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抓诵读 促积累

  • 投稿少女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69次
  • 评分4
  • 82
  • 0

江苏句容市实验学校(212400) 刘长珍

早晨,学生陆陆续续到校了。“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大好的时光可要利用起来。

我已经走进班级,可读书的学生却寥寥无几。有的学生即使读了,也只是捧着书,装装样。我不想再扯着嗓子喊,便在黑板上写下了早读内容:背古诗前四首。有十几个学生开始出声了,到上课铃响时,学生大部分都张口了,但却有气无力的。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生的语文学习离不开读。而现在,这样的读书现象却很糟糕。我必须尽快改变这一现状。

一、交流展示促诵读

我是个喜欢诵读的人,我首先利用自身的“资源”,利用早读课,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水平。看得出,学生挺喜欢听我读的。他们坐姿端正,小眼睛随着我的诵读而有了情感。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喜欢这样读书吗?”“喜欢!”声音异常响亮。于是,我对他们进行了细致的诵读指导,效果不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艺术性的范读比任何的说教都要亲切,更能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仅仅如此还不够,必须得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诵读欲望,才会有更好的效果。于是,我和平行班的老师商量,两个班结成对子,每周确定一个时间,选择数个优秀的学生到相互的班级去进行朗读展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记得第一次的展示,全班学生已经准备了一周,可是到上场时,只有六个学生敢于站上讲台。我便借机对这几个学生大肆表扬了一番。第二次展示的时候,愿意去的学生一下就增加了十几个。再到后来,学生都争着要去展示,积极性越来越高了。

诵读不仅仅是一种语文能力,更是一种积累。在诵读内容的选取上,我主要为学生选择了课本、《语文补充读本》《古诗文诵读》这三本书。有一篇文章《小树林》,写得很美,学生很喜欢。而我在指导学生写一篇写景作文《这里真美》时,场景也选取了一片小树林,于是学生在文中就有了这样的描述语言:

春天来了,小树林一片生机勃勃!树木抽出了嫩绿的枝条,穿上了漂亮的春装;小草探出了尖尖的小脑袋,四处张望,寻找着春姑娘;花儿张开了五彩的笑脸;一条弯弯的小河环绕着美丽的小树林。

这迷人的小树林,你喜欢吗?

……

从这些文字里,我们似乎嗅到了《小树林》的气息。美文能影响学生的语言,我认为这应是诵读的最佳效果。学生不就是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并学会运用语言的吗?

二、课内外结合促拓展

当然,诵读的内容还可以更宽泛些。课内诵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也是一种很好的诵读方式。例如,每周可以利用周五这天对学生的一些课堂背诵内容和相关的词语进行巩固。以一些诗为引子,让学生在运用中心甘情愿地去背诵,达到诵读与积累的结合。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几篇课文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都是写景的文章,并都要求背诵。为帮助学生灵活积累这一单元的语言,我补充了方素珍的《明天要远足》一诗。于是,仿照这首诗,学生们各种版本的《明天要远足》就出来了。

翻过来……唉!睡不着/那拉萨的天空/真的像书上说的/那么湛蓝、明洁吗?

翻过来……唉!睡不着/那拉萨的天空/真的像书上说的/掬一捧能洗脸吗?

翻过来……翻过去/唉!到底什么时候/我才能去拉萨看一看呢?

如此的改编诗还有“西湖版”“北大荒版”“拉萨版”,即使同一版本的诗,也由课文中不同的语言组成。学生们用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与神往的信息,结合《明天要远足》的形式来吟诵,诵得有趣,诵得有意。

三、画星诵读促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千百年间,万口传诵,成了我们祖国文化的命脉。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自己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对古诗文的诵读。与其让小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应试的东西,还不如让他们背一些能启迪心智的,一辈子有用的古诗文。现在,我们每学期都有一本《古诗文诵读》本,每本里面都有数十首古诗,更有《论语》《大学》等句子。学生们每学期都能认认真真地背完一本书,小学六年下来,那真可谓“厚积”!每天早读,我都要求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开始是我带着他们诵诗,诵出古诗的味道,让他们觉得诵诗是很有乐趣的事。对于古诗词中可以唱的篇章,我还教他们学唱。学生们有了兴趣,《满江红》《虞美人》这些经典诗词的诵唱,使得学生对古诗词也产生了喜爱之情。

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在古诗文诵读上,我又采用了一种“游戏法”。如开展“诵古诗比赛”,学生两个月内能背完古诗的,在他的语文书上画上五颗星,三个月背完的画上三颗星,最后再通过班级展示,评选出各“星级”的诵诗明星,并在班级开展小组诵诗赛等。现在,学期已经过半了,每天早晨,即使我没有到校,学生们也能大声地诵读一首首古诗,并互相比赛谁背得更多、更好呢。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诵读水平的提高,学生对诵读的喜爱也会与日俱增。当学生能从诵读中体会到乐趣,并逐渐地以诵读为乐时,那么诵读也就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的引领,而我会努力地寻找更多、更好的方式,让我的学生能快乐诵读,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