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有效拓展,构建活力绽放的阅读课堂

  • 投稿半人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76次
  • 评分4
  • 81
  • 0

江苏睢宁县李集中心小学(221200) 张 辉

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可以将文本置于更广阔、更开放的知识体系中,起到丰盈文本、拓宽视野、开启智慧、激发兴趣的作用,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因此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然而,由于缺少必要的研究,一些教师对拓展的资源缺少有效的把握,致使课堂上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甚至喧宾夺主,迷失文本,导致阅读课堂的浮夸和低效。那怎样实现阅读课堂的有效拓展,催生真正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呢?

一、在重难点处拓展,领悟文本内涵

在一般情况下,教学的难点是指使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往往是影响学生领悟文本主旨的关键点。在教学的难点处进行拓展,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本。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苏叔阳选取了“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三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刘老师的顽强、乐观和对生活强烈的爱。在引导学生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时,我补充介绍了苏叔阳的资料:

在“文革”期间,苏叔阳受到了迫害,身心受到摧残。很多像他这样的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他顽强地活了下来。

1993年,他患了癌症;1994年,他因胃癌切除了部分胃;2001年,他因肺癌切除了左肺;2004年,他切除了脾脏。抗癌18年,他写作300多万字,出了7本书。1997年,他编写了青少年读物《中国读本》。这一读本,被译成英、德、俄等10余种文字传播各国,发行量已经超过1400万册,创造了发行奇迹。他写下这样一首诗:

不管我多么衰弱,

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

我就会走,

哪怕是爬行,

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这是怎样的一个苏叔阳呢?通过阅读这些材料,一个历经磨难却从不向厄运低头、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苏叔阳仿佛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再回到文本,我这样总结:“刘老师在与孩子朝夕相处时,把自己的生活态度融入他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间,如甘甜的春雨无声地滋润着每一位学生。在他的感染、影响下,学生们已经成了他放飞的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高高飞扬的风筝既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又承载着他的教育理想。”

这些生动、鲜活、感人的资料,使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思路格外开阔,有助于他们由形象思维迅速过渡到抽象思维,缩短了学生认知水平和文本内涵之间的差距;同时,他们对课文内涵的感悟也更加深刻、丰满。

二、在情感生发处拓展,丰富情感

苏教版教材中,许多文本具有文字美、故事美、情感美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下,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继而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法国作家梅里美曾说:作诗只能做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去补充。阅读教学中,若能在学生的情感生发处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拓展,就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于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这篇文章的末尾写了当时人们对祁黄羊的盛赞,而故事中被举荐的两个人——解狐和祁午听到祁黄羊的举荐,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却只字未提。此刻,不妨让学生移情入境,畅所欲言。

师: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仇人解狐,听说祁黄羊举荐自己,你会有何反应呢?

生1:祁黄羊会举荐我?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不会是在做梦吧?

生2:我一直在恨他,他却不计前嫌举荐我担任如此要职,我真感到惭愧呀!

生3:他真是一个做事出于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啊!

生:4:我要专门去拜访他,感谢他的大恩大德!

师:如果你是祁黄羊的儿子祁午,听说祁黄羊举荐自己,会有何反应呢?

生1:我是他儿子,他举荐我,不怕别人说他有私心吗?

生2:可是,他首先举荐的人是我们家的仇人解狐,由于解狐生病去世了,才举荐我。由此看来,他举荐我并不是出于私心。

生3:他举荐我,是因为我适合担当中军尉,并不是因为我是他的儿子。

生4:我一定要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为国争光,决不能辜负父亲对我的信任!

在学生情感生发处拓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文本丰富的意蕴。

三、在留白处拓展,丰厚文本

许多文本的作者在经意与不经意间留下很多的“空白点”,需要读者用心去感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巧妙地利用这些意蕴丰富的空白点,激活学生的经验,驰骋想象,进行适当的补白,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更深刻地感悟文本,还可以唤起学生心中蕴藏着的丰富情感,营造诗意的、情感激荡的阅读课堂。

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一课时,在凄婉、缠绵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乐曲声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李白送别孟浩然时依依不舍的感人画面。在几近真实的情境中,孩子们的思绪跨越时空,移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李白,面对着浩荡的江水,深情地凝视着那一叶渐行渐远的扁舟,难分难舍之情难以言表。这时教师进行引导:

师:岸边杨柳依依,友人登上船,即将远去,李白心里默默地说——

生:友人啊!“相见时难别亦难”。你要去扬州了,留下我孤身一人,我是多么的伤心呀!

师:友人的船渐渐远去,李白伫立在江边,心里默默地说—

生:孟兄,“人生自古伤离别”!我是多么舍不得让你走呀!

师:友人的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仍然伫立在江边,心里默默地说—

生: 有诗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孟夫子,你在扬州能找到像我这样的好朋友吗?

师:友人的船早已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旧伫立在江边,凝望着远方,心里默默地说—

生1:孟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生2:人生总是聚少离多,分别在所难免。“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物我两忘、激情飞扬,这里有会心的微笑,有感动的泪水。在文本的留白处拓展,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促使他们将自己积累的诗词融会贯通,并加以运用,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疑难处拓展,化难为易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生活经验、认知能力不足,影响了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当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所需理解的文本内涵存在差距时,适当地拓展,给他们提供鲜活的素材,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苏教版第八册《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结尾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学生读了这一句后,产生了疑问:“拦腰切就是创造?”“为什么说创造力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时,可以结合学习过的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结论:做事不循规蹈矩,善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就会有新的发现。如: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情况,打破常规思维方式,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的性命。乌鸦想喝一个瓶子里的水,可是由于水太少,瓶口又小,嘴探进去也喝不到。怎么办呢?它急中生智,叼些石子放到瓶里,石子多了,瓶子里的水就升高了,它就喝到了水。

结合以上事例,学生再品读文本中末尾那句话,就很容易理解了。“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是不墨守成规,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只要我们换一种思维、多一个角度、变一种方式,也许就会发现一片新天地。创造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像苹果里的五角星早就藏在那里一样,就等着我们换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发现。

五、在文字精美处拓展,迁移运用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经典文章,文质兼美,其语言文字魅力不言而喻。让学生在精彩语段处稍作驻足,反复品读,欣赏妙词佳句,品味语言之美,领会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说、写的拓展训练,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训练方式。

《燕子》是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郑振铎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朴实,感情真挚,是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有条理的表达的有效载体。文本的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优美灵动的词句塑造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在领略文本文字的简洁、精当、传神之美后,教师让学生模仿这段话,写一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为了写好同学的外貌,孩子们再次用心地品读文本,品味郑振铎在遣词造句上以及写法上的独到之处。这样,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得以深化。随后,一段段文辞优美,饱含童真童趣的片段呈现在我的眼前:

“一张红扑扑的小圆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加上樱桃似的、能说会道的小嘴巴,这就是活泼可爱的丁方媛。”

“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一对甜甜的小酒窝,加上一双黑葡萄似的扑闪扑闪的大眼睛,这就是我们班甜美可人的胡明宇。”

在精美语段处适度拓展,迁移运用,孩子们会兴趣盎然,他们不仅有话说,乐于表达,还学会了新的表达方式,深化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在课堂延伸处拓展,把阅读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是真个完了。”在大语文的背景下,一堂课的结束应是学生展开新一轮阅读的开始。在即将学完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度的拓展,推荐与文本相关的读物,把阅读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丰富学识,提升语文素养。

如,在学了《三顾茅庐》一文后,我向学生推荐儿童版《三国演义》,让他们走近那段风云激荡、群雄纷争的历史,读历史英雄,领略人物品格。通过阅读,学生既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又开阔了视野,增加了语言积累。

拓展应立足文本,又要超越文本。我们要从文本的教学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有效为第一追求,精心筛选拓展内容,适度地进行拓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阅读课堂。

(责编 韦 雄)

同类热门论文
本类最新论文
本频道最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