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教师课堂引导的现状与应对策略探寻

  • 投稿天蝎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52次
  • 评分4
  • 39
  • 0

江苏扬州市广陵区杭集三笑小学 (225000) 吴志敏

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落实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味地追求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而忽视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出现教师与学生角色分工异化的尴尬局面,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益的底下。

一、列举虚假无益的问题

1.思维得到启迪了吗

教学《天鹅的故事》时,教师展开连珠炮似的追问:老天鹅是怎样破冰的?从这些动词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能想象老天鹅心中是怎样想的吗?如果有年轻天鹅问起,老天鹅会怎样回答?思考作为读者,你会怎样夸赞老天鹅?学生被教师一连串的追问压得喘不过气来,思维空间也被教师无形填满,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2.训练得到落实了吗

教学《生命桥》时,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了多个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圈画动词,按照羚羊逃生的动作复述课文内容,设计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真情告白,以年轻羚羊和读者的角色分别进行告白,为老羚羊撰写颁奖词。这样的设计一味地求多求全,缺失统一的主题,学生如同被赶上架子的鸭子,无所适从。

3.情感得到激发了吗

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师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哪些语言打动了你;为什么会打动读者的心;从这些语言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对叶欣说些什么。文本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情,而教师却以机械僵硬的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能有多少感动就不难想象了。

二、叩问理念缺失的缘由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偏离主旨的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出现偏差的原因首先在于没有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遴选合适的语言训练点,教师一厢情愿的设计脱离学生认知和能力的实际,造成教学设计的脱轨;其次是文本价值取向发生偏离,教师没有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使得课堂偏离了应有的方向。

2.混淆不清的角色定位

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教材文本进行思维交融、思想碰撞的过程,其间既要强化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旦有失偏颇,就会形成要么教师挑起大梁,使得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要么学生天马行空、肆意发挥,走上不必要的弯路。因而,只有明确师生双方各自的角色和作用,才能确保课堂健康有序的发展。

3.紊乱无序的设计层次

教学设计的层次性是提升阅读教学艺术性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基于学生实际的综合考量。课堂教学只有在不同层次中有序推进,才能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这种秩序一旦被打破,学生的学习思路必定陷入一种无序的状态中,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最终导致学无所获。

三、探寻行之有效的策略

1.基础: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共生

语文新课程标准再次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工具性的拨乱反正,凸显语文学科的灵动和情韵。工具性是语文之本,而人文性是语文之魂,两者彼此交融,和谐共生。没有工具性的人文性是空无躯壳的孤魂野鬼,没有人文性的工具性是缺失意蕴的僵硬符号。因而,阅读教学中的引导,教师切不可有失偏颇,造成语文教学方向的偏离。如,在教学《半截蜡烛》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伯纳德夫人的冷静机智,抓住伯纳德夫人所说的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进行品析。教师让学生猜想伯纳德夫人说这句话时,应该将重音落在哪个字上。学生依据当时的情境,说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每个答案学生都言之有理,都起到转移德国军官注意力的作用。这样的引导既让学生体悟文字的弦外之音,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关键:思维体验的强化落实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自身思维体验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体验从何而来?首先来自对文本的朗读。文本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情愫以及语言本身的精妙唯有通过不断的朗读才能被读者所吸收。其次是依托文本,合理想象。文本是作者客观表述的体现,但难以完全复原作者的情感与价值。抓住作者表述语言的空间,让学生在想象中与作者对话,实现感悟与体验的过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教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阿炳在二泉的泉声中听到的内涵,感受泉声对阿炳心灵形成的冲击,并在二胡曲的映照下想象文字与音乐所表达的价值意蕴。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在想象中体验,实现了对文本的解读,课堂被情感与思维所浸润。

3.保证:主导主体的互动交融

强调主导与主体的角色分工其目的在于让师生双方明确在课堂教学的职责,尤其是教师要做到该隐则隐,该出则出:即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意识强烈之时,教师要善于隐藏自己,退隐后台,将学生推向课堂的第一线,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而在学生沉默或者偏离之时,教师则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凸显自身的主导价值,或给予学生适当的补充,或将学生拉回应有的价值轨道,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确保课堂呈现出勃发的生机,让学生在健康有序的课堂教学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课堂引导对教师而言是一门艺术,需要足够的底气和智慧,需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很好地把握它。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