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兽医学论文范文,兽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兽医学改革分类与防治措施探索论文(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4-09
  • 阅读量416次
  • 评分0

  导读:随着现在我国的畜牧业经济的不断快速的发展,兽医学专业也变得日益重要了,所以很多人也都开始喜欢兽医学这个专业课程了,而撰写兽医学论文也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兽医学论文如何写?本论文分类为医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兽医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猪疾病预防兽医学分类与防治措施


  摘要:猪肉的需求量随着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处于增长的变化态势,只有保证猪肉的卫生性与安全性,才能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猪肉。虽然我国的猪肉产业规模正稳步扩大,但由于受到国内外生猪交配情况复杂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仅猪疾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猪疾病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如果不对猪疾病预防兽医学分类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不探索针对各类猪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路径,长此以往人们将不可避免地失去对猪肉的信心。因此,必须围绕猪疾病预防这一主题,对猪疾病进行合理的兽医学分类;必须为不同类型的猪疾病提出具针对性的防治路径,实现对猪疾病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猪疾病预防;兽医学分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9.018


  0引言


  生猪养殖业作为我国农业中畜牧业的一大重要分支,近年获得了较大发展,突出表现为养殖规模扩大化和养殖技术标准化。但倘若仅以增加生猪养殖数量的方式提高猪肉供给数量,很可能导致猪疾病流行,对养猪场的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以及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难以衡量的严重危害。当前,国家农业部门及各地区农业部门正不断加强预防猪疾病的力度,以此应对养猪时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情况及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猪的患病风险,并对已经患上猪疾病的猪进行科学、及时的治疗,以有效防治确保猪肉质量,以高质量的猪肉带动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从上述对猪肉和猪疾病的认识出发,本文主要从兽医学角度对猪疾病进行分类,并探索兼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猪疾病防治路径。


  1猪疾病预防分类


  从兽医学角度对猪疾病预防进行分类,主要依据是猪疾病的现实威胁程度和猪疾病发生的病学特点[1]。


  1.1按猪疾病现实威胁程度


  以这种标准对猪疾病进行分类,可将猪疾病分为2类,即因流行范围较小、发生频率下降而对养猪业现实威胁程度较轻、不构成实质性威胁的猪疾病和因流行范围极广、流行危害极大而可能动摇养猪业根基的猪疾病。前者主要包括猪丹毒、猪肺疫以及布氏杆菌病。猪丹毒的发病原因是猪感染猪丹毒杆菌,猪肺疫则是由于猪的肺部发炎、病变等情况引起的,布氏杆菌病则顾名思义是猪感染了布氏杆菌;后者则又可分为原发性猪疾病和继发性猪疾病2类,将在下文按猪疾病的病学特点进行分类的部分进行详细探讨。


  1.2按猪疾病流行病学特点


  从这一标准出发对猪疾病进行分类,将猪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这2类猪疾病都会造成较大的負面影响。


  原发性猪疾病又可以细分为以下4类:第一,疫苗可控类原发性猪疾病,以猪瘟和伪狂犬病为代表;第二,药物可控类原发性猪疾病,以猪球虫病为代表;第三,疫苗与药物结合使用可控类原发性猪疾病,以口蹄疫为代表;其四,疫苗和药物皆不可控类原发性猪疾病,以猪链球病菌感染为代表。显然,在这四类原发性猪疾病中,第四,猪疾病由于尚未找到有效的疫苗免疫预防方法或药物免疫预防方法,同时也未能找到有效的抗生素防治方法,因而可能造成较大危害。


  继发性猪疾病则是由于猪感染某一疾病而引发的其他猪疾病,比如由于猪感染猪链球菌病引发的沙门氏杆菌猪病,由于猪感染PCV-2而引发的附红细胞体病等。对继发性猪疾病进行预防,必须找准引发继发性猪疾病的源头猪疾病,通过控制源头猪疾病,有效控制继发性猪疾病。


  2防治措施


  对于猪疾病进行有效防治,主要方法是疫苗防治、药物防治以及将疫苗和药物两者相结合的方法。除此之外,还需要采取辅助性措施,保证猪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如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保证养猪场环境的卫生清洁、保证猪饮用水源清洁等。


  2.1对现实威胁程度较轻的猪疾病


  猪丹毒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猪疾病,可通过猪的皮肤状况和呕吐表现进行判断。猪丹毒杆菌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较强,存活时间较长,耐酸但不耐热。主要预防方法是为猪注射猪丹毒活疫苗,主要治疗方法则是药物治疗法,疗效最佳的药物是青霉素,另外土霉素、四环素等药物也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猪肺疫属呼吸道猪疾病,既有传染性猪肺疫也有非传染性猪肺疫,对于传染性猪肺疫,最好的预防方法是疫苗接种,还可使用中药进行预防:将银花、甘草等中药调水或煎汤后,灌服给猪。使猪舍的环境保持卫生同样是预防猪肺疫等呼吸道猪疾病的重要措施。


  2.2对现实威胁程度较重的原发性猪疾病


  猪瘟的特点是传染速度快、传染性强且致死率高[2]。临床上,猪瘟突出表现为猪器官大规模出血或严重坏死。过去,存在“只要简单注射疫苗就能有效避免猪瘟发生”的误区,事实上,只有在保证疫苗质量过关、保证按照合理的程序对猪进行免疫、保证为猪注射足够剂量的疫苗、保证疫苗注射流程规范性的情况下,注射疫苗才能有效地预防猪瘟。因此,需要以猪瘟冻干菌为猪进行“以毒攻毒”式疫苗接种,并提高猪瘟疫苗注射的剂量,刺激猪对猪瘟免疫力的产生和提高。同时,对于在生产繁殖中处于不同阶段或者在猪肉养殖中发挥不同功能的猪,要按照不同的周期对其进行免疫,例如对于进行生产的公猪和母猪,以半年为周期进行免疫[3]。


  猪伪狂犬病的病原在疫苗免疫接种中可能实现进化,进而使疫苗无效。因此,防治猪伪狂犬病的关键是对病原进行净化。之后要根据患伪狂犬病猪的不同年龄,选择不同的疫苗免疫方案。


  猪链球病菌感染,可能导致猪产生出血症状,或者感染脑膜炎。目前对于猪链球病菌感染的防治,主要通过抗生素进行,但尚未找到疗效充分的抗生素。与抗生素治疗相配套的防治措施是消毒处理。


  2.3对现实威胁程度较重的继发性猪疾病


  对于由PCV-2感染而引发的猪附红细胞体病,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就是对PCV-2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提高生猪管理水平,并结合药物进行预防:为猪注射血虫净,并在猪饲料中添加阿散酸。在此过程中,根据猪对象的不同,免疫批次的选择和免疫周期也会发生变化,如进行生产的公猪以半年为免疫周期进行免疫。


  对于由猪链球菌病引发的沙门氏杆菌猪病,一方面要采取相应防治措施防治猪链球菌病,控制这个造成继发性猪疾病的源头,另一方面则应保持猪饮用水源的清洁,防止猪由于饮用不干净的水源而感染沙门氏杆菌猪病。


  2.4养猪场消毒注意事项


  首先,需要使用多种消毒剂,全方位杀死各类可能造成猪患病的病原体。其次,需要保证养猪场清洁,配合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猪的排泄物以及未吃完的猪饲料等。在猪患病的时期也需要以消毒配合对猪的治疗并避免健康猪受到传染。


  3结束语


  从兽医学角度对猪疾病预防进行分类,最重要的是考虑猪疾病的危害性以及对于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威胁程度,具体可将其分为不构成实质威胁的猪疾病和威胁程度重的猪疾病,后者按照猪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病学特点,又可分为原发性猪疾病和继发性猪疾病两类,对于其中的猪瘟、伪狂犬病、沙门氏杆菌病等具体的猪疾病,还要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并配合消毒工作进行防治。


  作者简介:陈阳(1980-),女,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检疫监督方面工作。


  第2篇:兽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教学和实验的改革探索


  摘要: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兽医学研究生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实验技术,为后续开展研究课题打下基础,文章从调整理论和实验内容、改革考核方法和完善多媒体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分子生物学教学和实验改革的初步探索,以期为兽医学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兽医学研究生;理论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271-03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是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一门学科,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示生命本质,由被动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改造自然界的学科。分子生物学是新世纪的带头学科,目前发展最为迅速,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动物学、组织学、胚胎学、遗传学、发育学、解剖学、细胞学、病理学、生理学和病毒学等传统生物科学领域。


  兽医学研究生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后备人才,把其培养成为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是当前研究生人才培育工作的重点。其中,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践能力对于兽医学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兽医学科目前开设的兽医生物技术、动物疫病免疫防控、人兽共患病防控、细菌耐药机制和新型兽药研发和动物普通疾病诊疗的方向,都迫切需要研究生除了掌握分子生物學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使用所学技能,提高科研创新的能力,以解决兽医学临床实际问题。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地对理论和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兴趣、求知欲和科研能力。


  一、兽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验现状


  在进行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以及指导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时发现,兽医学研究生的理论和实验操作能力都比较薄弱,来自不同院校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没有或者只有少数开设分子生物学的专业课程,真正系统接受过实验操作培训的学生非常少。所以,研究生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快速适应以课题研究为主的科研生涯,存在动手能力差、实验成功率低、浪费试剂耗材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对科研兴趣的培养以及对课题的深入探索。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围绕着核酸和蛋白质这两大分子,因此开展相关的实验操作对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的要求很高。并且相应的试剂和耗材也比较贵,一些试剂对人体有危害,需要老师花精力在学生的纪律和安全上。分子生物学实验是一门精细的、需要每一步都做好质量控制的科学,如果没有处理好每一个环节的细节问题,实验非常容易失败,打击学生的科研热情和自信心。此外,兽医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细菌、病毒和病原微生物做鉴定,稍有不慎便会造成污染,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产生生物安全问题。


  对于研究生而言,真正参与一些从分析问题,到开始设计实验,最后再动手操作的综合型实验,会更加符合他们今后开展课题研究的实际,比简单的验证结果型实验更能培养他们了解实验体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受到人员、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和昂贵试剂等条件的制约,一些实验通常只能让老师动手操作而学生观摩,使学生没有动手机会。


  为了克服上述现实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加强对兽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改革的探索,创造有利于学生基础技能和热爱科研的实验环境,以便加快畜牧业发展急需的科研人才的培养步伐。


  二、调整教学内容


  在教学安排上,应由学院里从事相关科研课题的老师来任教,这样一方面能传授学生急需掌握的理论和实验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把现有课题作为案例引入教学,使学生既掌握了今后能用得上的理论和实验技能,又能在学习和实验过程中了解最新的分子生物学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动态。由于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要求从事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工作者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养成关注分子生物学领域最新发展动向的习惯,将权威杂志的新方法、新发现、新思路和新概念引入课堂。比如在讲授经典的同源重组介导基因敲除的原理和技术时,应该将其与目前正在广泛关注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来源、产生、进展和应用,以及技术发展对现代兽医学和畜牧业发展带来的变革。


  在理论教学上,采取讲授教材与新进展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并且更加注重邀请国内外不同兽医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成功企业家开设专题讲座。通过举办各类型的学术讲座,使学生对研究领域和行业发展产生初步认识。目前,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第4版,由朱玉贤等编著。以基因重组为主线,让学生完成一篇“设计一种转基因生物”的论文,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采用的技术手段、实验评价和理论上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等多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并主动向接触到的专家学者提问,真正使学生成为知识传授过程中的主体,从而弱化教师主动传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


  三、调整实验内容


  对于实验内容的调整,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实验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完整性。以往兽医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一般由几个独立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组成,如PCR,Westernblotting,RNA提取,大肠杆菌转化等,学生完成几个实验后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认识。因此,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改革更要注重实验内容的相关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为了让学生对兽医分子生物学实验有一个完整的思路,我们以严重危害世界范围养猪业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例,它是一种以母猪繁殖障碍和生长期猪的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高度传染性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首先,向学生们介绍该病毒的起源、流行、危害、结构、变异和基因组等特征。然后,设计一个原核表达此病毒GP5蛋白的实验。学生在文献检索、设计实验以及其他如分子生物学试剂的订购、设计合成引物、病毒基因组提取、PCR、酶切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序列测定、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ting等一整套综合型实验中从头设计并全程参与。这些正是学生关心、急需掌握并且是即将面临的问题。因此,学生们对这样的实验安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热情,等他们进入各个课题组后,能迅速适应科研环境,理解科研内容,尽早开展自己的课题研究。


  四、改革考核方法


  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验课程注重的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研究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学生在今后课题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产生启蒙和引导作用。因此,我们从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考核。论文写作考核:可以引导学生查找文献资料、了解行业背景、锻炼其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督促学生熟悉一些科研网站如NCBI和知网,以及一些常用软件如Endnote等。实验操作考核:规范化实验操作是兽医学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例如扩增目的片段的PCR反应,需要在微量离心管中加入ddH2O、缓冲液、模板、上下游引物、dNTP和DNA聚合酶,然后在PCR仪器中进行变性、退火和延伸反应。如果学生不熟悉微量加样器的使用,各种反应物加量不准或者少加一种反应物,最终不仅会造成非特异扩增、降低扩增效率,甚至还会导致实验失敗。因此,强调并精准向学生演示每一步的基本操作尤为重要,并作为实验操作考核的评分标准。实验报告的考核:综合型实验的设计往往是一环扣一环,必须每一步做好质量控制,才能得到预期结果。比如质粒构建实验,首先要成功扩增目的片段,然后对目的片段和质粒载体进行酶切、连接、转入受体菌、酶切鉴定以及序列测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会拿到一个成功的重组质粒,这就要求学生思路清晰、态度认真、仔细操作才能完成。实验报告是学生实验操作的基础,能够反映学生的设计实验和思考能力,实验结果和相应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为今后课题的开展培养良好的习惯。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


  分子生物学知识很多并且有的很抽象,而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和动画,从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声、色彩和视听”并举,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研究思考的热情,这是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分子生物学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以及收集到的图片、视频资料,进行加工和完善,形成直观、系统和生动的分子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点的理解。如播放细胞内各细胞器之间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动画视频,向学生们展示DNA的复制、转录、翻译的动画过程,以及一些实验室中的实验操作视频,将原本抽象的动态过程和不容易掌握的知识点变得形象、直观和生动有趣。在讲授每一个能够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分子生物学知识点时进行相关的举例说明。比如通过PCR技术扩增犯罪嫌疑人留在案发现场烟头上的DNA以破案的案例;利用SNP等技术进行亲子鉴定;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治疗基因突变病人的案例;以及利用反向遗传学构建口蹄疫疫苗形成巨大经济效益的案例。激发学生们学习并学好分子生物学的热情。同时,将更多医学和畜牧业先进的知识引入课件,让同学们通过动画、图片和实验录像了解这些知识和技术,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开阔他们的视野。


  六、展望


  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靠的是科学技术,而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培育。因此,只有不断地对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验课程进行改革探索,才能提高兽医学研究生的理论和科研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多创造学生思考和动手的机会,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研究。这对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兽医学人才队伍,对不断提高兽医学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