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兽医学论文范文,兽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兽医现状及发展趋势解读

  • 投稿二涵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888次
  • 评分4
  • 50
  • 0

本刊记者 赵培培

中兽医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症防治等。中兽医学在中国数千年的动物疾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医学的引进,中兽医被日渐弱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医受到严重排挤,中兽医也深受诛连。

在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药物残留、病原耐药性增强以及在高免疫压力下病毒变异加快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养殖业的发展。此时,人们终于想起了被束之高阁的中兽医。特别是其中的中兽药更是因其天然有机、无抗药性、无残留被兽药企业看中,迅速进入产业化生产。但是,由于中兽医的使用被中断多年,忽然崛起的背后暴露的隐忧深深的伤害着这门古老的医学,专业人才匮乏、中兽药造假等问题让不明真相的人们开始怀疑中兽医的价值。

张国祖: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中兽医教研室副教授,河南康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中兽药的应用研究和兽药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对中药超微粉生产设备及技术工艺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中兽药行业的现状

中兽药行业的现状是优势大、产业小,做“真”产品叫好不叫座,总产值大约40 亿元。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

(一)中兽药产品应用于食用动物养殖的主要障碍是价格问题及由此带来的假劣产品泛滥问题 食用动物用药的价格承受有上限,用药成本最终都会凝聚到肉、蛋、奶等食品价格中。虽然使用抗生素与化药存在食品安全与环保问题等,但价格相对低得多。真正中药散剂的生产成本都在同类西药的三倍以上(中药提取制剂更高),在西药低价格比较下很多的中药做的都“不真”。

(二)假劣中兽药泛滥使养殖者对中兽药没有信心 经常有兽药经销商和养殖企业高管对中兽药提出这样的疑问:中药不是显效慢吗?中药管用吗?这主要是因为假劣中兽药误导了养殖者,其实判断中兽药真假只要掌握两个基本点就好:一是根据配方与原料价格计算成本;二是看其说明书用量是否符合《兽药典》配方所载用量。此外中兽医讲究辨证施治,如果辨证不对,即使药是真的也不能治好病。此外中兽医讲究辩证施治,如果没有扎实的中兽医辨证功底,导致对的药用到错的地方,不仅不能治病,甚至有可能加重病情。

(三)中药散剂自身存在不足散剂只能拌散料,不能拌颗粒料和饮水,使用不方便;中兽药在消化道内需要有一个“提取”的过程,导致显效较慢,与同类西药相比使用成本高。虽然中药提取物在欧盟养殖业中已经广泛采用,但就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其价格养殖业难以承受。

中兽药未来发展趋势

在养殖业应用领域,中兽药将从服务小养殖转向服务大养殖,从以个体治疗为主转向群体防治,从防治结合转向以防为主,从防治疾病转向提高生产性能,改善畜产品品质等。在制剂方面,将会向更适合规模化养殖场使用的颗粒剂、口服液、注射剂及灌注剂方向发展。总体来看,随着国家对抗生素等西药的使用限制越来越强,中兽药在规模化养殖中前景巨大。

陈丙锋:牧博士动物医院院长、首席专家,泰康山农畜禽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传统中(兽)医的捍卫者和传播者。率先提出家禽温和型流感的中医辨证疗法,用温热药物来治疗与肾传支的中医治疗方案,采用温补肾阳利水疗法。

用传统中兽医思维看当前家禽业疾病家禽健康生产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疾病是影响养殖效益的最主要因素。疾病复杂,疾病控制越来越难(病原微生物的变异、耐药株);国家政策方面:食品安全日益突出,抗病毒化药的禁用、抗菌药的限用和处方药的执行;预防和控制疾病仍然找不到令人满意的方法和思路;兽医人员和兽药企业还处于见病治病的传统思维意识中。

传统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

1. 中兽医的扶正。扶正即扶助“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是指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 。中医扶正的着手点包括:提高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提高机体抗环境应激的能力;提高机体对致病因素特异性的抵抗力。中医称“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为“阳气”,“阳气”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维持全身体温的主要热量来源。“阳气”壮,抗病能力自然就强。

机体的“ 阳气” 在与“ 邪气”斗争的过程中,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来与“病邪”抗争。感染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动物表现出的“发烧”便是“阳气”与“邪气”斗争的具体表现。所以,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不能上来就用单纯的“退烧药”来退烧,这样会给“病邪”得以喘息的机会,随后会再次“烧起来”,埋下病根难除的隐患。正确的做法是在“祛邪”的基础上,进一步扶助“阳气”,当“病邪”被彻底清除后,“高烧”会自退,病邪痊愈。

健康的动物是不需要刻意补益“阳气”的。阳气太过会“化为火”(俗称上火)。目前养殖环境的恶劣,生产指标的人为提升导致烦劳伤阳,化学药物的滥用、饲料霉菌毒素、免疫抑制疾病的普遍存在,大大损伤了动物的阳气, 使其处于阳气不足的“亚健康”状态, 尤其阳性之物“鸡”显得更加突出。

现代疾病的基本态势属阴盛阳衰。原因在于伤于寒者仍多,寒为阴邪,最易损伤阳气。如养殖业中的风机、湿帘;过食生冷;受中医西化的影响滥用寒凉药物治疗炎症、发热、肿瘤;滥用苦寒药物;用药时不求经旨,不辨阴阳。睡眠不足导致阳气受损(养鸡业中的长时间光照),滥用抗生素、激素。

2.中药的祛邪作用。具体的做法是在扶正的同时,可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应用中药从不同途径进行祛邪。

禽流感的辩证论治

现在的基本观点是禽流感是温病范畴,温病又分为纯温病和兼感寒温病。寒温病: 其症恶寒发热、身痛如被杖,头痛如斧劈、口干欲裂、烦满而渴,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此肾阳素亏,又病感寒温病也。温病是虚证,当保养阴液,尤当保护阳根也。中气在脾胃之间,故治温病之要,在养阴液保阳根,尤要在保中气。

回归生产上分析:禽流感的高发季节:冬春秋后,大气主气为寒气,所以临床上多是寒邪首先侵袭畜禽皮毛造成寒邪客表症状,颈背毛立、眼睛、甩鼻、吭哧、上呼吸道感染等;由于误治或失治,寒邪入里化热,沿肺袭心,呈上盛下虚(上热下寒)之病。此时出现高热,恶寒,肺出血、心肌坏死出血、心包积液、包心等现象;中气不保,脾失所运,津液不能疏布,煎熬为黄痰,表现为气囊炎、腹膜炎、支气管栓塞;大群精神萎靡,胃气衰败,死亡严重,腿干、肾肿,属于中医的亡阳阶段、阴阳绝离。

治疗思路:辛温解表、宣肺散寒—驱除客表之寒邪;健脾除湿、化痰止咳—纤维素的消融和吸收;温肾回阳、回阳救逆—保护阳根。

(1)解表法—使邪从体表发出

(2)宣肺法—使邪从肺气散出

(3)泻下法—使邪从大便排出

(4)通淋法—使邪从小便渗出

(5)凉血法—使邪从营血透出

(6)攻毒法—使邪被就地失活

芦惟本:1966 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兽医专业,1968 年创建了湖北省最大的兽医院,长期从事兽医临床工作。著有《跟芦老师学看猪病》、《跟芦老师学猪的病理剖检》,受到业界及规模化养殖场的热烈欢迎与好评。

中兽医看养猪业:猪群阳气的系统控制

现代化的养猪业引进西方良种猪、全价料饲喂、规模化养殖,使猪群长期生活在充满了“阴气”的环境中,“阳气”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形成了中国猪群“阳虚内寒”的体质。而这种体质的形成就为多种疾病的流行埋下了祸根。

阳气可以理解为机体的一切功能,包括新陈代谢,如消化吸收功能、解毒排泄功能、免疫防卫功能、大脑活动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环境适应能力。阳气来源于亲本的先天胎育,还来自后天受纳水谷之精微与清气的不断补充。阳虚导致母猪宫寒不孕、哺乳掉膘加剧、产后感染、淘汰率上升,公猪精液品质下降;卫气不足,继发伤寒、瘟病、时病,免疫反应低下甚至没有,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下降,肾上腺肿大出血。

养猪生产中损阳的病因

1. 外感寒邪:寒邪为阴邪,其致病表现为寒证,并且损伤阳气。奶猪、仔猪的外感病十之七八是伤寒,若寒邪直中于里,会伤及脾胃,表现形寒肢冷,呕吐腹泻。

2. 内寒是养殖环境造成的。现代全标准化猪舍没有阳光射入,猪长期生活在封闭环境中,是损伤“阳气”的一大原因。此外缺乏运动、饲养环境阴湿、阴冷、空气恶劣、密度过高也会损伤猪的阳气。我国饲料广为霉菌污染,所有祛毒措施并不能保障饲料的安全,霉菌毒素在猪体内蓄积,直接损伤五脏之阳气,特别是肾脏的原阳。使用砷制剂壮阳、滥用抗生素、苦寒攻伐的中药也是阳气损伤的一大主因。

3. 先天性元阳不足。现代种猪体内储备(脂肪)越来越少,加上缺乏运动、霉菌毒素等损阳因素的存在,导致仔猪先天性元阳不足。

猪场扶阳的系统控制

1. 在外源品种选择上,应持极为慎重的态度。盲目相信育种进展,不仅我国的种猪淘汰率会上升,对西方的依赖日趋加剧,而且我国猪群的阳气会进一步输在先天的起跑线上,中国应该有不以来外国的、有中国特色的自己的育种体系,彻底改变猪先天元阳不足的现状。

2. 开环控制,搞好猪舍与小环境的设计与控制,在建设猪场时就应为猪群设计符合其习性的小环境,合理的阳光照射、运动场所,科学的通风等,就可以减少阳气在后天的损耗。

3. 有效规避霉菌毒素对母猪与胎儿阳气的危害。寻找替换霉变玉米的饲料原料,慎用抗生素,避免苦寒攻伐中药损阳,拒绝在商品猪中使用砷制剂、高铜、高锌。

驳斥中医不能用于养猪论:有人说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而猪群庞大,不能逐个论证,所以无用。中医认为阴阳统六纲,临诊首辩阴阳。当环境同质化的时候,体质就会同质化,“智者察同,愚者察异”,“高明的医生会用简易来统变异”,当体质同质化的时候完全可以用一个方子来统一治疗。

李岩:中药制剂学硕士,河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研究方向:通俗易懂演绎中兽医药,特效中兽药开发,中药单体的临床使用。

中药开发的思路

报批新兽药

一类新兽药:过去药典未记载的中药材及其制剂,以及从中药中提取的或合成、半合成的有效单体(纯度90% 以上)。

二类新兽药:中药注射剂、中药提取的有效部分及其制剂。

三类新兽药:新的中药复方制剂,以中药疗效为主的中西药复方制剂。

四类新兽药: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的中药制剂。

五类新兽药:增加应用范围的中药制剂。

一是按有效成分开发, 单个中药,这是植物药,按西药方法、便于报新兽药:紫锥菊多糖、黄芪多糖、香菇多糖、甘草酸二铵。要选择好品种,和专业的中药申报机构合作,联合申报,可以节约成本。可以考虑:人参茎叶、鱼腥草、商陆、红景天、绞股蓝、蒲公英等。

二是按功效开发,按中医理论进行辨证、组方。如干姜+ 白术可温中健脾。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防治阳虚内寒证引起的各种疾病。

三是中药加微生态制剂、发酵中药。如微生态制剂与中草药,两种制剂分别内服共同到体内与肠道菌群作用,以协同、叠加发挥其增效作用。

我国“ 新兽药申报指导原则”已决定将生物转化列入新药(一类)的研究,中药发酵是生物转化,属于中药创制新药的范畴,因此有志者可通过中药发酵而创制新药。

重视中药炮制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兽医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兽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兽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又称炮炙、修事或修治。经炮制后的药物成品习惯上称为饮片。

炮制的目的:(1)清除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保证药物的纯净清洁。(2)减少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3)增强药物的疗效或转变药物的性能和作用。(4)便于制剂、服用和贮藏(5)矫味、矫臭(6)改变药物作用趋向,引药入经。

酒制升提使上行,姜制温散止逆冲,醋制注肝善收敛,盐制软坚走肾中,童便清热能下降,米泔去燥性和平,乳制润枯生新血,蜜制甘缓益元功,煨制麸炒抑酷燥,土制借气以补中,黑豆甘草渍解毒。

面对突发的临床疾病如何开发中药

反应要快:任何疾病的流行,不能有效的治疗,都与现有兽药或治疗方案无效、效果不佳有关。西医西药对待疾病的流行大多要采样、实验室分析,确定病原,再采取办法研究对策,往往短时间没有对策。中医中药却可以迅速辨证、找出病机,开出处方,治疗若干病例后,就会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迅速投向市场。

张仲景和他的《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所著《伤害杂病论》对后世影响深远,无论是人医,还是兽医都将其奉为经典,为医家必读之作。

张仲景(约为公元150 ~ 219年):别名张机,南阳郡涅阳人。张仲景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使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当时,在他的宗族中有个人叫张伯祖,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张仲景为了学习医学,就去拜他做老师。张伯祖见他聪明好学,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就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而张仲景竟尽得其传。何颙在《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说:“仲景之术,精于伯祖”。《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

在灵帝时(约公元168 ~ 188 年),张仲景参加了考试并且中了“举人”,被朝廷派到长沙做太守。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可是不接触百姓,就不能为他们治疗,自己的医术也就不能长进。于是张仲景想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他的举动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张仲景更加拥戴。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惯例。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群众,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

张仲景他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名称,也就是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伤寒”。他还对前人留下来的“辨证论治”的治病原则,认真地加以研究,从而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

《伤寒论》全书397 条,113 方,用药84 种,共计13404 个字(赵开美复刻宋本)。从形式上看可谓是一本“小”书,但若从内容和思想看,又是一本巨著。《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将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著作,奠定中医辨证论治基础。自唐代以来,一直是临床医生必读课程。对日本、朝鲜、南韩医学也有深刻影响。

中兽医面临的四大问题:

人才匮乏问题:中兽医使用的长期中断,导致中兽医人才严重匮乏,兽医院校大幅削减甚至停止教授中兽医课程,中兽医后继无人。

重药轻医问题:中兽医的理论体系有从本到末分为道(大环境)、法(辨证施治)、方(方剂)、药(中药),但是由于对利益的追逐,过多的把重点放在了“方”和“药”(甚至只是放在了“药”),而忽视了根本的“道”和“法”,舍本逐末,导致中兽医发展畸形。

中兽药造假问题:有人问张国祖:做中兽药遇到的挑战是什么?张国祖回答:主要挑战来自于造假者,假中兽药欺骗了养殖企业,危害老百姓的食品安全,让他们对中兽药产生了怀疑,不敢再使用。

中兽医(药)西化问题:中兽医药研究人员热衷于单味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忽视了其他成分的作用,每一味中药都是一个小复方,中药的使用必须基于中兽医的辨证理论,而由于中兽医临床人才的匮乏,会“辨证”的人少,导致中兽医(药)严重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