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凸显主体 顺学而导

  • 投稿通信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81次
  • 评分4
  • 72
  • 0

江苏启东市徐龙小学(226200) 董健美

前不久,我和一位新同事闲聊,他向我道出了这样的困惑。

他说:在教学中经常会为了保持一堂课的完整性,自己也不顾上看看学生能不能跟得上教学节奏,就急忙开始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有的时候,自己已经开始新环节的教学了,却发现还有不少学生仍在思考上一环节的问题,忍不住会勃然大怒。

其实,像这位同事遇到的尴尬在我们的教学中何尝没有呢?那应该怎么处理呢?

思考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究竟应该关注什么

现在许多的教师由于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自身又缺少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上课时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很少关注学生,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缺少说话的机会,教师也不顾及学生的个人感受,搞一刀切、齐步走。即使有学生参与讨论的环节,也会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离学生的实际较远而流于形式;或者会因为时间不足而导致学生“欲罢不能”却又不得不跟着教师走,使得讨论流半途而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怕学习,厌老师,这样的教学怎么会有成效呢?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教学的情境是否适宜、教学的容量是否适当、教学的方法是否科学、教学环节是否紧凑……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充分考虑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学生,教师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学生,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知识学习的主体。但事实上,教师在教学中却很少关注学生,教案就是剧本,教学成了演戏,一切都是为了教师的教而教,学生从没有自主、自由的权利。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就得不到真正的发挥,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难以提升。

鉴于此,要想化解课堂教学中的这一难题,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做到心中有学生、因生施教、以学定教、为生而教。

思考二:怎样做到“以学定教”

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那学生个体的情况,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心态和状态、能力发展等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等,教师在课前都要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信心百倍地开始课堂教学。

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状况,教师也要能顺势而为、随机应变,与学生进行充分地沟通交流。下面主要谈谈三点:

1.目标指引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目标来指引,否则就会像无头的苍蝇毫无目标地乱飞。教学活动也是一样。每一节课都需要通过目标来引领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有序、有效地展开。这个目标不仅要教师装在心里,还要展示在课堂上,让学生明了。这样的目标要像兴奋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像催化剂,能成为推动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在动力;要像试剂,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每节课在开始授新之前,笔者通常都会问学生一个问题:孩子们,我们这一节课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惯例。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并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进行自我对照:哪些目标已经实现了,哪些目标暂时还没有实现。就这样步步为营,各个击破,教学环节就能随着小目标的实现自然推进。

2.问题作桨

既然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对话的过程,那在这个过程中必然离不开一个又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来,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来。不管是什么问题,都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解决;同时也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促使教学活动各环节顺利过渡。在这其中,问题的设置是关键,它犹如船桨一样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环节的有序推进。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的预设上下工夫,要善于引发学生的疑问。例如,教学《晚上的“太阳”》一课,在学生齐读课题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就课文题目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疑问。孩子的头脑中就会冒出来一个又一个小问号:“太阳不是在白天才能看见吗?晚上怎么会有太阳呢?”“题目中的太阳为什么要加引号呢?”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的价值,能促使学生想去一探究竟。教师就在课题旁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同时鼓励学生:“你们真有一双聪明的眼睛,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些问题,真了不起。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中,去读一读,把它们找出来就更棒了!”从而由导入新课顺利转入初读课文这一环节的学习。

3.点评护航

从导入新课到初读课文离不开教师或学生的点评。巧妙的点评既是对上一个学习环节的小结和概括,找出成败得失,也是为下一个环节蓄势,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有效调整教学的进程。例如,教学《五彩池》一课时,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在五彩池中游泳呢?”这么离奇的问题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这个孩子顿时面红耳赤。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教师简单地呵斥必然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但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浪费时间,打乱教学进程。于是,我灵机一动说:“你的这个问题很有新意,也很有挑战性。能不能在五彩池中游泳,要看池的大小、深浅是否合适,水质是否干净等。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这样的点评能够把学生对问题本身的兴趣转移到关注课文中来,学生纷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来加以证明,教学流程水到渠成。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