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文本迁移,让阅读教学转向

  • 投稿云界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72次
  • 评分4
  • 92
  • 0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宗村小学(225245) 郑志刚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阅读是一种吸收,在阅读中可以汲取创作的经验,体验作者的情感;写作是一种倾吐,可以表现自己的技巧,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段话鲜明而准确地揭示出读与写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就是最好的范例,不仅指明了作文的方向,还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给予了学生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充分地把握文本,艺术化地实现读写迁移,在阅读教学中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一、依循文本创作特色,在模仿中实现文本迁移

儿童具有无限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表现在儿童作文的起始阶段的高超的模仿才能上。这种仿写练习是从阅读教学走向习作教学的桥梁,更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借助阅读教学所使用的文本,可以在文本所展现出来的技巧和语言的浸润感召下,提升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强化学生谋篇布局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鞋匠的儿子》一文在展现林肯平等、宽容待人的思想的同时,也彰显了林肯面对羞辱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演讲艺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对一个人物的思想的了解,而在于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借助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设计“考试不理想遭到别人嘲笑时,应该如何以语言面对”的问题,让学生撰写演讲稿给予合理有力的回击。如此一来,这篇课文就不仅仅是了解人的文本了,还是一个语言运用的范本,语文课程资源被充分挖掘出来了。

二、巧用艺术留白,在读写转换中实现文本迁移

文本的空白是指文本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因表达的需要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情节发展和人物状态上设置的留白。这些空白对文章的表达效果无甚大碍,但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既可以有效地补充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借助文本所提供的情节和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言语实践中提升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文时,学生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朗读体悟、揣摩玩味,深刻体会到大瀑布昔日的雄伟壮丽与今日的枯竭无力。教师根据总统为瀑布举行葬礼的情节,向学生提出为总统撰写演讲稿的要求。从形式上看,这似乎与文本的内容关联不大,但从内容上看,学生需要充分运用、整合文本描写瀑布的语言文字,抒发内心的痛惜之情。学生以自身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体悟,创作的过程是深化文本理解的过程,更是升华自身语言情感的过程。

三、拓展文本故事情节,在情动辞发中实现文本迁移

文本创作者因表达的需要,在结尾处常常采用艺术化的创作手法,言虽尽而意无穷,让读者浮想联翩。这些艺术化的创作手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优秀的创作范例,而且也为学生进行文本迁移提供了教学资源。如在教学《日月潭的传说》时,教师可提问:当大尖哥和水社姐变成两座青山之后,人们带着自己的后代到两座青山前祭拜时会有怎样的心情?他们会如何介绍这两位英雄?

有些文本在核心处只用简短的词语,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表达意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通过言语实践将其具体化。

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中,“彭德怀缓缓摘下了军帽”,一个“摘”字就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敬意和歉意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此时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想人物之所想,感人物之所感,就能够循着人物的情感轨迹探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取得感悟和练笔两不误的效果。

四、寻求文本核心支点,在深层对话中实现文本迁移

从整体上审视文本,文本看似有着篇幅的限制,其实其内涵非常丰富,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都会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对文本的教学,教师没必要也无需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对文本进行地毯式的迁移练习,应依据文本的核心寻找文本中最具实力的支点,设计相关的练笔习题,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

例如,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展现了扫路人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而展现这一精神的支点便在于:“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很多经典的教学案例都会引导学生以“扫路人究竟累不累”为支点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的探讨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当学生将自己的思想与认识在全班进行交流之后,必然会引发全体学生认识上的碰撞,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从而为动笔奠定基础。

学生以探讨作为认知积淀的基础,而教师为学生搭设言语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将汲取所得倾吐表达出来,这就如同给学生开通了一条渠,让学生能够将情感体验与思想认识道出,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感悟是认知的前提,理解是认知的深入,广泛高效的阅读是学生练笔的源头,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迁移是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因而,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向文本的信息内容,更要从文本的语言和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