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以读为本 层层推行

  • 投稿雪上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77次
  • 评分4
  • 57
  • 0

江苏如东县大豫镇丁店小学(226400) 袁永辉

“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叶圣陶先生的这一句话阐明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道理,就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读,而不是讲和问。阅读教学应做到“以读为本”,通过读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实践,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在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怎样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功效呢?

一、初步感知,接触教材

感知性阅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第一步。它强调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的形式,对课文形成一个整体的感知。只要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读出课文的内容,不错字、不漏字,就算完成初步感知的任务。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我首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要求同桌互相听读,力求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最后,让学生合上书本,简述本课的基本内容。复述是对课文内容的基本感知。我强调要在关注顺序的基础上基本能感知基本内容。像《莫高窟》一类的说明文,我要求学生能够大体复述出中心句,而其他的记叙文则要求能够基本说出记叙文的六个要素。

二、再次感悟,细读教材

细读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朗读文本,力求从课文中寻找到文本的创造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部分;同时,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寻找阅读中的兴奋点、感悟点和发现点。比如,在引导学生细读《船长》一文的过程中,我首先根据学生阅读中总结出来的情感——对船长的敬佩和景仰,让学生重点朗读本文的重点部分,即从船长与洛克机械师的对话开始,直到游船沉入大海。在细读方式的选择上,我力求让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边读边画,边读边想,做一做读书记号。然后,鼓励学生相互讨论,谈一谈:哪一句最让自己感动,应该怎样读,哪一句最能体现船长的品质?最后,开展“我来读……我来说……”这一活动,让学生以先读后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立足欣赏,注重精读

什么是精读?简而言之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叶圣陶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曾经这样阐述精读:“像这样把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小学语文课堂需要精读,要让学生站在自主欣赏的角度,用读去感悟、体验、研究、探析。比如,在教学《给家乡孩子的信》中,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边欣赏边感悟,取得较好的效果。出示:

我今年八十七岁,我思索,我追求……“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师:刚才大家读得都很响亮。从巴金爷爷的话里,我们能够理解到的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

生:在于奉献。

师:能否在奉献前加个词形容一下?

生:无私地奉献。

生:毫无保留地奉献。

师:很好,把这两个词加进去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学生感情读)

师:是啊,一位八十七岁的老人,他奉献了自己的作品,他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一切。年近九十岁了,他仍然在思索,在追求。同学们,难道你们不想对他说几句话吗?

……

欣赏性精读是课文理解的关键,它强调的是“深”,即读的感情深、分析的道理深。只有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欣赏性精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四、力求表达,诠释诵读

在学生基本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次通过各种类型的读来让学生回顾全文,这不仅仅是对文章内容的反馈,也是个性化的再次解读。教学《黄鹤楼送别》一课,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孟浩然,既让他们朗读主人公的对话,也让他们即兴发挥,加上一定的动作、表情,以增加对角色的理解。由于配以背景投影,在亦真亦幻的情境中,感受到场景的变换和情境的升华,不少学生说着说着竟流下眼泪。这样的表演性诵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五、关注积累,创新记忆

课文内容的积累是读的另外一个目的。很多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了唱读的形式。虽然要求背诵的内容基本记忆了,但效率低下也易于忘记。而诵读则要求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方法的指导。如在指导背诵《草原》一课的第一、二小节的时候,我指导学生运用两种不同形式的记忆方法:在背诵第一小节的时候,我让学生手上带一支笔,一边朗读一边勾勒,用最简单的画面来记住顺序和关键的景物;在背诵第二小节的时候,我让学生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和作者一起去寻找——初始时的没有风没有声响,拎拎耳朵;接着的轻响,晃晃脑;进而的“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睁大眼。带着各种不同的感觉,学生读得开心,记得牢固。

从初步感知到欣赏分析,从诠释诵读到创新记忆,以读为线索,环环相连,丝丝入扣,这样课堂教学的目标在“以读为本”中得以完美实现。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