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打折”不如“置换”——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处置技巧

  • 投稿萨娜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90次
  • 评分4
  • 73
  • 0

江苏泰州市兴化市张郭中心校(225722) 郭娟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不买账”的情况:对课堂某些教学环节感到厌烦,对教师讲解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对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有抵触情绪。面对学生的表现,有些教师会使用高压政策,来个“强买强卖”,这样教学的效果自然不会好。也有的教师喜欢和学生“讨价还价”,让学生有条件地接受,这当然也不是好办法。其实,这些需要“打折”的教学内容已经没有太多的含金量了,学生不愿接受,教师还有必要坚持吗?为什么不用别的内容进行替换呢?

一、更换没有市场的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前就已经把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好,教学其实就是执行教案预设。每一种课型都有比较固定的教学环节,学生对这些教学环节都比较熟悉,渐渐对这些环节失去敏感性了。教师执行这些教学环节没有什么激情,学生则处于麻木的状态,教学当然没有什么效果。虽然学生不能公开拒绝接受这些教学环节,但内心的不耐烦和狂躁却是可想而知的。有些学生不愿意主动配合教师,有些学生精力不集中,有些学生简单地应付教师的检查。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早就“不买账”了,教师再怎么“打折”也是徒劳的。这样,不如另辟蹊径,换换内容口味,也许有意外的收获。

在学习《埃及金字塔》时,临近下课,按照惯例,我要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这个时候,学生开始骚动了,都想着下课之后的事情。我知道此时做什么总结都是无用功,根本就没有几个学生愿意听。我干脆换换方式:“小组讨论一下,学习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想和收获,然后推荐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学生听我这样安排,顿时诧异了。两分钟后,有些小组完成讨论,几个学生举手了。我指名一位学生来回答,说得比较全面。我给予肯定:“不错,很有感触。为了鼓励你们,今天的课外作业,你们这个小组就免了。”教室里顿时哗然。看到这个小组欢呼雀跃,其他学生自然是羡慕不已。

只是一个小小的替换,由教师的课堂小结换成学生发表学习感言,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起来。既然学生对教师课堂小结如此“不感冒”,我们何苦要选择“打折贱卖”呢?不如干脆换掉,说不定会带来一股新鲜的空气。

二、更换滞销严重的教学内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敏感度,有些内容就难以吊起学生的胃口。像反复机械地诵读课文,学生是很抵触的,有的会偷工减料。这时,需要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假如让你连续读课文,你会是什么感觉呢?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很多教师都会将自己并不喜欢做的事让学生去做。像这样的机械性学习内容,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如,学习《最佳路径》时,在初读感知之后,进入到文本的分析阶段,我刚让学生读完课文,就发现有几个学生开始心不在焉。我猜想他们已经把教师要提问的内容都准备好了。按照往常的做法,我会提问这些学生。如果他们都能够回答上来,那就没有理由按照这个思路再教学下去。我知道此时讲课文的内容,很多学生都没有听下去的欲望。我突然转换个话题:“根据最佳路径的设计方式,你也找一项生活中的事例说说其特点。”学生自然没有想到内容变了,都急忙进行讨论。表面上已经置换了学习内容,其实不然。学生的讨论和思考,都与原文有诸多联系。只是换了操作方式,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变成了现在学生的“群言堂”。

三、更换学生反对的课堂作业

语文课堂当然要有一定比重的课堂作业,这是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在这个问题上,很多教师还存在一些习惯做法——不管学生乐意不乐意,作业任务都是没有商量的。特别是一些机械性的作业任务,像抄写课文、生字词多少遍,写多少字的笔记,练多少个字等。学生对这些海量的课堂作业,是深恶痛绝的。迫于教师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完成,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了。“减负”其实就针对这些不合理的作业来说的。学生不能不做作业,教师也不能把学生作业都免除,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作业有认同感、兴趣感。

在完成《三顾茅庐》课文的学习之后,我打算布置抄写课文。还没等我说完,学生就已怨声载道:“昨天不是写过吗?怎么还要再抄啊?”我这才觉察,这份作业已经成为“毒药”,学生从心底开始拒绝了。我急忙改变作业布置:“这样吧,不想抄写也行,每一个学生编写一个课本剧,明天咱们筛选一下,找同学来表演表演。”学生一听要写课本剧,马上来了精神。如果从难度上来讲,这比抄课文要难很多,但是学生却愿意编写课本剧,这当然是兴趣使然。“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喜欢做效果一定会好。

语文课堂教学有较强的灵活性,这也给置换教学内容提供了便利。虽然置换大多是不得已而为之,但置换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学生有求新知的欲望,我们就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新的感受,即使内容并不新,但形式新、方法新也可以带来一些新意,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灌输与强制是传统教学中的陋习,唯有合作、对话才是教学的新意识、新智慧。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