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数感培养探索

  • 投稿test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59次
  • 评分4
  • 13
  • 0

文/林春玲

【摘 要】所谓数感就是认识客观事物与数时建立起来的一种意识,是人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本文主要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挖掘生活资源、构建数学活动、综合运用从而解决问题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的几点思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数感;体验;活动;综合运用

语文中有“语感”,音乐中有“乐感”,美术中有“美感”。同样,数学中也有“数感”。《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并把它摆在新课程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在生活中获取数感,在体验中培养数感

布鲁纳曾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为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和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去学习数学知识,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姿态去学习和体验数学。如,教学“克和千克”时,可以让学生去寻找并掂量1克与1千克的物体,寻找哪些物体分别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像一分硬币重1克,4粒黄豆约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一袋糖重1千克,信件、药丸等细小物品用“克”作单位,米面、体重、蔬菜、瓜果等用千克作单位等。像上述重量单位的教学,可以带学生到商店亲自去看一看、称一称,估计一下各类蔬菜和肉的重量;去医务室称称自己的重量等。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学生通过“亲近数学”的体验,才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从而形成良好的数感。

二、动手实践操作,动中发展数感

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因此数感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动手操作。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设计一个让学生数100根小棒,看谁数得又快又好的活动,数的结果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逐一地数、分组数、10根10根地数。数完后老师提出问题:通过今天的数数,同学们都发现了什么?数感强的学生会说:我发现10根10根地数比较快一些,还不容易出错。老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对计数原则的感悟进行发掘整理,让学生讨论为什么10根10根地数不容易出错?然后告诉学生,在数数的时候我们给满10根的找一个位置,让数满10根的数都放在这个位置上,现在我们给这个位置取个名字——十位。儿童逐一地计数到对数的认识的飞跃,增强了学生的数感。

三、在表达与交流中培养学生数感,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例如:在讲“升与毫升”时,我出示练习图:装有1000毫升与400毫升的2个量筒,要求学生看图后说说把两个量筒的水合到一起是多少。学生看图后想出很多种方法,有的说1升400毫升,有的说1.4升。有的说1400毫升。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了同一个数量,通过判断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说明同样表示一幅图中水的体积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和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分数、小数和整数之间建立了联系,知道了能从多方面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感知了一定的长度,在表达交流中,也培养了数感,提升了数学素养。

四、在综合运用中升华数感

教材在这方面也提供了许多良好的素材,比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数,如用小棒摆、用计数器来拨,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圆片、摆数字等,在此基础上探索数的组成和写法。能熟练运用以上方法表示同一个数的学生,他会没有良好的数感吗?在学习这块内容时,让学生“在课本上先数出10页,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页,看看有多厚”,“找出课本的第10页、第15页、第20页”,“要学生对这些数排队,并说出15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从左往右数它是第几个,从右往左数它又是第几个,它的左边有几个数,右边又有几个数等等”,这样的操作,将“几和第几、比大小、方位”等对数的基本认知方式糅合在一起进行了练习,使学生对数有了全面、深刻的印象。

总之,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逐步培养。在教学过程,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创设培养数感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比较、观察、体验、操作、交流、应用等,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切实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赖德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孔企平,朱杰人.《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Z]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