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 投稿立凹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754次
  • 评分4
  • 35
  • 0

文/于 宾

提及阅读,大家往往会联想到语文的阅读,对于数学的阅读则显得不以为然。实际上,数学阅读对于孩子的学习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具有相当水平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地亲近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及应用数学。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几点感悟。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对数学阅读教学的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学生对数学学习包含兴趣时,学习起来将会事半功倍,可以促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进行转化。而创设情景就是一个很好提升学生兴趣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在问题创设过程中也应注意,问题的设置应做到精辟、具体、针对性强、趣味性强、难度适当等。教师可通过为学生设计与学生脑中旧知相矛盾的疑问,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譬如,在对三角形的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先从金字塔的奥秘开始讲起等。这样就可以起到吸引学生眼球的效果了。

二、训练科学的阅读方法

(一)以“动”带读

所谓的以“动”带读指的是在读的同时也让学生做一做及画一面。尤其是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让他们掌握边读边画的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快速、更高效地解决好数学问题。譬如,在对“画平行线”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自行学习,让其浏览课文中的绘图的方法与步骤。接着要求学生根据书中的步骤,一边看一边描画,试着画出一组平行线,并且比比课文中与自己描画的有何不同。最后数学教师再简要地进行小结。如此学生即掌握“平行线”的绘画方法,又懂得了自学绘画的方法。

(二)以“疑”导读

以“疑”导读指的是有的放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进而感知问题、提出问题。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和规律等相关内容的表述都非常简练且严谨,以至于让小学生感到枯燥、不易于理解。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设疑应做到层次分明且富有启发性,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出对他们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譬如“何种分数可以化作有限小数?”着重强调“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在第一遍的略读中教师可提问:此段话里边哪些话较为重要呢?如何理解呢?这时学生经过权衡会指出:“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一句话是重点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一遍,要求他们想想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这时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疑问,而有一些悟性较高的学生会意识到:为何书中要说是“一个最简分数”呢?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变换一个角度来设问:如果换为“一个分数”的结论,这样以上结论还是否成立呢?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两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再一次进行精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读的同时边思考并试着列举三个典型例子出来。如此一来,学生通过设疑阅读的过程,发展了他们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三)以“比”引读

在读的同时,边进行比较能在知识的形成阶段,将知识分层次,并且系统性地进行区分与整理,能够让概念间、规律间及计算方法间的避免产生交叉、泛化与滥用的现象,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的要点,进而为今后巧用知识做好铺垫。譬如,在学习“分数与除法”时,其中的例题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因受到分数定义的作用,大部分学生会产生疑惑:为何每一位孩子所分得的是块而非几分之几呢?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做比较“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的几分之几?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这2个问题的不同之处在哪里,2个问题分别求的是什么?二者在意义与叙述方面存在什么差异呢?借助比较,小学生对于“分数和除法”的意义、区别及联系便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今后遇到此类问题便能灵活对待了。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实际上,教师对预习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但是学生的实际预习效果怎样?对这一问题教师的关心程度明显偏低,并很少予以检测。以至于大部分学生在预习时,也就只是敷衍了事、走马观花了。那么要如何指导学生的预习呢?其实,更重要的就是教师应分步骤、分阶段地指导预习,并且设计相对应的预习习题,比如,教师可以要求以“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这4步来进行预习,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解决这四个步骤的问题。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现状,从初始阶段的预习新知慢慢转到数学思维及学习策略上来。

(二)读练结合的习惯

众所周知,实践操作能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很好的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其它课程相比较,数学这一课程更离不开实践操作与练习。在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倡读做相互结合及读练相互结合,其实就是让学生将已经初步感知的知识,应用到全新的数学知识领域中去,借助新的数学知识网络去诠释新的数学现象。该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再现,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的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记忆,此外,也能帮助学生将已经凝固的意识转化成能动的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提供基础、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基石,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必须重视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