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互动的课堂来自什么

  • 投稿笨笨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76次
  • 评分4
  • 14
  • 0

江苏丹阳华南实验学校(212300) 张玉霞

《春笋》教学片段(A):

我们是笋娃娃,正在泥土里睡觉,忽然,轰隆隆——春雷公公叫我们出去看外面的世界。我们揉揉眼睛伸个懒腰,向上顶一顶,身上都是泥土。

(1)可是泥土太重了,根本出不去,还是乖乖地呆在泥土里吧。(不行,我们要出去。)泥土太硬了,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冲破泥土。)

(2)我们再一起用力试试,可无论怎么努力,泥土还是一动不动。

(3)无论怎么努力都冲不出地面,还是算了吧。(我们一定要钻出去。)

(4)把全身的力气用上,使劲往上冲。一、二、三,加油!

(5)我们刚过了一个难关,又被重重的石块挡住了去路,怎么办?(掀翻石块)

(6)春笋令人敬佩!“一个一个”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用“冒”不用“长”呢?谁来读这句话?

《春笋》教学片段(B):

小朋友们,你们都是笋娃娃,正在我的怀里睡觉。听,轰隆隆——什么声音?是春雷公公在叫你们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呢。哎哟,谁在顶我啊?(我们是笋娃娃,我们要出去。)

(1)你们出去干什么?在泥土里睡觉多舒服啊!(不行,我们要出去看看。)

(2)想把我的身体冲破,没门!(我们一起用力,一定要冲出去。)(好顽强的春笋呀!)

(3)哎呀,不好,我的身体快被冲破了,快压不住了,笋娃娃,别顶啦!(把全身的力气用上,使劲往上冲!一、二、三,加油!)

(4)我被顽强的春笋打败了。(板书:冲破)

(5)哼,大石块来了,看你们怎么办!(掀翻)

(6)哎呀,顶不住了,笋娃娃的力量太大了,把我顶到旁边去了。

(7)瞧,一个一个的春笋都长出来了!“一个一个”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是“冒”而不是“长”呢?(学生一个一个站起来,做“冒”的动作)谁来读?

有效的互动是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上两个教学片段,教者都重视了课堂的互动,但效果却不同。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有效互动呢?

一、互动的课堂来自情境的创设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教学就应该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使他们“情动而辞发”。怎样创设课文情境?教师一段感人的语言、一段符合情境的音乐、一连串画面……都可以创设情境。色、香、味皆可入境,如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以上两个教学片段,都创设了课文情境。A片段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做笋娃娃,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做动作,教学不够深入。B片段是学生做春笋娃娃,老师做土地公公和石块,互动较多,情境比较多维。

二、互动的课堂来自自我的体验

课程目标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两个教学片段,都注重了学生的自我体验。A片段的体验是单方的。B片段的互动是全方位的,不仅有春笋娃娃的体验,也有泥土和石块的体验,而在这些体验中,它们形成了互动,并在互动中对话,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这样的体验更深刻。

三、互动的课堂来自角色的对话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笔者认为这四者之间的对话是多向的,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师生与文本、师生与编者的对话,而在这其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最重要。只有深入理解文本的对话,学生才能走进文本,把文本读厚,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让文本的角色互动、对话。A片段站在笋娃娃的角度,主观地探究了笋娃娃的心理,对话比较浅。B片段站在笋娃娃、泥土、石块的角度,从泥土、石块的表现来反衬笋娃娃的心理,对话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角色之间产生了互动,在互动中把文本读厚了。

四、互动的课堂来自形象的动作

光有语言的课堂不能称之为互动的课堂。既然是互动就应该让孩子们动起来,而这种“动”不是盲目的,随意的,与文本背道而驰的,而是结合文本的“动”,促进文本理解的“动”,从动作来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一个简单的动作看似不经心,但由这个动作,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了文本,已经在文本中走了个来回。两个教学片段都让学生动了起来,师生双手合起在头上做顶的动作。A片段在理解文本“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时让学生站起来。B片段并不是单纯地做了站的动作,还让学生们体会“一个一个”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用“冒”不用“长”(春笋有力量,长得快)。

总之,互动让孩子们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既发展了智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通过互动,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