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用想象挖掘文本,点亮生命之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堂教学例谈

  • 投稿张赢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63次
  • 评分4
  • 42
  • 0

江苏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225300) 唐 萍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两次编纂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谈迁不畏困难、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课文文字朴实,没有过多的情境渲染,也没有故事情节的铺陈,只是采用白描式的记叙手法进行简单叙事。显然,要让小学生领悟人物的精神并非易事。

为此,我从文本入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勾勒出在绝望中奋进的谈迁的人物形象,释放蕴蓄在生命深处的能量,演绎打不垮的人生。

一、活用关键成语,勾勒人生场景

语文教学要抓好工具性的落实,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为此,新课伊始,在导入环节,我便从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抓起,一方面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串联起文本,帮助学生有效梳理课文的内容。

师:文中有不少四字成语,请大家找出来,看谁找得全。

生:“家境贫寒、化为乌有、奋笔疾书、茶饭不思”。

学生通过仔细搜索,找到了更多的成语,如“鸿篇巨制、夜难安寝、博览群书、年老体弱”等。我将这些成语重新排列,让学生一边听着我的朗读一边想故事。学生们很快将成语串联起来,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说:谈迁自幼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终于在50多岁时编纂了明史。可是没有想到,这部书被小偷偷走了。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了,这对他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他夜难安寝,茶饭不思,但还是咬牙坚持,决定从头再来。他年老体弱,一袭破衫,重新收集资料,四处寻访,奋笔疾书,最终完成了《国榷》。

通过词语的活用串联,学生对文本有了认识,构建了故事框架,为接下来的入境悟情奠定了基础。

二、抓住抽象数字,从逆境奋起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也是关键所在。如何读才能读得入心,让学生读懂谈迁,读懂谈迁的精神?这是文本的难点。课文没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简单的白描式叙述恰恰给学生提供了想象和品读的空间,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进行个性解读和体会。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有很多的数字?请画出来,读一读句子。你们读出了什么?

生1:谈迁太艰难了。

生2:谈迁太伟大了。

学生从数学入手,理解了谈迁的努力和行动:他50多岁,修改了60多次,写了500多万字,而到了60多岁,还要从头再来。但单纯地用这些数字来解读谈迁,并不足以打动学生的心,只有进入特定的情境,学生才有深刻的体验。为此,我让学生展开想象:500多万字的书有多厚?相当于多少本作文书?他为了查阅史料,带着干粮走100多公里,100多公里有多远?他会遭遇什么样的天气?会承受什么样的艰辛?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眼前出现了风吹雨淋的谈迁,长途跋涉的谈迁,佝偻着身子的谈迁,满头白发、一脸沧桑的谈迁。20多年,寒来暑往;60多次,手不停笔;500多万字,字字如金。谈迁的人生变成一幅幅画,变成一串串数字,在学生的脑海中盘旋。

透过抽象的数字,学生如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

师:谈迁的稿子被偷了,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他的悲痛欲绝。

文本只用了几个成语来表现谈迁的绝望,让学生深入文本,还需要通过想象来构建谈迁奋起的心路历程。我让学生深入挖掘谈迁的内心:他奋斗了20年,一直到50多岁,而今已经风烛残年,此刻,他不但恨,而且痛,痛到心底流血,痛到泪水流干。纵然如此,他还是没有倒下,只要还活着就可以从头再来。

学生在想象中,经历了这段从绝望到期望的历程,仿佛看见谈迁脸上的坚毅,还有那执著的眼神。借此,我带领学生朗读,用想象弥补文本的空白,发展学生的感受力。

三、再读文本题眼,领悟生命真谛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重在叙事,体现了很强的人文性。在文本中渗透人文性,必须要让学生走进语境,从故事中自主领悟,升华情感。我引导学生探究:请读读课文题目,想一想谈迁是靠什么完成《国榷》的。如果要你给谈迁贴一个标签,你会说些什么?

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信念点燃了谈迁的梦想,让他在致命的打击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顽强而又执著地走到终点。

师:读《国榷》这部史书时,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谈迁,想到他的信念和意志。

我让学生对课题进行拓展和延伸:在谈迁眼中,信念是什么?信念成就了什么?学生由此对谈迁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并且形成了一个生命概念:信念是一盏灯,是能量,是谈迁永不放弃的梦。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打开学生感悟文本的心门,点亮学生探寻新知,感悟情感的信念,学生才会积极投身其中,将信念化为内在的动力,激励自己积极乐观地奔向未来,而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所在。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