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试述开启小学生写作之门的“金钥匙”

  • 投稿毒辩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056次
  • 评分4
  • 21
  • 0

文/刘爱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然而,据调查了解,写作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却是件头疼的事儿。为何呢?怎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开启写作之门的“金钥匙”,喜欢上写作呢?下面,我就来谈谈几点小看法!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记住那些美好的人和事

正所谓“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作文的材料”。在学生初学写作时,我觉得没必要大谈特谈写作技巧,相反你要做的事是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经历的事,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这样说:“我们每一次写作并不是纯粹地为了作文而作文,而是要让你们记住那些美好的人和事。”学生便会如释重负,兴趣高涨,即刻在脑海里搜寻那些美好的人和事。

下面与大家分享一段美文:

于是,我决定给小狗上课。首先把小狗抱到沙发上,再去找了根棍子当教鞭学着老师的样儿,边挥舞着教鞭,边动情地上起“思想政治课”。尽管我讲得口干舌燥,可小狗早就不耐烦,爱理不理的。你看,它一会儿钻到桌子上,一会儿跳到椅子上,一会儿又跑到沙发上,根本没有把我这个“老师”放在眼里,真是让我又好气又好笑。

二、加强阅读,引导学生构建丰富的“素材库”

农村的生活不像城市那样丰富多彩,农村的孩子也不像城市的孩子那样见多识广。有时,也难怪学生们写不出什么东东来。我深知多看些书,对于写作肯定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好多学生对阅读大都不感兴趣。于是,我常常思忖着:如何改变现状!在这几年的摸索之下,总结出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来:

1.鼓励学生多看报刊杂志。

现在大部分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有时让他们谈谈社会上的新鲜事,或是国家大事,常常哑口无言,这就直接导致他们针对社会时弊发表观点,仅仅局限于表面,不能深入,还哪来的一针见血。于是,在每一天的第一节语文课课前安排了两三分钟的读报活动,内容不限,可以是国家大事,也可以是身边的小事;可以是学习,也可以是军事,或是娱乐……一次就一个同学,如此循环往复。无形中,学生们便形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局面。

记得那一天,就有位学生念了以下一则新闻:

国家主席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就个人爱好,习主席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当时,我立马又念一遍给学生们听,意在鼓励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能长期地阅读下去,使所有学生将阅读视为一种生活方式。

2.每上完一篇课文,我就推荐学生阅读相关文章,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比如:学完了《山中杂记》第十篇,我就从网上搜索另九篇,并打印出来,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这样一来,在细细品味中,让学生了解到冰心最喜爱的文学形式是散文,她的散文常给读者一种近似抒情诗和风景画的美感。母爱和童真的内容占重要地位,她的散文文笔清倩灵活,清新隽丽。也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原来生活处处皆作文。

3.坚持每两天做一篇读书笔记。

当然,对于做读书笔记,我也有我的一套程序,学生须按部就搬。首先先把文章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再看第二遍时,边看边找出优美的词句段,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规定好词10个,好句3句,好段1段;接着再分别将这些优美的词句段一一抄写在专门的笔记本上;最后,又把这些优美的词句段反复朗读3遍。

三、注重修改,引导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人妙耳。”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而只有习作者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大部分学生也知道这个理,可是常常面对自己写好的作文黔驴技穷,束手无策,怎么办呢?这个时候,老师就得发挥“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首先,通过“望闻问切”诊断病因,让学生“知错”。即我先批改学生的文章,了解其优缺点,然后与学生一对一地交流探究,让学生明白自己文章所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化石点金”让学生“改错”。即针对文章所存在的问题,我引导学生回顾与之相关或类似写法的所学过的课文,共商修改文章的对策。

下面节选自一位同学的原生态习作《游惠仙岩》中的一小段:

记得那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惠仙岩游玩。刚刚踏进大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巨大的佛像,凶神恶煞,着实令人吓一跳。还有几尊佛像,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站在他们面前,我忍不住想和他们交谈。

当时我一批阅文章时,立马就察觉此文内容空洞无物,缺乏对事物细致的描写,仅仅是蜻蜓点水般地一概而过。当机立断,我就请这位同学大声朗读习作,而后请他说说哪里需要修改。他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我立马抛出了一个问题:“神态各异”一词体现在哪?他连连摇摇头,说:“我没写具体。”趁热打铁,我又问:“可是该怎么改呢?你可以回顾一下我们平时所学的课文。”这同学反应蛮快了,恍然大悟地说:“有了,这可仿照《秦始皇兵马俑》一文中对神态各异的兵马俑的描写。”

下面是这位同学修改后的片段:

记得那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惠仙岩游玩。刚刚踏进大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巨大的佛像,凶神恶煞,看着,看着,我的小心脏差点就跳出来了。还有另外几尊佛像站立两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慈眉善目,脸上堆满了笑意,让人忍不住要跟他打个招呼;有的低头不语,似乎在思索着什么似的;还有的手持兵器,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站在他们面前,就好像站在活人面前,让人忍不住想和他们交谈。

当他再次把修改好的文章拿给我时,我不直接夸他第二次改得好,而是让他比一比,说一说,哪一次写得好?为什么?这同学立即侃侃而谈:“第二次写得好,能够紧紧围绕‘神态各异’展开细致地描写,使得文章富有文采。”经历此次的“知错”、“改错”的独特历程,这一同学深知修改习作的重要性,渐渐地便养成了习惯。

因此,每一次写作,我都是在根据班级学生写作的不同层次做出不同发展等级的升格引领,多多面批,手把手地指导学生一步步地把每句话写好,把每一段话写好,把每一个场景写得生动。特别是借助“重作”“反复作”等方法,达到写一篇能达标一篇,最后能触类旁通,会写一类作文。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肯花心思,从细微处入手,着眼于大局,终能开启学生写作之门的“金钥匙”。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达埔镇光烈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