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三策略

  • 投稿馬总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658次
  • 评分4
  • 10
  • 0

江苏海门市德胜小学(226100) 施 萍

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的“学而不思”正是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难题。一方面,文本牵引着学生的思维以及感情;另一方面,学生缺失自我阅读能力。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学生不仅缺乏对文本的质疑能力,同时还在本文中失去了自我,没有主见。从本质而言,学习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夯实基础的过程。所以,质疑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现在,我们充分认识到培养质疑能力的重要性。那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巧用文本题目,引导质疑

题目往往可以提示文本的中心内容,而文本的中心内容则是学生所要把握的首要任务。那学生就应该对文本题目进行学习,从而较快地感知全文脉络。对于教学而言,中心内容正是教师设疑的重要环节。教师巧用文本题目,引导学生对文本题目质疑,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抓课题设疑,点燃阅读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巧抓课题,从课题中设置疑问,让学生在疑问中点燃兴趣,萌生阅读的热情。

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东方明珠》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吗?你们想去见证它的高耸与伟岸吗?”于是,学生们都对东方明珠十分感兴趣。这时,教师又接着问:“那你们想去看看它吗?”听到之后,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去。”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已经开始对文本中的题目感兴趣,并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说:“那么,我们打开课本,翻到《东方明珠》这一课。”就是这样,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堂,并十分认真地学习这一课。

2.巧抓课题设疑,感知文本内容

文本题目往往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假如教师能巧用文本题目,把文本题目作为疑问的对象,那么,学生就能感知文本内容,产生对文本内容的好奇感。这样,学生就会对文本的人物、情节以及片段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教学《奶奶的白发》这一课时,教师说道:“同学们,你们的奶奶多大年龄了?你们知不知道你们奶奶的生日啊?”这个时候,学生意识到自己不知道自己奶奶的岁数,陷入一片沉静中。于是,教师接着问道:“那么,你们知道自己奶奶有白头发吗?她的白头发多吗?”这个时候,学生从刚才的问题解脱出来,一个个地说着:“知道。”就是这样,教师利用学生不知道奶奶的年龄,让学生对自己的亲人有着好奇感,并利用这个好奇感,设置疑问,让学生们进入文本的教学。

二、巧用文本脉络,引导质疑

除了文本题目,学生应该掌握文本结构以及内容。因此,教师要从文本结构以及内容着手,让学生质疑文本脉络以及内容,深度解析文本脉络的优越性、可学性以及文本的思想情感。这样,教师才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习作的脉络以及感情基点。

就内容而言,设置悬念的文章最为吸引学生的思维。文章所创设的悬念让学生充满好奇心,而好奇心更能促使学生认真掌握文本内容以及情节。所以,教师应该设置疑问,让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无尽的探知欲望。

如,在教学《卧薪尝胆》这一课时,教师利用越王勾践尝苦胆来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越王勾践失去国家的心情吗?你们想到他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才用卧薪尝胆来激励自己呢?”这时,学生们对越王丧失国土产生了兴趣,并了解他对吴王夫差的仇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越王的卧薪尝胆是一种丧国失家后的励志之情,是对百姓流离失所的高度关切之情。卧薪尝胆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但是,勾践的报仇雪恨的主题是无法回避的,对于小学生应该点到为止,不宜深究,只是注重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

三、巧用文本重点,引导质疑

文本重点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需要突破的教学关键问题。而在教学中,学生只是客观地去接受文本的内容,没有形成自我感知文本情感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品读文本,在全面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通过质疑的方法来解析文本重点,让学生能具有自我认识文本的能力。

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教师在课前设置几个悬念:一是在关羽、张飞的劝说下,为什么刘备还执意去请诸葛亮?二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能体现出刘备怎样的品质?三是在三顾茅庐中,刘备是怎样去请诸葛亮的?这样,学生对质疑十分感兴趣,并在学习中积极思考。

其实,设置悬念就是提升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的一种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解析文本内容、文本结构以及文本重点,还要注重课堂的实效性以及能动性。因此,在注重教学内容的同时,要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