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体组织学论文范文,人体组织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形成性评价在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大班教学中的应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3-30
  • 阅读量211次
  • 评分0

  王金花1黄凌凌1吴荣敏1罗春英1,2陈建海1李海1黄永秩1,2黎飚1赵琼芝1方晓燕1李兴余3△


  (1右江民族医学基础医学院,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3百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百色533000)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利用反馈信息指导教学活动、修正被评者行为而进行的评价[1]。


  以往《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评价以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70%),考核结果无法反映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教师很难根据终结性考试成绩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布卢姆提出通过课堂提问观察、课后作业、阶段性测验、小组学习及问卷调查等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方式,观察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受学习者知识的掌握程度,判断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等存在的问题,为教育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以使学习者学习质量和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均得到提高[2,3]。布卢姆提出的这些评价方式在小班教学中较易实施,但是形成性评价在大班教学中的探索较少。研究中以《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为例,尝试探索适合医学形态学类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为形成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1对象和评价方法


  1.1对象


  2017级影像医学专业1~2班、临床医学专业5~6班,共221人。分组:完成UMU课程(课程具体可扫描图1的二维码可见)百分比达80%以上为高完成率组,完成60.00%~79.99%的归入中完成率组,完成≤59.99%的为低完成率组。


  1.2借助的网络平台


  利用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中国大学MOOC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进行辅助教学,使用免费开放平台YouMeUs(UMU)构建了在线课程-人体组织胚胎学,通过UMU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阶段性测验、问题讨论、小组任务提交、问卷调查等形式,达到形成性评价的目的。


  pagenumber_ebook=90,pagenumber_book=418


  图1在线课程二维码


  1.3评价方法


  通过在线即时反馈自测练习与课堂小测验、课后作业、根据案例提出有待探索问题(PBL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1.3.1在线即时反馈自测练习学生在一学期内自主安排完成,不作硬性要求。


  1.3.2课堂小测验与阶段性测试课堂小测验共进行3次,阶段性测试进行3次。题型为10~20题选择题,内容为理论课的当堂或阶段学习内容。教师利用UMU平台试题模板编制试题,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答题页面作答,测试结束时学生可立即知道考试答题对错情况和分数,教师则可马上了解统计结果,当堂讲解错误率较高的试题。


  1.3.3PBL案例分析提供7个案例(表1)让学生小组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安排完成问题的提出,教师根据学生小组所提出的问题广度、深度进行星级评分,最高五星。案例节选自董卫国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医学PBL教程(学生版)(第2版)》。


  表1根据章节安排的PBL案例


  pagenumber_ebook=91,pagenumber_book=419


  1.3.4课程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细节观察、综合分析等多项能力的提高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在线即时反馈自测练习、课堂小测验、小组讨论、课后作业、教师点评点赞、根据案例提出有待探索问题、同学间互评互赞、抽查汇报的学习活动形式推崇度进行问卷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对阶段性测试成绩、课堂小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UMU在线课程整体完成情况与阶段性测试成绩


  学生自主在UMU在线课程整体完成情况结果显示,高完成率组的三次阶段性测试的成绩均高于低完成率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完成率组相比,低完成率组的平均成绩也明显低(P<0.05)(表2)。


  2.3学生希望多开展学习活动形式调查


  调查应参与人数为221,实际参与人数为215,参与百分比为97.28%。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希望多开展的学习活动形式是在线即时反馈自测练习(60.0%),其次是课堂小测验(49.8%)、小组讨论(46.0%)及课后作业(45.6%),其三是教师点评点赞(39.1%)和根据案例提出有待探索的问题(39.1%),排在最末的是同学间互评互赞(27.4%)和抽查汇报(20.5%)(图1)。


  2.4能力锻炼满意度调查


  在线问卷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们认为他们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综合分析、语言表达、主动学习能力多项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提高幅度最多的是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表3)。问卷总提交人数为215。


  表2学生UMU在线课程整体完成情况与阶段性测试成绩结果(pagenumber_ebook=91,pagenumber_book=419±s)


  pagenumber_ebook=91,pagenumber_book=419


  *P<0.05,**P<0.01vs高完成率组;△P<0.05,△△P<0.01vs中完成率组,


  表3能力锻炼结果调查情况(%)


  pagenumber_ebook=91,pagenumber_book=419


  3讨论


  3.1自主学习合并即时反馈系统与学生阶段性测试成绩的关系


  学生自主在UMU在线课程整体完成情况与阶段性测试的结果显示,高完成率组的阶段性测试的成绩均高于低完成率组,与中完成率组相比,低完成率组的平均成绩也明显低,这些结果说明自觉学习、更高的参与度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4],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更多的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提供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即时评价形式,以提高学习效果。


  3.2学生较喜欢的学习活动评价形式


  在线即时反馈练习、课堂小测验和阶段性测试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手段,其结果的及时反馈可有效地帮助学生查错补缺,巩固强化知识点。研究中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更喜欢这些形式。这些形式为学生、教师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当阶段性测试成绩和课堂小测验成绩与教师预期不一致时,认真分析其中原因可以帮助教师清楚问题所在,及时做出调整以改进教学[5]。


  另外,UMU可设置学生在测试完成后可查看试题和错题解析,及时进行准确的判断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有利于调整学习动机。同时,也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每次测试给出学生排名前十位同学,激励学生每次争取更好的成绩。


  学生较喜欢开展的学习活动形式是教师点评点赞和根据案例提出有待探索的问题。学生认为教师的点评点赞更权威,能帮助学生梳理疑惑,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根据案例提出有待探索的问题是依据PBL教学理念进行设计的,低年级医学生刚接触医学知识,碰到临床案例很多内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需要探索的。在此阶段训练他们如何提出问题,尝试查找文献,对于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非常必要。排在最末的是学生间互评互赞和抽查汇报,原因是学生间互评互赞有时候碍于情面,评价结果并不十分客观,因而学生不是很喜欢这样的评价方式。在大班教学时学生认为抽查汇报有点浪费时间,虽然被抽查到的学生能够得到锻炼胆量、语言表达等,但受益的毕竟是少数人;另外的原因是一些学生向来不爱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站在同学面前多少有些拘束和感到害怕,因此学生不太喜欢。因此,建议教师在大班教学时少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而在小班或小组学习时可选择使用。


  3.3混合使用多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影响


  通过在线即时反馈自测练习与课堂小测验、课后作业、根据案例提出有待探索问题(PBL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多数学生们表示他们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综合分析、语言表达、主动学习能力多项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提高幅度最大的是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2项能力的提升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尤为可贵,为后续众多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学习能力基础,为学生团队精神的养成打下一定的基础。


  3.4网络平台的即时反馈等功能为规模化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可持续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方式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即时反馈,实现了自我测试巩固知识点、教师的点评点赞、学生间的互评互赞给予学生及时地鼓励,课程学习积分功能(具体积分规则(https://wenku.baidu.com/view/4199d14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6)和时间记录功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轨迹,了解哪些学生比较努力、哪些学生需要关注和帮助,这些为实现形成性评价提供可能的载体,也减轻了教师工作量负担,为可持续、大面积进行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方法参考。在课程教学任务重,班级数多的情况下,建立的相对科学合理的可持续操作的高等医学院校形态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5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从灌输知识到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转变,是一个教育理念转变的适应过程,教师应具备评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评价和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和理解学习成果并向学生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自我改善。而在评价的任一步骤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一直是形成性评价有实效的重要决定因素[6]。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要逐渐适应由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自觉探索和创新。因而,平时须加强有关的指导,明确任务和评价目标、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