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小学语言训练中词语的内化

  • 投稿Fan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60次
  • 评分4
  • 61
  • 0

吴学琼

(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马场小学 561404)

【摘 要】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言的“内化”训练。本文结合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小学语言训练中词语的内化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训练;词语内化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会学习很多优秀的文章,这些文章里有许许多多或优美、或雅致、或蕴涵哲理的词句,可是他们在自己运用语言说话、作文时却常常显得词语匮乏,原因是什么呢?其实,造成小学生说话、作文词汇贫乏的原因主要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讲授语言知识,而缺乏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仅仅是从表面上理解或者记住这些语言的材料,未曾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所以,我们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言的“内化”训练,帮助他们建立属于自己的词汇库,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词语内化训练呢?

一、理解,是词语内化的前提

我们学习语言,都是从理解词语开始的。对一个词语来讲,只有让小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了,才可能给小学生留下永久的痕迹,才能真正实现词语内化。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理解是词语内化的前提。

1. 深刻性。

只有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词语,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这个词语。所以对于一些重点的词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望文生义的情况。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一文时,对“狐假虎威”这个词语的理解我是这样来引导的:首先,要求学生查字典,进行初步的理解;接下来,联系寓言故事,具体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然后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深入地进行理解,并且用“狐假虎威”来造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个词语。

2. 形象性。

通过理解语言,词语更加形象而具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学习“千钧一发”这一词语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给学生讲了《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加形象:红军已经快要到达对岸了,敌人却突然放火,如果铁索被烧断,那么一切努力就都会毁于一旦,这个时刻就是“千钧一发”的时刻。然后我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千钧一发”的时刻,这样这个词语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词语了,而是在学生脑海中有了具体的形象。

3. 准确性。

要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必须做到理解准确。在汉语中,有许多意思相同或者相近的词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这些词语进行比较,弄清其中的差别,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比如“耐心”与“细心”、“美好”与“美妙”、“活跃”与“活泼”等,只有把其中的差别搞清楚了,才能真正地成为小学生自己的词语,才能准确使用。

二、积累,是词语内化的基础

语言训练的重要目的在于以有效的方法将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材料逐步贮存于学生的语言仓库之中,这样,一旦需要,才能涌于笔端。因此,词语教学中,须在引导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将其引入记忆仓库,变成语言厍存。

1、以新引旧,以复习促贮存。教学中,可在学生接触新学的词语,以一词引一类,以俣其贮存。如由《火烧云》中的“笑盈盈”引出“笑吟吟”、“笑哈哈”、“笑咪咪”……

等。这样,学生在词语运用时,便可随机选择,而避免用词单一重复。

2、由内引外,以扩展促贮存。随着课文阅读的开阔,学生接触的语词也越来越多,但这些词语学生理解往往是粗浅的,为将其变为学生的语言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有机引导,由一词带一串。如《火烧云》中的“红通通、金灿灿”引出“黑生生、黄澄澄……”等,“半紫半黄”引出“半红半绿、半黑半白……”等。

3、从文引词,以变更促贮存。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归纳课文内容,以促使积累。如:《将相和》“完璧归赵”一段可这样引导:秦王写信给赵王说以城换璧,赵王认为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真是(左右为难);蔺相如认为还是去好,而且认为完全可以不使璧玉白白落入秦王之手,显得那样(胸有成竹);蔺相如见秦王一心赏璧,无意交城,便假说璧有斑点,把璧要了回来,这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蔺相如指出要秦王举行典礼才肯交璧,其实他用的是(缓兵之计)。4)以词带词,在搭配中积累。教学中,可根据词语搭配规律,以词带词。如由《飞夺泸定桥》中“水声震耳欲聋”,可引导学生完成“雷声( ),琴声( ),鸟声( ),风声( )。”等词语搭配。

三、运用,是词语内化的关键

语言训练,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运用,而运用又是实现词语内化的关键。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语言训练时,要加强让学生在实践中御用词语,通过运用语言实现词语内化。

1. 为学生提供运用词汇的机会。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运用词汇的机会。如《飞夺泸定桥》中“心惊胆寒”一词,可在引导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出“心惊胆寒”的具体原因;接着结合实际,口述几个使人“心惊胆寒”的场面;再接着描述自己在某种情况下“心惊胆寒”的心理;最后让学生用这个词写话,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

2. 创设情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教师还可以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来运用语言。比如学习了《特殊的葬礼》后,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慕名而来”这一词语,我给学生讲了几个与之相关的小故事,然后让学生借助语言、动作、申请等来表现“慕名而来”,接下来再让学生用这个词语造句,来具体地描述一个情形。

3. 循序渐进,逐步内化。

语言内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耐心地予以引导,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比如《草原的早晨》一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为了实现语言内化,我这样来引导:让学生不看课文,通过回忆来描述课文中的画面;接下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早晨;最后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具体的语言,实现语言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