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城市中小学生阅读习惯现状调查

  • 投稿老衲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497次
  • 评分4
  • 82
  • 0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经反复培养而逐渐养成的比较稳定的阅读行为倾向,学生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其阅读效果。本研究在国内六个省市的城区学校随机对当地中小学生在阅读习惯自评、个人阅读习惯、不良习惯以及阅读习惯影响因素等内容进行调查,期望能了解目前城市中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大体状况,并为阅读教学、学校和家庭阅读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一、问题提出

本课题组在“十一五”期间承担的《“语文阅读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课题证明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阅读专家的论著中可以看到:阅读教育的关键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总结他一生的教育经验时也说:“累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1]然而要进行中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探讨和研究,现实状况应该是逻辑起点。所以课题组编制了“中小学生阅读习惯现状调查问卷”,并在国内一些省市进行散点调查。本文就是在重庆、四川、贵州、湖南、北京、湖北等地城区学校调查结果的阶段性报告。

二、对象与内容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国内六个省市城区的中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31份,回收率94.25%,其中有效问卷1058份。具体被试构成情况参见表1。

(二)调查内容

此调查主要想了解城区中小学生在阅读习惯自评、个人阅读习惯、不良习惯以及阅读习惯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现实情况。其中学生的个人阅读习惯是调查重点,如阅读频率、阅读动机、阅读来源、阅读媒介、阅读内容(阅读喜好)、阅读环境、阅读计划、阅读方法等,当然不良习惯原则上也属于个人阅读习惯中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分析笔者将其单独列出来。另外还有影响学生阅读习惯的家庭和学校因素。

三、工具与方法

所用问卷是“中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设计的“中小学生阅读习惯现状调查问卷”。在各地调查时,考虑到低段小学生的识字和理解能力,对于问卷中有不认识的字或看不懂的地方,老师给予协助。问卷回收后统一编号,并按照统一标准对问卷数据进行审核、编码、输入计算机,采用专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一)阅读习惯自评

在学生对阅读习惯相关内容的自我评价中,笔者主要了解的是:学生对阅读的喜爱程度、阅读习惯与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的关系、自我阅读习惯评价、对养成阅读习惯的意愿几方面的内容。每个问题设置了5个选项,分别代表从积极态度到消极态度的五个等级,并依次对应着1-5分5个分值。被试者在这四个问题上的整体评价如表2所示:

可见城市中小学生对阅读的喜爱程度很高,普遍认为阅读习惯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影响很大,且认为自己的阅读习惯不是太好,均值显示在“较好”与“一般”之间,从数据反馈来看,学生们希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意愿强烈。

另外,对阅读“较不喜欢”和“非常不喜欢”的原因按照选择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是:功课太多没有时间(50.5%)、少有机会接触课外书(27.3%)、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22.8%)、书价过高买书困难(22.3%)、更愿意看电视玩网游(21.1%)、大人不允许看课外书(14.4%)。看来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二)个人类习惯

本调查中的“个人类习惯”是指中小学生的阅读频率、动机、来源、环境、计划、喜好、方法等,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从上表笔者了解到,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每天都阅读,多数人每次阅读的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竟有14.4%的学生平时几乎不阅读。

大部分学生阅读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素养,书的内容是吸引学生阅读的关键所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纸质书籍仍然是主要的阅读媒介,所有读物主要是自己或家人购买。

学生们较习惯在家庭作业做完后进行阅读,较常阅读的地点是家里和教室里。

大家在阅读计划这个项目上的选择较为平均,但所占百分比最大的是“从没制定过阅读计划”(22.3%)。

学生们喜欢的文章或书籍类型按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是:文学作品类(47.5%)、学习辅导类(45.6%)、历史政治类(29.3%)、百科知识类(27.3%)、外语类(18.9%)、生活休闲类(17)、绘本类(图画书)(16.9%)、体育运动类(6.5%)、其他(2%),大部分人还是喜欢文字为主,配一些图画的读物。

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根据读物特点来选择适当的阅读方式,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是独立查相关的图书资料,其次会求助老师或同学。当阅读了一本好书之后,大家的后续动作有所不同,按照百分比从高至低是:讲给别人听、重新回想内容、写心得笔记、看过就算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对每个学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要求学生逐渐掌握和运用的阅读方法包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2]根据《课标》要求,我们设置了一些关于阅读方法的项目,以此来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利用这些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在每个项目后面设置了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不太符合、很不符合五级评价,分别对应1-5分,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接近的一个选项,调查结果参见表4。

在调查中,为了防止学生的定式思维,确保调查信效度,本研究在各选项的表述上既有积极指向的又有消极指向的。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中可以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比如默读、扫读、浏览、预测、积累等。不过整体来看,学生的阅读方法还有待提高,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并给以学生多样的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在阅读中能根据阅读材料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不良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一些不良习惯往往会影响到阅读者的阅读效果,甚至对阅读者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以下题目是从相关文献中归纳出来的一些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在每个项目后面同样设置了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不太符合、很不符合五级评价,分别对应1-5分,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接近的一个选项,结果如表5所示。

从上表可知,超过一半的学生在阅读时喜欢用手或其他东西指着文字,大部分学生在阅读中会经常回过头去再看一遍刚看过的内容,而卫生习惯和用眼习惯相对较好。总的来看,学生在不良习惯这一维度上的评价是3.27,也就是介于“一般”与“不太符合之间”,证明当前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勉强过关,但仍有改善空间。

(四)影响因素

儿童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阅读活动的,所以社会环境的差异会对儿童的阅读活动产生不同的作用。社会因素包括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在阅读心理学中,研究最多的是家庭和学校的因素。[3]表6显示,学生买书或看书的决定权完全由自己或在参考大人意见基础上做决定;家长对子女阅读的支持态度明朗,大部分家长至少一个月会给子女买一次书,有十分之一的家长每周都会给子女买书,购买书籍类型按照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是:文学作品类、学习辅导类、百科知识类、绘本类(图画书)、历史政治类、生活休闲类、外语类、其他;只有4.8%的学生没有属于自己的课外书,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的课外书梳理超过30本。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希望家长可以和自己一起阅读。

从学校方面来看,绝大部分学生所在学校都有图书馆或图书室(96.4%),且对图书馆里的书都持喜欢的态度。从开设阅读课的情况看,每周至少1节所占比例最多(44.5%),但是从来都没有开设阅读课的仍然占了24.5%。在课堂上,语文老师会经常给学生们推荐一些教科书以外的读物,学生们希望老师可以引入一些教科书以外的内容的态度非常强烈(94.6%)。

以上呈现的只是我们在重庆、四川、贵州、湖南、北京、湖北等地的城区学校随机调查的一些情况,无论从调查工具本身还是从被试数量、覆盖面来说都不完美,但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下城区中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现实状况。总的来看,城区中小学生喜爱阅读,从被试的自我评价中可以看出他们的阅读习惯并没有国内有些研究所说的那么糟糕,但不可否认确实也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被试自己也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如何在家庭和学校两个场域中实现这一点,将成为课题组下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10014)和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中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JF011006)阶段性成果。)

注释: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50.

(任培江 王 艳 重庆市树人教育研究院研究人员 404100 涂 楠 人民文学出版社《学语文之友》杂志 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