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语文课堂需要核心价值教育——从两则教学案例说开来

  • 投稿二涵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70次
  • 评分4
  • 95
  • 0

江苏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226600) 崔春梅

余文森教授在谈论有效教学时,常提到他听初中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一课的教学经历。当课堂教学结束,临近下课时,教师问学生如何看待南郭先生。学生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南郭先生是个虚伪的人,不学无术、装腔作势、弄虚作假,可恶!有的说南郭先生是个高明的人,察言观色、善于伪装,在齐宣王的眼皮底下竟然隐藏了很长时间……最后,一位小男生怯生生地站起来,冒出一句话让所有听课老师大为吃惊,他说:“老师,要是大家都肯帮南郭先生一把,他就不会滥竽充数了。”当时,这个班的班主任也在场,告诉大家,这个学生就是班上的“南郭先生”,考试成绩总是最差,不能为班级荣誉出力,还拉班级的平均分。

同样,《蚂蚁和蝈蝈》是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大意为:炎热的夏天,蚂蚁们都满头大汗地忙着搬粮食。蝈蝈们看到后,都笑蚂蚁是傻瓜,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唱歌、睡觉,个个自由自在。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在学完这篇文章后,教师让学生续写:“第二年夏天到了,蝈蝈们______。”学生都写了蝈蝈们开始向勤劳的蚂蚁学习,建房子、运粮食,它们一定可以过一个快乐温暖的冬天。

俗话说:文以载道。学习语文除了学习文章的语言文字外,还要了解蕴涵于文章中的道理、伦理、哲理等。课堂上,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价值观来解读文本,因而语文教学总是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姿态。这是非常自然的,也是正常的。然而,教学不仅是知识学习和智能开发的过程,也是价值商谈和达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居于主流和主导地位的应该是人们公认的核心价值观,凸显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价值教育过程。上述两个教学案例中,如何看待“南郭先生”与如何“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待南郭先生”,回答的视角和得到的答案并不相同,而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后者,是学生基于自身实际的、能促进其生命成长的“正能量”的解读。当然,这会给文本解读和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挑战。相比而言,《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则“旗帜鲜明”,弘扬勤劳,批判懒惰,体现出了很好的价值引导。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石中英教授说:“中国社会三十年来各方面进步很快,但亦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价值的迷失、纷争和失序尤为严重。个体、社会和国家价值体系的检讨和重建亟待展开。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学校的作用开展价值教育,重启人们的价值之思就成了一切进步的教育工作者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以为,这样的重任首先应该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有具体落实和体现。

一、把准“脉”,挖掘学科内容的价值内涵

我们说的核心价值包含着多种角度和多个层次。石中英教授就曾用下图来构建中小学价值教育体系,其中,“仁爱”是一切价值的核心。事实上,小学教材编排的内容,大多都和这些核心价值有关联。比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共有八组课文,第一组四篇(《观潮》《火烧云》等),写的是大自然的美景,但蕴涵的是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第二组四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虽说讲的是“观察和发现的趣事”,但爬山虎在逆境中生存的坚韧、蟋蟀们不愿随遇而安的勤劳都是人生的精神力量。第三组四篇(《巨人的花园》《小木偶的故事》等),是用学生喜爱的童话来叙说“快乐需要分享”“生活中不仅需要笑容,还需要更多平等、诚信、喜怒哀乐”的做人的道理。

语文书上的课文,都是人类思想和精神文化的精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将这些美文中的文化瑰宝和精神价值充分挖掘并努力彰显出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有一个坚实的价值教育基础。

二、掌好“舵”,教学中自觉进行价值引导

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字、词、句、篇等语文的工具性特征非常明显,不少语文课常常停留在就事论事、就文说文的表层。这样的教学,强调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关注语言文字的强化训练,却少了开放、自由、灵动,弱化了学生对语文的感悟,更不要说带领学生过“语文生活”了。这样的教学,价值教育很容易成为一个“标签”被贴上去,有的甚至完全被“排挤”掉了。

比如,六年级《三亚落日》一课,通过描绘和欣赏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许。教师在教学时,前后设计了四次训练。

一是想象练说第三小节,然后试着改成诗歌形式。

二是比较第四小节中的语句“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与“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说说阅读感受。

三是读一读,比一比括号里外的不同用词:悬(浮)在海与天的边缘……只见它慢慢地下沉(下落),刚一挨(碰)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

四是课尾仿写:夕阳映照下,海边挺拔的椰子树醉了,______,那飞翔的白鹭也醉了,______,还有那玉屑银末般的细沙……

这四次训练,其实都是针对字词句的,并没有太多的价值成分。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写景的文章,写景就是看怎么描写,怎么遣词造句的。实际上,如果将“一切美景都是大自然的造化”“美景的背后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引入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来设计训练题。比如,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只是提供了两个问题让学生研究:三亚落日美在哪里?谁创造了这样的美?学生经过学习,总结出:三亚落日美在颜色、美在姿态 、美在意境;三亚落日的美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人类亲近自然、怡情山水的杰作。这样的教学,虽然价值教育的笔墨不多,但是足以让学生获得深刻的启迪。

三、定好“向”,注重学生价值理性的培育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人的发展,就其根源来说,不是一个外在的规训或控制过程,而是一个内在的觉醒或成长过程”(石中英)。要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更为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价值理性。这里的“价值理性”,是指学生主体存有的对各种价值观念的一种理性思辨,能使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关于价值观念的理性思考。说白了,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去思考价值、厘清价值、凸显核心价值、践行核心价值。

在教学四年级课文《生命桥》这一课时,教师先板书“生命”二字,让学生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学生有的说生命是珍贵无价的,有的说生命是父母赐予的,有的说生命不在长短而在有意义……随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事件和行为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到底说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行为,这些行为的背后透出怎样的意义,使得整节课都充满哲学意味。

同样,教学四年级课文《燕子》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重点是写燕子的,可为什么还要写春天呢?在郑振铎的笔下,为什么燕子如此之美?这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环境、写作风格有什么联系吗?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可以使学生一下子“跳”出文本,到更高层面上来寻找课文的价值和意义。

事实上,要培育学生的价值理性,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行了。每一个“为什么”都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思考,而学生结合自身的认识、经验进行解释的过程就是价值理性不断增强的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十分警惕因“个性化”的张扬而陷入无价值的泥坑中,更不能出现类似于“武松打虎”是不爱护动物的表现的评价。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和辩护的权力,大家思想有分歧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达成共识,不能“朝着明亮那方”。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自觉而积极地追求核心价值教育。这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的责任!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