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 投稿Smar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94次
  • 评分4
  • 82
  • 0

黄淑芝

(乐山市犍为县罗城镇中心小学 四川 乐山 614400)

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那么,什么是”语文本体”?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换言之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将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理解作为语文课的主要目标,更不应该围绕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来组织教学过程。阅读教学的重心应该是课文中所包含的语文知识或语文方法,就是要有”语文味”,语文的本体论使人们关注到语言的学习是语文的根本属性。面对这一情况,如何有效地设计、把握语文阅读教学呢?下面我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为例,具体谈谈几点看法。

(一)、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确定教学目标,应围绕以下四点:

1.掌握学段目标。

就阅读教学而言,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无疑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包括词和句的训练,初步的朗读训练。中年级是低年级

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理解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要加强段的训练,注重段的理解、积累与运用。高年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表达的方法上。因此我确定了前两个教学目标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人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2)、通过抓住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句进行品读,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抓住课后练习。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课文特征与课后练习。一篇篇课文如同一个个人,其特点是十分鲜明的,每一篇课文所承载的教学目标都应该带有该文本特有的标记。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后练习小话筒中提出”我有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课后的这个问题也成为这节课的中心问题,即教学重难点。

3.依据学生实际。

即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寻找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发展。本次上课借用的是县城里的孩子,我想他们的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都要高于乡镇的孩子,于是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确定了第三个目标:初步感受设疑和呼应、对比的表达效果。从上课的效果来看,这个想法还是过于急切了。我们不可过分强调实际而把课标拟定的学段目标丢在一边,更要有取舍,一堂课对学生言语的学习不需要面面俱到,过多反而成了负担。像这堂课如果把第三个目标只确定为感受对比的表达效果,我想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一些。

(二)、在文本阅读中三方对话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有效地达成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

是语感的训练。”通过阅读(包括有声的阅读)培养语感是可行的途径之一。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读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

第一、要注重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读书不思考就有如小和尚念经一一有口无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通过问题的设计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他们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以便在读中训练思维。

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让同学们复习课文内容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哪些地方写了中华不振呢?我们请同学来读课文,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就画下来,思考一下中华是如何不振的?”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形成研读文本的习惯。这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引导学生认认真真的把课文读好,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才具备与同学和老师对话的”底气”。

第二、要注重阅读与说话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句子,可是只有少部分的孩子能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只要学生说,就会多一些表达的机会。在精读感悟课文时,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后想象文字背后的内容:”孩子们,透过字里行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怎样的画面?”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了情操,而且还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有效地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老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把朗读训练和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朗读时,教师可抓住文本中的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句,引导学生细读揣摩,”品”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带进文本中,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第四、要注重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读落实在写上才算是读得完成,只读不写是未完成的读。在阅读中收获诗意般的语言,学习写作手法,发现作者巧妙的构思,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为精神注入源头活水,获取创作灵感……如: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在沉思什么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出示句式”那一句句……那一幕幕……”

三、学法的指导

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教师应当做学生知识道路上的”引路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一个励志故事,其中包含着三个小故事。教学第一个故事时引导去体验并归纳学习故事的方法:”读出疑问抓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品一品读出感受”,接着用这一方法去学习第二个故事。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故事时就有目标了。

总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大家共同追求。只要深刻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制定明确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加强朗读训练等,一定会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