信号,对TIA的早期风险分层、干预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提示,糖尿病、ABCD2评分≥4分、NLR与TIA发生后早期卒中风险有关。本研究在ABCD2评分基础上联合血NLR指标,可操作性强,后续研究可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增加观察时间点等。

综上所述,NLR联合ABCD2评分是预测TIA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简单、有效的工具,将NLR和ABCD2评分联合能提高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