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保持童真,激活童趣——论童话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 投稿尚诚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419次
  • 评分4
  • 96
  • 0

江苏泗洪县归仁中心小学(223900) 陈 夕

学生年龄小,其天性在于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好奇,想探索发生在身边的“为什么”,一举一动充满童真和童趣。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多地强调教师对知识点的灌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很少有教师会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出发,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轨。这种应试的、“填鸭式”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童真和童趣,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学习无用论”的极端思想。以现在的学生作文为例,从中丝毫看不出他们应有的童真,且字里行间缺失童趣,没有生机,只有千篇一律的内容、模式化的框架和矫揉造作的情感。

如今,培养创新人才和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新课改倡导“教育教学回归人性”,尊重人的发展和成长规律。而童话故事作为一类具有特殊审美价值和拥有丰富的修辞手法的文学作品类别,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且其丰富的想象和浅显的语言深受学生喜爱。它的引入对语文教学有促进作用。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利用童话故事保持学生的童真童趣?针对这个问题,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朗读童话,欣赏语言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朗读,朗读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故事的整体感知,提高学生对童话故事的欣赏能力,感受童话故事的语言美。

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蘑菇该奖给谁》时,我让学生分角色饰演兔妈妈、小黑兔、小白兔。在分配角色的时候,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兔妈妈这个角色应该是怎样的?觉得自己可以胜任这个角色的同学请举手。”我选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来扮演,还发给“兔妈妈”一个装着蘑菇道具的篮子。然后,我选出了两名年纪较小的学生扮演小白兔和小黑兔。整个课堂氛围非常轻松愉悦,尤其是“小黑兔”不服气地问“兔妈妈”为什么把大蘑菇给“小白兔”时,全班同学都笑了,因为这位学生的语气非常恬当,很入戏。这篇文章的语言简洁有力,最后一句话道出了故事的真谛:“因为他敢和高手比。”

通过朗读故事,学生进行了朗读实践,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感受到了童话故事的语言美。这样的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

二、发散思维,感悟情感美

童话故事的魅力在于它所描绘的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发散思维,悟到简单的故事和语言中所体现的内涵。教师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想象中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蒲公英》,当读到“小降落伞随风飘荡……”时,我在多媒体上放了一幅很多蒲公英迎风飞扬的动态图片,还配有《我要飞得更高》的音乐。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问学生:“蒲公英都去了哪里?第二年的春天,它们变得怎么样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三个问题是对这个故事的内容和感情的概括。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多种多样,如“遇到困难要越挫越勇”“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彩虹”等。

这样的发散思维方式简单直接,符合学生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童话故事的情感美,让学到的东西变得有用起来。

三、新编童话,表达美

新时代要求我们的教育培育出创新型人才,而对童话故事的改编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语文教师在讲解完课文之后,可以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编童话,让学生表达心中所想,表达美。

如在教授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狐狸和乌鸦》时,我带领学生领悟这篇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最后,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里面的狐狸或者乌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吗?”“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故事?”最后一个问题带领学生深入体会角色,表达心中所想,畅所欲言。有个学生改编的故事如下:“第二次,狐狸看见乌鸦嘴上又有一块肉,它先用同样的招式哄骗乌鸦,发现乌鸦不上当,狡猾的狐狸就说要给乌鸦道歉,然后说如果乌鸦说声‘没关系’原谅它,它就把上次那块肉还给乌鸦。乌鸦一听信以为真,就说了‘没关系’,结果,肉又掉了。”这个学生编写的故事很有新意,告诉我们,狐狸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不管换了什么花样,它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这样的练习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童话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具有简单性、趣味性、教育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朗读童话,欣赏语言美;发散思维,感悟情感美;新编童话,表达美,就可以在保持学生的童真童趣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责编 莫彩凤)