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爱上习作很容易——习作教学策略探究

  • 投稿马汝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69次
  • 评分4
  • 52
  • 0

叶静

探究小学生习作难的原因,主要有.①学生头脑中的词汇句式积累贫乏,组织语言表达困难。②缺乏写作素材,导致学生写起作文来陷入“无米可炊”的困境。③缺乏用心感受生活的本领。因此,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或生成写作素材,细腻学生的体验感是解决习作难问题,让学生们笔底生花的关键。

一、读写结合,给一泓积累的清泉

朱熹指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必须强调平时的大量阅读,引导学生自觉地把习作根植于阅读,从中汲取别人的言语智慧,积累丰富的话言材料和文章样式,从而畅达准确地下笔成文。先积累后表达,由模仿到创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1.阅读仿写学表达

写作前,应推荐或指导学生多读内容和表达方法都值得取法的文章作品,以丰富积累。如:指导描写家乡的景点前,可先让学生细读课本中的《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草原》等写景美文,探寻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采用怎样的描写顺序,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把景物写美的;再推荐课外阅读文章《荷塘月色》,学习作者如何细致深入地对景物进行逐观察,同时模仿文章中的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迁移创新。如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繁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教师可将这段话引入习作教学现场,师生起品味文句修辞的精妙,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迁移,有学生写道:“纷纷的飘雪之间,影绰地闪现着些蜡梅,有张扬地开着的,有娇羞地合着瓣儿的;正如湖面上的粼粼碎金,又如夜幕中的星星,又如纯净天真的少女。”“淡淡的晨雾之中,隐约地林立着几栋高楼,有闷声不响地钻进雾霭的,有大大方方地露出面容的;正如一个个高大强悍的巨人,又如苍天中腾空的巨龙,又如直插云霄的灰色屏障。”……此外,还可以补充阅读教师写的同题下水文,让学生看看老师是怎样选材和组织语言介绍家乡景点的。

学生对文章范式接触多了,语言材料的积累就会丰厚起来,也就能从阅读到仿写,进而学会组织语言进行顺利表达。

2.山仿到创求个性

仿写的最终目标是个性创新。在学生大致学会模仿习作范式后,就可要求他们对范式灵活地加以整合、变迁,创造出新的习作形式和内容。

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之后,我要求学生不再僵化地模仿课文的写法,而要灵活地取舍。可以打乱先比较再感叹的修辞顺序;可以不露痕迹地对文中的比喻手法进行改装换貌;可以站在不同于常人的立场看人观景察物,鼓励学生从儿童的思维和视角看待事物思考问题……如有位三年级的学生以“风”为主题写了这样一段话:“风来了,风来了!嘘——哇,树枝就是他的武器,房子就是他的铠甲,他全副武装像马上就要开始战斗的警察一样,好壮观哦!怪不得,他那么有男子汉气概!”这段话不拘泥于模仿,极其自由活泼,充满童真、童趣,用童言,抒童心,非常有个性创新色彩

二、先玩后写,营一方素材的蓝天

生活是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先玩后写,将游戏、座谈会等活动与习作指导结合起来,创造鲜活的素材库,就能让学生有材料可写,从而喜欢上写作。

1、游戏活动集“趣”材

游戏活动要将“趣”进行到底,同时强调学生要细心观察,留心收集素材,并极力培养他们做即兴速记的习惯,用手中的笔留住每个精彩有趣的瞬间。如在《“枪弹”打“麻雀”》习作课中,我将参与的学生分成两队,一队扮演场中的“麻雀”;另一队扮演“神枪手”,用纸球做的“枪弹”砸“麻雀”。队员参与游戏,其他学生进行“现场文字素描”,习作课堂就这样诞生了。学生们观察收集的素材有很多:“麻雀…神枪手”的形体动作、表情;观众的态度;自己参赛时的表现及心情;比赛的即时“战况”;裁判员(老师)的点评等。“左躲右闪”“上蹿下跳”“如临大敌”“一箭双雕”“鲤鱼打挺”“吃一堑,长一智”等好词佳句跃然纸上。实践证明,学生完成的习作就像一场趣味横生的现场实况转播。

2.亲临实境生“真”材

多姿多彩的自然万物是学生感知的直接对象。让学生走出教室,亲临实境,更能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例如《寻觅春天的尾巴》习作课,我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内外实地观察春末夏初的景物特征,学生在观察时调动了多种感官去观其形,闻其声,嗅其味,摸其质,察其变,得到的情感体验远比坐在教室内观察几幅图片深刻真切。活动之后学生写出的习作真正描述了自己所见,体现了自己所想,抒发了自己所感,具有鲜活的个性特征。

3.召开座谈定“准”材

这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环节,学生们围绕习作课的主题,畅所欲言。谈自己对习作话题的理解或质疑;说自己所联想到的丰富多彩的选材点;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相互交流习作构思:听取他人对自己发言的评价或意见……这个过程,教师要认真倾听并适时引导,听学生的表达是否通顺、准确;注意他们收集的素材是否生动有趣,提示他们从发言信息中作补充;引导他们将表达的重点紧扣住习作活动。

如在《妈妈,我想对你说……》习作课上,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想对妈妈说的一些感恩、建议、祝福或抱怨的心里话,回忆妈妈十几年来为自己的辛苦付出及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说说妈妈的外貌特征或性格特点,讲讲自己准备怎样开头又以怎样的形式倾诉心声,谈谈同学发言中的哪些内容最有特色最能打动人心,听听同学对自己发言的评价建议……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写作切入点,拥有准确合适的素材,并且在口语表达的基础上拟好腹稿。从而在动笔后一气呵成,写出声情并茂、打动人心的好习作。

三、聚焦细节,架一道体验的彩虹

细节指的是人物细微的表情、动作、语言、服饰等。写文章最不易写的是细节,最能打动人、最让人不易忘却的也是细节。聚焦细节,学生就能轻松快乐地写出生花习作。

我曾经批阅过一篇寥寥数语的习作:“今天早读课老师不在,班里有的同学读书很认真,有的同学很吵,班干部管那些吵的同学,他们不听,还与班干部顶嘴。”从中我知道这位学生对那节旱读课的情景有了深刻的记忆,但对早读课上人物的细节并没有仔细观察,这正是培养他细化体验感的契合点。于是我引导其余学生针对他的习作内容,调动自己的感官记忆,通过联想想象,尝试从多角度、多层面帮助他聚焦细节。大家给出的提示如下:“老师不在的早读课与以往相比整体读书氛围怎样?有什么不同?…这时候的教室里像什么?”“认真读书的人有多少?他们读书的目光、脸部表情及拿书的姿势与不认真读书的同学有何区别?”“吵的同学多不多?是站着还是坐着吵?书是拿着还是丢在一边?”“他们在吵什么?是大声吵还是小声吵?是独自吵还是与旁边人起吵?…吵的时候他们的表情动作怎样?吵闹的双方让你联想到什么?”“哪个人吵得最过分?过分在什么地方?那些吵的同学有没有影响到其他一些认真读书的同学?是怎么影响的?”“被影响的人是怎么对待的?班干部是怎么对吵闹者进行管理的?是用语言阻止还是动作阻止或是其他方式?”“吵闹者是怎样顶嘴的?班干部被顶又是怎样的反应?”“你作为在场的一员,当时又是在干什么?你目睹一切心里有何感受?”……

通过这些具体的细节提示,我引导学生顺着情感线索回忆当时的情景,逐步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一个个典型细节。经过引导,学生就会对生活中的细节产生有意无意的注意,并能进行观察、联想和体悟。长此以往,学生的体验感将不断细化,叙事则如经其事,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习作也将越写越细致生动!

四、多元评价,铺一条笔底生花的成功路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法。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教师、同学、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把自己定位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人,把家长聘请为评价的好帮手,以实现多元评价。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被肯定的喜悦,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

如在《奇妙的两分钟》习作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即时写三次体验活动完成后不同的心理感受,然后当堂进行交流。我先对一名优等生的片段进行点拨和讲评,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作示范,接着请学生修改自己的片段。当学生写好整篇文章后,我尝试着让学生相互交换评批,然后把感觉写得特棒的文章推荐给大家,可以是篇,也可以是一段甚至是一句话。这样,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在反复修改推敲中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促进了主体发展。之后,我又让学生把习作带回家与家长交流,共同修改,并请家长发表评价。家长对孩子的习作进行客观、实际的评价,既是一次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又能极大地促进学生评价能力尤其是习作水平的提高。

多元评价,似润“笔”无声的春雨,唤醒了学生习作的自信,点燃了学生习作的激情,从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习作。

(浙江省衢州市东港学校3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