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巾的误区与对策

  • 投稿菜鸟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001次
  • 评分4
  • 10
  • 0

◇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白羊嘴小学 杨柏顺

摘要: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必须提倡学生主体个性化学习,要尊重个性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师应以开放的意识、民主的态度允许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成为学生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发展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文阅读;个性化;教学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029-0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在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新一代的读者、听众应该是拥有自己独特感悟的,而不应该是只有千篇一律的思想。换而言之,就是要在个性化的教学中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根据当下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应该要让个性化的教学走进教室,走进学生,这将体现出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一面。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教师的引导存在偏差。不难发现在新课程的号召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一味只想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学生的个性,因而忽略了自己在课堂中的引领作用。因此,在课堂中扮演了几种不恰当的角色:一是教师扮演了学生课堂学习的领头人;二是教师扮演了学生课堂交流的追随者;三是教师扮演了学生课堂活动的热心观众。

2.学生的读悟存在虚化。当今语文课堂教学很流行“你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带着感情读一读”之类的言语。曾经有一位教师是这样上《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的,教师用了多种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先是让学生一个一个地读,然后同桌互相读,接着还有小组齐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通过这么多遍朗读,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可教师还在盲目地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并没有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感悟去读。

3.学生的体会浅显。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情,在学生还没读懂课文甚至在课文也没读通顺的情况下,教师就已经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学生就在毫无头绪地思考着问题,脱离开了文本,脱离了自身的感知与教师“侃侃而谈”,所以,学生就会出现自己的“独特体验”,教师也只好跟着学生天马行空。

4.学生的“个性化”存在自由化。很多教师都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越自由、把气氛搞得越活跃,学生得出的感悟越新鲜就越能体现课堂的“个性化”。因此,教师挖空心思把课堂装扮得多姿多彩:有的当表演家、有的当播音

员……把个性化的阅读定格在这个层面。

二、走出个性化阅读误区的对策

阅读需要个性,阅读需要创造,否则阅读将成为一种“死读书”。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需要教师重视阅读活动,需要教师去开发阅读活动的空白点,需要教师摒弃整齐划一的教学效果。根据阅读教学的现状,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可以在选择性学习、自主性讨论和阅读的质疑中得到表现。

(1)选择性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能力的程度,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内容、方法和进度等的一种自觉自主的学习方式。选择性学习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在他心爱的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就。通过自主选择,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小学课文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如《海底世界》第二大段中写了海底物产丰富(有动物、植物、矿藏),学生可以选择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物产反复诵读,品味自己所选物产的特点,并可转化为有感情地朗读来表现物产的特征。

(2)自主性的讨论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讨论,能够发现问题,并能提出不同的想法。在学生讨论中,教师应该调控好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并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束缚学生的思维方式。课堂中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主动地思考、激烈地讨论、各执己见地发言,最后教师总结性归纳,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

(3)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转变成为阅读的引导者,教师要从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读与思的结合到质疑。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发现的问题越多,越能帮助他们深刻地理解文章。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自主思考,自主解答,经过长期的训练,逐渐培养学生质疑问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使阅读能力也得到相应地提高。

2.学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个体和小组之间的交互式学习,使学生容易养成被动听课的习惯。而在小组学习中,这样的情况就得到了改观,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感染和带动其他同学,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基础差的学生如果得到了激励和帮助,就会形成以强带弱、以弱促强的格局,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阅读课上,笔者经常按不同层次把学生编为一组,明确分工,每人发言不能少于一次,在学习过程中,每组的优生主动承担阅读的指导工作,而后进生因为要承担汇报的工作,必须得仔细、尽力,同时他们还有“智囊团”的大力协助,自信心明显增强,阅读的积极性慢慢地也提高了。

例如,笔者在教学《父亲和鸟》一文时,学生可以从感兴趣的部分入手学习。既可以从父亲知鸟来感悟父亲对鸟的爱;也可以从父亲护鸟来感悟父亲对鸟的爱;还可以从父亲是鸟的专家来感悟父亲对鸟的爱。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在全班交流汇报中,指导学生从同学的汇报中吸收并消化,充实自己的个人感知,从而进行感悟。

3.在探索性学习中发展个性。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索、实践才能真正形成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用课文的语言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提供给各个层次的学生适合他们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师生在互教互学的过程中,达成共识,达到共进,把语文课堂搭建成师生成长的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围绕课文重点、难点,大胆质疑,为学生创造“愤悱”的情境,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然后围绕“疑”组织探索,构建起疑中激思、思中探索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称象》时,笔者问学生:“曹冲称大象的方法的确比大臣们的方法妙得多,你们对于曹冲这种方法非常赞许,你觉得曹冲的办法很完美了吗?有没有缺点呢?”这个问题一提出,有的学生呆住了,有的学生则开始思考起来。思考片刻后,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用铁块代替石头,因为铁块比石头重,在船上占的位置要小一些。”有的说:“以猪代替石头,赶它们上下船,就可以省力气。”有一个同学说:“以人代替石头,就不必称重量,直接把每个人的体重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的确,最后一种方法和曹冲的方法相比,又简便了许多,这就是大胆质疑迸出的新思维。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也会遭到“非议”,“如果有人不小心掉进水里,又不会游泳,那可就麻烦了。”“可以挑选熟水性的人上船,不就不用担心了吗?”不知谁补充了一句,教室里一下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学生要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因此,教师要强化学生在阅读中自我反思、调控,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方法。个性让世界如此斑斓,课堂是生长个性的土壤。我们的阅读课堂应该博采众长,应该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让小学语文课堂绮丽多姿,让个性化阅读教学乘着歌声的翅膀飞扬吧!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